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机会》 2.《开窍》 3. 《转机》
我们读了那么多书,依然过不好一生。
我们学了那么多道理,那么多技能,也是依然过不好一生。
为什么要把机会放在第一位呢?
其实我们的一生中,遇到很多机会,为什么我们抓不住呢? 是你不懂吗,不是,你你不想抓住吗?也不是。
是你没有开窍,思维逻辑,总是以生活原本的方式运转,就像打工人的思维,干一天活多少钱,上班多少钱一个月。卖一件商品多少钱。其中利差是多少?少了,还不想做。
我们可不可以返过来想,我为什么要挣利差呢?我能挣别的不行吗?把收益盯在别的地方不香吗?
案例1
我们本地人的习惯,属于湘菜味,爱吃辣椒,无辣不欢,没有辣,一顿饭都没胃口,还有一些小吃,比如《花蝴蝶》就是用黄豆皮,用辣椒,麻油,蒜蓉,花椒 孜然,糖,盐,芝麻,制造成的。
我们家家户户都吃,家家户户都做。
就是没有人把做成一个产业,成为地方特产。
我们以为在外面读书,上班回来,还是出去都喜欢买几包辣条带走,只有家乡有,就是家乡味。
我现在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产小吃。
有一个这样的外地媳妇,嫁到我们本地,刚刚过来不久,老公就出去上班了,留着老婆和孩子在家。
老婆是一个浙江人,我们大家都知道,浙江人,浙江省都是经济最发达的地方。
人比较活跃 思想比较开明,他们有一个非常好的邻居,看见外地媳妇,在家 就经常一起聊天,相互都带自己做的小吃串门,一次邻居带你辣片《条》给外地媳妇吃,媳妇吃了特别高兴。问怎么做的,可不可以教会我,
邻居说,没问题,因为我们这里家家户户都做,家家户户都吃,也很简单,外面也有买,就是油不好,吃了拉肚子。
外地媳妇在家经常试 经常做,后面越做越好吃,自己的左邻右舍,亲朋好友,不管是回来,还是出远门,都想叫她帮忙做一点,也做了很多 ,名声在外,又不好意思拒绝人家。
人家说,吃亏是福,吃亏还要有吃福的脑袋,家庭的开导。
有一次,她打电话给浙江的爸爸,打了几次都没有接 再接着打,这次终于接通了。
就问发生什么事情了,打了这么久都没有接电话,父母解释说忙,本来想回你电话又忘记了。
父母和孩子说,我最近去卖废品,到了废品站,看见很多牛皮袋,装水泥的,就问老板这些收多少钱一斤?老板说,这个便宜,2毛钱一斤,没有要收,只要他一个人要,放在这里好久了,厂家要半年才收一次,都不想收了。
外地媳妇父母看一下,这些东西的质量还可以哦,这么好的东西,浪费了,他们家附近不就是有一个保证纸袋的企业吗?
我只要把这些袋子,两头拆检好,去掉脏东西,灰尘,价值立刻就提高了,二次回收,利用,企业又降低了成本。
就这样干起来了,所有忙没时间接电话。
外地媳妇的父母问,你在家?出了带孩子,还干什么?啥都没有干,就是给附近的亲朋好友,做一点当地的小吃,家家户户都做,我都学会了。现在很多人找我做,也有点小忙。
父母还说,我们忙
了,不讲了,你也就自己干呗!电话挂了,留下了思考问题。
我该干点什么,刚好又接到一个电话,在外地的朋友要吃她做的《花湖蝶》 身边的朋友都想吃,所以这些麻烦你多做点。
刚好刚刚的思考问题,就有了方向。
我们都知道,乡下,闲来无事的人很多,外地媳妇说,自己做,一个人太累,不如让乡亲们帮忙,之前帮了别人,现在别人帮她。
相互回报,馈赠,回馈。
第一,起步是靠着乡亲们帮忙,慢慢做起来,工钱都不用。
第二步,之前帮别人做了很多,就有一下经常联系,有了固定客户。
第三,通过包装,走进小商店,超市,建立了渠道,品牌,口碑。
自己就这样慢慢干起来了 ,也把工厂建在自己的村里,把这些闲置的劳动力都带动起来了。
没有之前的积累,就不会有机会,更别说开窍,就会看到简单的事物。
一个外地人,把当地的小吃,做出一个产业 本地人想破脑袋都想不到。
因为本地人,本能,习惯,习惯的舒适,习惯的本能,习以为常的小吃。
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本地人说,我们就怎么想不到呢?
习惯的养成,就是不会开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