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和小师妹聊天,提到要好好爱自己,她说给自己买了4500多的中药护肤品。
我突然有些好奇效果如何,她说别人用的效果挺好的,自己刚刚开始用,过段时间给我反馈效果。我也有些期待呢。
紧接着又有些犹豫,觉得自己目前这个阶段,自己很可能还舍不得去买这么好的护肤品,一方面是经济因素考虑,另一方面可能是觉得不需要外在的东西呈现。然后就发表了自己对外在美的一些态度、做法,“我原来很不在意外在,是自卑,后来有段时间花了不少钱特别在意外在,现在回想,应该是自卑+虚荣,目前的阶段又不在意了,感觉是自信了,后面可能还会在意起来”。
发完以后,突然觉得脑海中有些观念在碰撞,激荡出灵感的火花,自己刚刚的想法可能还是有些偏颇,甚至可能引起误解。对美的追求,应该是人的天性,不同的阶段追求可能有所不同。如果对美一点也没有追求,那一定是有各种原因被压制了。
同时,也忍不住开始思考,为什么我会觉得美于我而言是那么虚无缥缈呢?那一瞬间,觉知到这里有一个非常大的卡点存在于我的潜意识。于是一边敲击键盘记录,一边觉察自己头脑中的各种声音和念头。
回顾三十多年的人生路,美这个字,的的确确一直距离我非常遥远。
小时候,家里太穷,吃饱穿暖,已经是非常艰难,能有学上,相比小时候的堂姐妹们,我已经非常庆幸父母有远见、肯吃苦。小时候穿的衣服,很多都是江浙等经济发达地区的爱心人士通过希望工程捐赠的,自然也不可能去考虑穿衣打扮。加上小时候母亲一直对我耳提面命,向我灌输“不要跟同学比吃穿,要比学习,穿的好不如学得好......”,母亲的影响一直持续到结婚,我都秉持这个观念和原则,从不在意形象、甚至上学期间故意邋里邋遢,只知道学习、读书、考试。
这个阶段的我,对美是刻意忽略和排斥的,觉得追求美就是爱“臭美”。现在回首看看,那个时候确实是有经济条件限制的客观原因,但更多的是经济条件差所衍生出来的错误认知,甚至出现了两种极端心理,一是极度自卑,觉得家里这么困难,上大学都要贷款,生活费都没着落,自己是没有资格要“美”的,存在非常严重的不配得的心理;二是极度自负,小时候母亲一直对我耳提面命,向我灌输“不要跟同学比吃穿,要比学习,穿的好不如学得好......”,因此在我内心认为,只要学习好就万事大吉啦,内心是看不上那些只知道“臭美”的帅哥美女的。
结婚后到孩子出生前那段时间,自己突然对外在形象特别在意,甚至在美容院砸了不少钱、花了很多时间,关键是也没见啥效果。此刻分析那时候的对“美”的刻意执着,也是两个方面的原因,一个是工作变动,收入上涨,经济宽裕,有一丢丢追求“美”的资本了,另一方面是有些虚荣心作祟,初衷是希望自己的形象变好变美,与岗位更加匹配,却南辕北辙忽略了修炼内功、打牢地基。
孩子出生后到目前这个阶段,我又开始不再关注外在形象。房贷、子女教育、老人医疗,像三座大山,足以压垮一个普通工薪家庭,尤其还是没有家底的双职工。经济制约是非常重要的客观因素,主观方面,通过修习心理学等各方面的书籍,渐渐消融不配得和自卑心理,一点点自信起来,觉得或许内在美才是真的美,也更持久。
梳理到此时此刻,终于厘清了接下来的对美的追求方向:内外双修,用外在的美吸引眼球,始于颜值,用内在的美吸引人心,终于品行。
打通卡点的感觉,很爽!感恩小师妹的启发,你真是我人生修行的贵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