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天,天气热得像蒸笼,除了不得已为工作打拼的外地上班族们,似乎没有人愿意挑战这样的天气。
我就是其中之一。
紧急接到一项任务,中午一点到指定地点参加一个发布会,由于人生地不熟,我上午九点多就出门了,坐地铁到指定位置不到两个小时吧
发布会现场还一片漆黑,早饭还没吃的我没有办法在这里漫无目的等几个小时,我选择到附近找一个可以吃喝的场所,顺便休息一下
站岗的小哥儿跟我说对面胡同里有一个茶馆儿,被太阳晒光了精神,我选择就近去那家茶馆儿碰碰运气
我站在门口,怯怯的问老板有没有wifi,他说有,接着就把我领进去坐了,屋里很凉快,很舒服,和外面炙烤的天气形成鲜明对比,脚已经挪不动步子了
我知道现在的人一贯喜欢用钱说话,没有理由免费借贵宝地,在北京寸土寸金的地儿,还是要有点儿眼力见儿的,于是,点了一杯柠檬汁
大概是老板请的小伙计,这小帅哥大概刚醒,被我的突然问话吓了一跳,迷迷糊糊就去弄柠檬汁儿了,等了有半个小时吧,小伙计大概觉醒了,去跟老板说:柠檬汁咋做?
哈?
老板果真也豪气,对小哥说,出去买个柠檬,泡水里。小哥也犯了难,正在愁去哪弄柠檬去,哈哈,这家店也真特别,最终咬了咬牙,点了一杯龙井茶
老板这茶泡的也很豪气,抓了一把茶叶,随便拿了一个杯子,直接把水冲进来、
哈?
虽然不爱喝茶,可见过别人泡茶,这样直白的想必只有北京人会了吧?
快到中午的时候,传来阵阵饭香,肚子里已经饿得前胸贴后背了,我知道,按照礼节,在别人饭点儿应该走,可是,望着外面火辣辣的太阳,我没有地方去,只希望他们能忽视我,让我在这里妥妥待一会儿
老板进来叫我吃饭,操着一口标准的北京方言,听得我心都化了
老板娘手艺真好,不到一会儿就做了一大桌子老北京特色,光看这一桌子菜,口水就要流到桌子上了
没法拒绝,不舍得拒绝,脸皮厚就厚吧,坦然的吃了很多,尤其是麻酱凉面,真心好吃极了
老板应该和我爸年纪差不多,有一个比我大一岁的女儿,论精气神儿和享受生活的态度,我爸却远远不如,或许北京人没有生活压力吧,我爸就像工作的奴隶一般,一切喜怒哀乐都与生活相关
妈妈退休了吧,每次回家都感觉妈妈很寂寞,我不在她似乎找不到生活的意义,不像这个叔叔,从他身上总能感觉到生活的惬意,却又没有乏味和无聊
或许,高楼带来了一种封闭感,紧锁的大门将很多有趣的人和事儿排斥在外,胡同里敞开的门,象征人敞开的心门,心敞亮了,人也就变得包容了
北京是一座包容性很强的城市,世界各地的人在这里找到自己生命的价值,却在不知不觉中掉落到金钱设置的漩涡中,忙忙碌碌,似乎很充实,当夜里躺在床上,却没时间反思自己,没时间享受生活的意义
我们努力工作为了什么?为了有更好的经济基础?为了今后的自由?我发现,有了钱之后,人未必迎来了真正的自由,反而会被金钱捆绑,自己责任更大了,反而成为了自己努力的奴隶,到底享受生活了吗?内心真正宁静过吗?
记得有个段子,什么是向往的生活?
一亿美金,一亩良田,一个茅屋
终究还是金钱,我们现在都觉得,金钱至少可以解决大部分的问题,甚至是全部?!
前不久听高晓松在自己的节目上面说关于老炮儿的故事,其实特别感兴趣,听闻老板是个老北京,就问:冯小刚拍的《老炮儿》真实么?
老板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直言现实只会比电影更精彩
那时候的中国人,尤其是北京人,普遍有一种精气神儿,骨子里的傲气和仗义更是由内而外的,如果整个中国都有这种精气神儿,日本人怎么可能打到中国
现在号称北京人的那些年轻人都不是真正的北京人,他们没有遗传老一辈的那种精气神儿,学到的都是些坏毛病,不懂礼貌,爱算计,矫情,爱贪小便宜,吹牛什么的,简直就是打着北京人的旗号给北京抹黑呢
来北京总觉得大家生活节奏过于快,来了快三个月了,总被城市这种浮躁的气质所影响,自己也变得浮躁起来
其实,来到这个胡同里,却感受到了一种别有洞天的感觉,就是电影《老炮儿》里的那种感觉:听着小曲儿,遛着小鸟儿,拿着拍子出去晒会儿太阳,赶会儿苍蝇,叫着老朋友在家吃一顿便饭,偶尔收留过路的人,拖着拖鞋,怎么舒适怎么穿,看着电视里的国际新闻,和老友讨论一下军国大事,偶尔吹个小牛简直不能再惬意了
能在临走之前体验一把这种感觉,也算没白走一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