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春节的临近,所长的风险防范课程也准时开课啦。每年我们都在呼吁防诈骗,但电信诈骗、网络诈骗以及互联网理财诈骗等案件还是不绝于耳。随着互联网时代的高速发展,安全问题越发成为影响社会安定的一大问题。这不,最近所长身边很多朋友就收到了骗子的电话和短信。也许你会发现,前几年我们还没有收到这么多来历不明的电话,但近几年,这诈骗电话和短信简直就是狂轰乱炸般光临我们。足以可见,我们的信息被泄露,也被转手卖了N次。那么,是谁偷走了我们的信息,我们该如何防范呢?
谁偷了你的信息
近几年倒卖公民个人信息的事件时有发生,很多个人信息被当成商品明码标价进行售卖,其中被售卖的信息包括个人姓名、年龄、身份证号、信用卡号、婚姻状况、工作经历、教育、医疗、经济活动等,这些信息流落到黑市,信息越详细越精准则叫价越高。其中,很多信息就流落到了骗子手中,成了他们发家致富的筹码。那么,这些信息是怎么泄露出去的?
一、泄漏源头—自己
生活中很多场景都需要用到我们的个人信息,如火车票、快递单、业务单等等,很多时候你是不是没做处理就扔掉?还有很多有奖问卷,会员积分兑换等活动,你在填写信息的时候是不是大笔一挥就作罢,压根没多想一想?此外,随意连接公共免费WIFI、将旧手机随意转卖却没有清理信息的事件是不是时有发生?往往就是这些不经意,我们的个人信息就神不知鬼不觉地泄露出去了。
二、非法交易—倒卖信息者
当前倒卖信息逐渐形成了“源头—中间商—非法使用人员”的交易模式。追溯到源头,互联网服务商、电信运营商、银行、中介机构、房地产开发商、保险公司、快递公司、外卖机构、淘宝卖家等各种组织机构或企业、个人在长期经营中,逐渐积累了用户信息数据库。其中就涉及到大量的用户信息,有的组织会因管理不善而导致“被动泄密”,有的在利益驱使下就会“主动泄密”。
信息售卖在网上也很猖獗,由于0门槛,贩卖信息的从业者越来越多,有的甚至还开设了各种“数据挖掘”、“信息咨询”公司,挂羊头卖狗肉,专门从事信息倒卖的勾当。
三、最终流向—中介、保险等行业及诈骗团伙
据调查,购买信息最多的,是那些“需要推销广告信息和垃圾信息发布源头的人”。其中,房屋中介、装修公司、保险公司、教育培训机构等日渐兴盛的产品推销和服务企业,是这些个人信息趋之若鹜的核心群体。
信息流向的另一个终端就是一些不法分子,当他们通过各种途径获取大量个人信息后,滋生盗窃、电信诈骗、绑架、敲诈勒索等刑事犯罪的风险也便随之而来。
如何保护好自己的隐私?
一、密码设置很关键
相信很多小伙伴们在设置密码时,要嘛图方便要嘛防混淆,会把各种登录密码、支付密码都设置成相同的,这是非常危险的一件事情。万一哪个网站被黑客攻击,那么你的信息就会被泄露,包括密码,一旦泄漏之后黑客就会以此为依据逐个突破你在其他网站上的信息,那么你的账户安全和资金安全就岌岌可危了!在此,所长建议大家可以三个月左右换一次密码,且不同平台要设置不同的密码,以期降低风险。
二、钓鱼网站要识别
现在市面上很多的钓鱼网站会伪装成银行网站,有的页面甚至与真实网站界面完全一致,所以对于不熟悉的用户来说,要分辨清楚很难,一旦用户在该网站输入帐号密码,就很容易被窃取,自然而然资金的损失和信息的泄漏就在所难免了。所以浏览网页一定要看清网址,确认是官方渠道再进去,必要时可以选择拨打官方电话确认,切记一定要谨慎再谨慎。
三、账户保护很重要
再者,有很多的用户图省事,将所有的金融交易集中在一张银行卡上,虽然便利了你,但这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鉴于目前银行对银行卡有了更加详细的划分,所长建议大家可以将自己的账户进行功能划分,一个作为储蓄账户,一个作为消费账户,开通网银,并且消费账户上只存少量的现金,这样即使注册了网银的消费账户有风险,也可保证其损失降低到最小。
四、适当投保更安全
现在市面上有出了一些保障个人资金账户的保险,大家不妨可以关注一下,它的保障范围是用户在使用网上交易时常见的资金安全问题,如手机/PAD丢失、中毒,个人信息泄露等造成的个人账户资金被盗取或盗用,理赔也基本上在1-2个工作日就能完成。
最后,所长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那就是自2017年6月1日起,中国第一部关于网络安全的基础性法律《网络安全法》将正式施行,往后在网络安全就多了一个保护伞,有法律保障的同时,大家也要提高自我安全意识,对自己的账户相关资料进行保护。今天的防诈骗课堂就到这啦,回首2016,满满的不舍,2017,所长会一直陪伴在你们身边哦,新年快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