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团体共读|第一个7天的收获

团体共读|第一个7天的收获

作者: 与小贝的沐光飞行 | 来源:发表于2019-10-21 23:08 被阅读0次

    上周的某一天,班长说伊兰想给大家分享如何读书的心得,以及带领大家共读一本书。我一听,好机会啊!如何读书的课正是所需,能有这样的机会向大咖学习,有理论有实战,求之不得。于是马上进了共读群。

    我们的流程是,伊兰姐先做一个关于如何读书的简单分享,然后用21天的时间,大家共读《如何阅读一本书》这本书,正好一天一章。每天早晨,带领着伊兰在群里发布针对当天章节的几个问题,大家读完后在群里回答打卡。如果没有打卡,将被抱出。

    一开始说30人封群,只进了28人,其实还挺出乎我意料。到今天,正好一周过去,还剩17人,为了不打击大家积极性,不再继续清人。

    21天的周期,我相信自己能坚持到底。来分享一下第一个7天的心得。

    1.阅读并不是速度越快越好

    之前我一直有一个迷思--阅读的速度越快越好。因为个人爱好和工作需要,我必须多看书。但总觉得自己阅读速度慢,很希望提高,曾经还想报名日本老师的速读课。通过读这本书,我知道了阅读追求的不是速度快,而是能用不同的速度去读不同的书或者章节。有些内容需要逐字逐句理解,有些生吞活剥也没问题。

    有一个很实用的小方法去提高阅读速度。就是用手指来引领眼睛提高移动速度。手指移动的速度始终要快于眼睛一点,像是”拉着眼睛往前走”,这样阅读的速度也就快了。

    我实践发现,非常管用。不仅能提高速度,还能让自己更专注。

    2.“输出倒逼输入”是一句再真不过的真理

    经常听“输出倒逼输入”这句话,放在阅读上再合适不过了。

    根据学习金字塔理论,阅读14天后,在大脑中的内容留存率就只有10%了。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受--读完书也记不住。这再正常不过了,哪怕阅读是一个主动的脑力劳动过程,也架不住遗忘曲线的规律。甚至在读的过程中,在刚合上书的那一刹那,很多东西已经忘记了。

    要想让阅读更有效,而不是“雁过不留痕”,就需要用输出的方式来加深输入的印象。伊兰姐的分享中,强调要写读后感,我们这次21天共读,每天在群内回复问题,以及我一直在参与和带领的读书会,其实都是通过输出来加深输入的过程。

    《如何阅读一本书》是经典,但是并不好读。内容很理论,加上字又小又密,读起来真的不太享受。但是为了每天的任务,也为了21天后自己的收获最大化,每天先看问题,然后带着问题认真的读当天的章节。等到答题的时候,还需要再翻一翻,然后组织语言作答。

    这个过程相当于精读再精读,不仅提炼了每章的重点,还锻炼了发散思维,其实也并不轻松。不然就不会刚开始几天就已经有11人出局。而我在忙完一天弄睡两个孩子并且完成所有工作后,哪怕很晚也会坚持完成阅读的任务。

    3.检视阅读先行

    书中说,阅读的四个层次是“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作为第二个阅读层次,检视阅读的阐述让我获得了新的启发。

    检视阅读顾名思义,就是略读或者粗读一下。可以是有系统的“检视”一下--读目录,序言,后记,索引,然后挑几个章节试读一下。也可以是用不停顿的方式粗浅的读一遍全书,目的是判断书值不值得花时间细读一遍,或者是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对书有一些了解。

    我读书时,每次都是很认真细致的对待,目录,序言,后记。。书中的每一个字都不想错过。这样的弊端,就是效率不高,而且也不一定抓得住重点。

    检视阅读的方式告诉我,先抓取一个大致的印象,对书有一个判断后再去深入,会效率更高。

    4.关于线上读书会的带领

    最后一个心得关于组织这样的读书会。

    这次21天共读的模式让我很有启发。首先选一本大家会感兴趣的书,进群的人都代表立下了flag。每天通过提问让大家保持阅读的专注,跟上节奏。回答问题又让阅读的效果翻倍,增加集体的凝聚力。领读人不需要费力带领和督促,掉队的人可以随他去。

    我曾经带领过两年的线上读书会,是用领读分享+大家自愿讨论的形式。但是感觉参与度会越来越低,而领读人付出的非常多。这种一人付出大家也不珍惜的方式,是无法长久的。调动了每个人的积极性,哪怕用他律的方式促进自律,也是很有收获的。以后准备尝试一次。


    以上就是共读营第一个7天的粗浅感受。不论做什么,坚持都是最大的挑战。坚持阅读,坚持输出。没有白读的书,每一本都算数。

    马上滚回去完成今天的阅读和作业了。下次心得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团体共读|第一个7天的收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kctv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