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经常讲,人生在于相遇,相遇便是缘分,也是福分。因为私立华联学院侯德富校长的平民教育情怀,对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追随和践行的情怀,在去年底与私立华联学院相遇,与侯德富校长相遇,与私立华联学院许许多多的教育同仁相遇,这是莫大的缘分与福分!
发展教育必先发展教师,解决当下农村教育发展问题,必须解决乡村教师发展问题。基于此,由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农村教育实验专委会与私立华联学院、陶行知教育基金会联合成立了乡村教师培训学院。第一期培训已经如期开班。
在培训的一周时间里,我一直处于感动中。我以为人生也在于感动,这种感动,是一种美,好的感觉,是一种美妙的情感,也是在教育路上乃至在漫漫人生路上前行的一种信念,一种执着,一种动力,一种精神支撑。
在感动中,我最想表达的是感谢,感谢侯德富校长、感谢华联、感谢华联教育人、感谢华联一大批有责任、有担当、有乡村教育情怀、有家国情怀的教育人;感谢相关人员对乡村教师培训学院,的成立、对首期研修班的开班以及在整个研修过程中,为之付出的大量心血和智慧;感谢学员们的热情参与,积极配合,大家因为有着相同的尺码,因为有着共同的情怀,走在一起,相聚华联,在这里,没有行政隶属,没有官方指令,没有功利目的,大家不顾天气炎热,不顾在学校所承担的工作任务的繁重,不顾学习任务的琐碎艰辛,克服一切困难,全心投入,没有迟到早退,没有随意缺席,没有培训期间的走动,没有听课时的交头接耳,以至于我们事前订的班规,还有准备实施的签到、点名制度,似乎是一种多余。这反映出的高素质和高度自觉性,当然,也从另一个层面体现出,我们所提供的课程是学员们需要和所期待的,是符合大家的口味的,也是深受喜欢的。
在此我想同大家分享五个观点:
带上心的火种出发
第一,乡村教育真的是很重要
乡村,我们的祖祖辈辈,在这里刀耕火种,繁衍生息,一步步走到现在,我们每个人的“根”都在乡村,不管你是城镇人,还是大城市人,如果你不承认,把你的辈份倒回去三至五代,你一定是乡村人,然而,在很多地方,乡村已经开始凋敝。
乡村学校应该是乡村的灵魂,乡村的希望。我的脑海里经常浮现这样的画面,在那群山怀抱的崇山峻岭,有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迎风飘扬,在那鸡犬相闻、炊烟袅袅的山村,能够传来上下课铃声、读书声,在那纵横交错的田间地头、阡陌小道,能够邂逅一群群高高兴兴上学去,欢欢喜喜放学回家的孩童,整个乡村就活了,就有希望了,就有生机了。遗憾的是,不少乡村学校已经开始没落、荒芜了。
提高乡村教师素质,发展好乡村教师,办好乡村教育,不仅仅是对乡村孩子的改变,更是对乡村的改变。可以这样讲,没有一支高素质的乡村教师队伍,没有乡村教育的发展,就没有精准扶贫的有效推进,就没有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就没有乡村的振兴,就没有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实现。
第二,营造教育的局部春天,我们都责无旁贷
当雪崩到来时,每一片雪花都说和自己无关,正是无数片自认为无关的雪花合谋了雪崩。当洪灾袭来时,每一条小溪都说自己没有责任,正是无数条小溪合谋了洪水。其实,在足够长的灾难链条面前,我们都有不可推脱的责任。
面对当下或许并不理想的教育生态,或许并不如意的教育环境,甚至有可能乱象丛生的教育现实,不可思议的教育现象,如果仅是一味地在那儿牢骚满腹,埋怨指责,鞭斥谩骂,那其实都无济于事,我们需要的是立足当下的行动,立足现实的改变,只要我们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无论一个人的力量多么的渺小,只要你愿意去付出,都会让你帮助的对象有所改变,都能在土壤板结、杂草丛生、荒凉凄美的现实中营造出局部的春天,每一个局部春天的组合与叠加,最终将会迎来教育的春意盎然,百花满园。
当下教育的短板在乡村,所有教育的问题还是教师的问题,可以这样讲,站在讲台上的教师,决定着孩子快乐而幸福地成长,也决定着教育的境界和品质。发展教育必先发展教师。我们中陶会农村教育专委会与私立华联学院联合成立乡村教师培训学院,就是通过我们自身努力,通过搭建公益培训平台,以教育人应有的情怀,责任和使命,尽可能去改变更多的教师,去影响更多的教师,我们最朴素的想法,就是能够改变一个就改变一个,能够影响一个就影响一个,然后通过他们去改变属于自己的那一间教室,去改变属于自己的那一间教室里流动的空气,去改变属于自己那一间教室里的每个孩子。
我始终相信,只要行动,永远都不会晚,只要有梦想,就有希望,只要有行动,就有收获,只要有坚持,就一定能够创造教育的奇迹。
带上心的火种出发
第三,未来已来,只有学习才能让我们从容走向未来
顾久先生昨天讲到,学习不仅是人类的本领,也是动物的本能。比如,很多鸟类都善于学习其他鸟类的叫声和人语,如鹦鹉、八哥、琴鸟、乌鸦等;小鸡啄米常常跟着母鸡学,如果提供一个机器母鸡,它们不仅可以增加啄米的频率,而且还跟机器母鸡啄同一颜色的米粒;把狗和猫从小养在一起,狗便从猫那里学会用爪子洗脸和捉老鼠;一个猕猴群,一只年轻的母猴首先学会了用水洗掉土豆表面的沙子,其他个体很快就都学会了这种方法,同一只母猴无意中把掺沙子的麦粒投入水中,发现麦粒能够从沙子中分离出来,这只母猴便用这种方法把沙子和麦粒分离开来,很快整个猕猴群都学会了这种技能。
学习是时代永恒的主题,一个健康的社会一定是一个学习型社会,一个高效的组织一定是一个学习型组织,一个有意义的人生一定是一个学习型人生。
一个老师不可能把自己没有的给学生。过去讲,老师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而现在仅有一桶水不行,要想自己的教学左右逢源,游刃有余,驾轻就熟,老师还得有一潭水、一湖水的容量,而且这一潭水、一湖水,不能是死水、纯净水、还必须是活水、复合水。
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在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大数据、大网络时代之后,即将开启人工智能时代,知识的更新日益加快,今天的知识完全可能在一夜之间成为昨日的黄花。在十多年前,谁能想到今天的孩子可以用网络、用手机、用百度进行学习,未来的五年、十年,他们又将迎来一种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教育又会发生哪些深刻的变化,也许我们还无法判断,但是唯一能够确定的是,如果我们不对教师、对教育重新定义,如果我们老师不学习,被未来已来的时代所淘汰,那是必然。
“未来的孩子,一定要用全球化的眼光看问题,要用乐观的心态面对挑战,要用丰富的想象力去创造未来,同时必须让孩子具备强大的自我约束能力、担当力、领导力和独立的思考能力”,这是前不久马云在他的母校杭州师范大学110周年校庆演讲中所说。我在想,未来的孩子要具备这些,那么我们未来的教师是不是首先必须具备呢?如果一个教师在这些方面都显得浅薄苍白,捉襟见肘,又怎能带给学生这些呢?这无形给我们的教师提出了严峻的考验与挑战。
作为教师,面对课堂、学科、教育对象等各种要素、场景都在发生深刻变化的时代,绝不能只吃老本,无动于衷,也不能老生常谈,按部就班,而应该顺应快速发展趋势,在不断的学习中,不断提升,不断创新,不断实现自我改变,以从容面对未来已来的未来,不然自己被淘汰事小,误人子弟事大。
当然,老师喜欢学习,好学不倦,百学不厌,在成就自己时必然能影响学生。学生能够从老师那里耳濡目染到积极的学习态度、良好的读书习惯、独立思考的精神,将来不管世事怎么变迁,都能够受用终身。
第四,华联挥手的告别,是未来新的征程的开始
美好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在学习、工作中结下的情谊总是那么美好而难忘。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也没有永不终止的培训学习。
这次培训时间虽短,但是我们课程安排丰富,有名家的精彩报告,也有一线校长、教师的现身说法,有道的层面的引领,也有术的层面的点拨,有校园文化及活动观摩,也有社会实践考察,有集中学习,也有分组讨论。
我们把乡村教师培训学院建在广州私立华联学院,更重要的是,董事长、校长侯德富,一个88岁的老人,一个具有乡村教育情怀和平民教育情怀的教育人,一个坚韧不拔,百折不挠,永不向命运低头的智者,一个中国民办教育的“拓荒牛”,其本身就是一部厚重而生动的教材,就是最好的教育。
几天的时间,一晃而过,但一个个感人的场景,一个个精彩的画面,一个个美好的瞬间,一个个幸福的时刻,仍历历在目,这些将融入我们的生命与灵魂,成为永远而温馨的回忆和回味。
短暂的培训,我们在这里所碰撞的智慧火花,生成的教育感悟,获得的教育认知,达成的教育共识,积淀的教育情怀,结下的教育情谊,弥足珍贵,这些将成为伴随我们未来教育生涯、漫漫教育人生一笔宝贵的财富。
在这里相聚,也从这里告别,此时的告别,是为了明天的相聚,更是为了现在的出发,从这里的再出发。
带上心的火种出发
第五,心的火种,终将成燎原之势
第一期研修班学员原定60,短短几天时间,报名人数便已超过预期。一方面紧急截止,一方面与广州私立华联学院磋商,将班额扩增至100。于是从所报名额中按先后顺序敲定100个学员。
100个学员,100粒种子,这种子,是心的火种,梦的火种,希望的火种,教育的火种。
我相信,这100粒种子,必将为乡村教育的发展带去活力,必将为乡村教育的改变带去持续的动力,必将为乡村教育的美好未来带去信心和希望!
我也相信,星星之火,可以成燎原之势,100粒小小种子,将会以神奇的力量,让教育之花开遍神州大地,让教育硕果挂满教育的苍穹,让教育之绿荫,为孩子们遮风挡雨,庇护他们快乐而幸福地成长。
我更相信,在广州,曾经有黄埔第一期,若干年之后,人们会记住,在华联,曾经也有个第一期。
让我们带上心的火种,点燃教育的希望与梦想之火,出发吧,向着教育的诗与远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