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是党政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篇内容的高度概括和主旨思想的集中反映,是行文的“先锋”。它既要囊括正文的全部内容和主要观点,又要概括得简明扼要、精练明确。 一般而言,撰写信息的导语应开门见山,起句立意,简洁精练,富于概括力,切忌无端“戴 帽”,空洞乏味。
1
被旱魃重创的西南大地禾苗干枯,土焦石裂,滴水成金,既让百姓揪心,也暴露出我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长年存在的问题,凸显了提高水资源保障能力的重要性。水资源保障能力,包括工程保障、生产生活保障和环境保障能力等,对稳定农业生产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正如中央一号文件所强调的:加快农田水利建设是水利改革发展的重中之重,是提高我国农业生产能力的根本之策。为此,我们必须以西南旱灾为警讯,高度重视提高水资源保障能力。
信息一开头,速写勾画几笔,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大大增强了信息的可读性。 这是镜头式导语的显著特征上,向人们展示了一幅准确的、完整的有关信息主题的画面,用客观冷静的白描和叙述,向受众刻画事实现状,就像用镜头去捕捉画面一样,主动唤起观众的注意和思考。
2
在党中央的大力倡导下,全党抓文风建设取得很大成绩。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党的优良文风逐渐得到恢复,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有新的发展。当前,在一些党政机关文件、领导干部讲话和理论文章,文风上存在的问题仍然很突出,主要表现为长、空、假。文风不是小事。毛泽东同志指出:“学风和文风也都是党的作风,都是党 风。”文风与党风、社会风气紧密相连,党 风决定着文风,文风体现出党 风。人们从文风状况中可以判断党 的作风,评价党的形象,进而观察党的宗旨的贯彻落实情况。弘扬优良文风、纠正不良文风,已成为当前形势下的一项紧迫任务。
这则导语直奔主题、开门见山,并巧妙地运用背景材料,对信息事实进行精辟、简洁的评论,充分揭示了其中的意义与价值,以引起人们的重视。
3
“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领导干部在不同的系统、不同的岗位上工作,都有一个共同的追求,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让人民满意。让人民满意,要求我们对人民怀着深厚的感情,勤勤恳恳为人民工作。群众心里有杆秤。群众在我们心中有多重的分量,我们在群众心中就有多重的分量。只有我们做得让群众满意,群众才会对我们满意。
在导语创作中,应尽量多应用动词,而非形容词,这是由于动词的适当运用,可强烈形成对受众的冲击力,提升其理解与认识能力,并广泛吸引读者。这则导语采用了化静为动法。一条事件性的信息,用静态的记叙手法写,其导语往往比较枯燥、呆板、索然乏味,但若用动态的表现手法写,导语就会新颖有趣,活脱而有生气,所报道的信息也就有了灵性,引人入胜。
4
面对社会转型期群体事件频发、政府需要处理的复杂问题增多的趋势,能否对百姓出真心、动真情、讲真话,成为测量责任政府、服务政府建设水平和领导干部素质能力的一根标尺。实践证明,坚持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这是妥善处理涉及群众利益和社会矛盾的复杂问题的关键所在。
为引人入胜,信息导语开篇设置悬念,突出反常因素,提出问题,进而营造意想不到的宣传效果。随后话锋一转,实践证明,得出结论。创作新闻导语不仅应体现良好的表达文字能力,同时还应注重新闻整篇的结构、主题与具体内容,将个性导语的创作建立在良好的共性基础上,不应片面、过分追求简短字句,令细节内容没有交代清楚,给人营造支离破碎、事实不清晰之感。
5
李斯在名篇《谏逐客书》中指出:“却客而不纳,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城市的繁荣发展离不开农民工,离不开外来的新市民,但一些城市却通过设置种种政策限制,对外来人员下了逐客令。一个国家要富强,一个社会要进步,决不能把外来人才拒之门外,古人尚且明白的道理,当今一些地区制定的政策却与之背道而驰。为了城市繁荣与国家富强,城市应建立开放与包容的文化和制度。
这则导语引经据典,步步深入,先放开一步,再紧紧抓住,这样的导语写来必有痛击一拳之淋漓快感。科学使用引语或经典,胜过大量的新闻语言陈述,而引用事件人物的实际语言则能良好贴切的揭示信息的主题,令其凸显真实感。
6
一个人的性格往往决定一个人的命运,一个民族的性格也往往决定一个民族的命运。中国历史上既有过苏武、文天祥那样临大节而不辱的浩然气概,又有过八百壮士、狼牙山五壮士那样为民族流尽最后一滴血的刚烈风骨,这是一个国家最宝贵的财富——民族精神,一切可用金钱衡量的财富在它面前都黯然失色。历史上民族精神曾受皇权文化所压制,而今天又在市场经济和多元思潮的冲击下日渐消磨,社会出现了精神断层与信仰危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需要有正确的思想、文化和理论的武装,培育爱国主义精神,激发战斗意志,亟须纠正金钱万能、个人至上的不良倾向。
导语的表现手法可多样化,或先抑后扬,或先扬后抑,一起一伏,峰回路转,使人读来耐人寻味。好导语就像好导游一样,激发你继续欣赏风景的欲望,峰回路转,步步为营。
7
近期中央多次强调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这是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既着眼于当前调整经济结构,又着眼于未来可持续发展而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历史经验表明,科学技术在促进经济转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依靠科技创新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激发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是加快转型、实现新一轮经济繁荣的根本途径。
这则信息的导语,经过科学的提炼与构思,将核心部分予以良好的展示。导语写作的关键问题,在于如何准确的抓住受众,令其产生强烈的内心情感共鸣,只有这样才能令信息创作真正吸引受众,营造良好的舆论宣传氛围。
8
预算公开一小步,政治文明一大步。四川白庙乡公开财政支出的举措,给各级政府预算公开立下了一个具有参照意义的标杆。要顺天应时,顺应社会舆论的呼声和政府改革的规律,以预算信息的进一步公开作为提升我国财政信息透明度、建立阳光财政的最佳切入点和突破口,以此为契机,为阳光财政积累制度的素材,切实打破阳光财政建设的坚冰。
好的信息导语如何做到抢耳、抢眼,用最短的文字,一语破的,无疑会起到开门见山、立竿见影的效果。要使观众产生收视欲望,信息导语就要给观众一种轻松和动感,而动词是最活跃、最富生命力的语言。导语动态化更多的是用观众乐于接受的动词把导语包装得充满魅力,充分调动观众的眼球。
9
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是各级政府的首要任务。但现实中一些地区不顾环境影响和人民呼声,谋求片面发展和短期效益,搞焚林而田、竭泽而渔,给当地生态环境和人文风貌造成了毁灭性的破坏,这是违背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春秋时期管子就曾提出:“为人君而不能谨守山林菹泽草莱,不可立为天下王。”要实现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深刻理解、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涵要求,注重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统筹人与自然、经济与资源环境、经济与社会文化的发展,在保护好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的基础上推进经济建设。
在信息导语中恰当地引用一些古诗名句,不仅意境深远,而且文采飞扬,大大增强了信息对受众的吸引力。导语的创作应把握真实客观性,而非主观地对事件进行判断、评说与下结论。因此导语应力求准确、具体、避免大量应用抽象概念,应做到不存在歧义、表意清晰、避免引入具有主观感情色彩的各类词语。
10
近年来,外资企业非正常撤离成为我国经济生活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据调查,过去五年有 206 家韩资企业从山东非正常撤离。这些企业落地却未生根,像候鸟一样在中国各地“飞”来“飞”去,显示出部分外资的投机性,他们的投资没有成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稳固力量;而“候鸟现象”折射的深层问题是:作为招商引资主体的各级地方政府,工作思路有偏差,过于注重短期效应,忽视了持续发展。
这则信息的导语巧妙地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非常形象。成功的新闻导语创作,离不开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适应性应用,修辞技巧的恰当应用不仅提升了导语自身的趣味性,同时可摆脱惯用的导语创作方式,,用别开生面的修辞方式,在短时间内调动受众形成良好的情绪,体现亲切与生动的创作效果。
总之,新闻导语的创作应把握适度、科学、简明扼要、清晰明确的良好原则,从大众审美、现实需求出发,求新、求变,客观真实,营造良好的写作意境,进而真正吸引受众,赢得支持,优化信息宣传效果,发挥信息导语的核心价值。
敬请关注公众号:职场秘书帮 msb509,送:1、复旦大学女神陈果 幸福哲学课(mp3完整版)2、陈金柱 养肝护肝讲座(视频2讲全)3、给中国家长的52堂权威课mp3,还更多礼品等你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