扰了我整个周末两天的心病,今天下午两小时就解决了。正如昨天跟自己所说的,面对心病,解决的办法就是直面它、动起来。下午,我不过是请同事帮忙扫了个码,借用了一下登录权,然后照着现有的流程指引,一步一步做下去而已,前后耗时不过两小时。难吗?一点不难。但是,就是这么个之前从未做过的事情,扰得我一个周末没法安下心静静地过,更是从两个星期前就像石头一样挂在我心头了。
想到结果是好的,心里自然像是一块大石落了定,心也安了。至于其他常规的事情,只要稍稍用点心、出点力,并不是多难的事情。现在摆在我面前的困恼,并不是工作上的杂事,因为这些都好解决,反倒是自己给自己定下的第二条路,始终没有太大的起色。曾经,总是不明所以地过份自信,把自己写作文的能力想象得太高了;当然,这份自信来自曾经年少的自己,来自曾经得到过的不少奖励,也来自曾经数位恩师的赞许。但是,写作文是写作文,写文章是写文章,我似乎从一开始,就把它们的关系搞混了,何况,我现在想写的并不是曾经擅长的碎碎念文章,而是要对面广大市场的网文长文。在自己的认知和实践成长历程中,自己从来就没有经过相应的学习和训练,这事,能和写了十多年的作文相比吗?能和写了二十多年每篇不过三五百字的日记相比吗?显然不能。大概前人说的讲故事要有点“天分”,是真事,而事实是,我并没有讲故事的能力。
一个没有某种天分的人,偏要向着这条道走,只要经过足够的训练和练习,哪怕最后的成就不能和有天分的人相比,但是也能达到相当的高度;谁也说不定,在这条道上走久了、走远了,天分忽然又光顾你了呢?现实世界,一个择一事终其一生的人,没有几个人不出成绩,不过成绩大小而已。看国之栋梁、两院院士,又有哪个不是一生从一事的典型呢?时间用在哪里,哪里就能开出花,这大概是个明理。
再回头看,现在自己的困恼,其实并不是成与不成的问题,而是自己愿不愿意花大量时间与之碰撞的问题。学写作文,从小学三年级看图写话开始,再到高考结束,那是经过整整不下九年的努力;学写文章,时间就更长了,从能看书识字起,无意中,大概就在训练这种能力了吧,何况,我还曾经认认真真听取过初中语文老师的教诲:你认真写十年日记,你的文章能写得和任何一个作家一样好。为此,我从初中一二年级开始记日记,持续至今,抛开中途断断续续停写的少数日子,大概也写了整整二十年出头——难怪,自己的文章只能偶尔上上地方报,上不了大刊,看来,我其实并不是个有天分的人。
没天分,大概是普通人的常态,否则,我岂不要成为传说中的神童了?这份认知,我还是有的,我只是个普通人。但是曾经取得过的小小成绩也足以证明,只要认真学习了、训练了,持之以恒,总能结出果实的;果实的大小而已。所以,现在我所面对的困恼,应当是最正常的,倘若现在我随便写个长篇,就能写出成绩,那反倒没了天理。所以,我要解决的困恼,不过是时间而已。接触它、认识它、了解它,然后试着尝试它、训练它,相信它定会像一株小小的树苗,渐渐长高,渐渐开枝散叶,最后成为一棵能被人看见的大树。
我所缺少的,不过是耐心与它相处的时间而已;所以,别急,直面它,从和它做朋友开始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