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教师资格证笔试+面试高效备考
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重要考点(五)

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重要考点(五)

作者: 490261181a77 | 来源:发表于2018-08-29 10:01 被阅读6次

    高效备战教师资格证>>点此进入 获取更多教师资格证备考资料或直接搜索【657486651】领取。

    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重要考点:教学概述

    教学概述

    ◆考点 1:教学的内涵

    1.教学的含义

    教学是指在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

    地位: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

    2.教学与教育的关系——部分与整体

    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材单学校教育工作必须坚持教学为主,教学也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3.教学与智育的关系

    智育不仅可通过教学实现;教学是智育的途径之一。

    ◆考点 2:教学任务——形势教育与实质教育

    1.形势教育(17世纪)——代表人物:洛克、裴斯泰洛齐

    主张:发展学生的智力(重能力轻知识);理论基础:官能心理学

    2.实质教育(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代表人物:赫尔巴特、斯宾塞

    主张:传授对生活有用的知识(重知识轻能力);理论基础:联想主义心理学

    考点 3:我国现阶段的教学任务——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首要任务)。

    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

    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考点 4:教学的作用和意义——教学是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

    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把学生培养成为合格人才的基本途径。

    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

    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重要考点: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考点 5:教学过程的概念——教学过程是一种认知过程

    有关教学过程的理论

    中国

    1.孔子:学思行相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荀子:闻、见、知、行。

    3.礼《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4.朱熹——朱子读书法——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著紧用力、居敬持志。

    西方

    1.夸美纽斯:感知、记忆、理解、判断

    2.赫尔巴特: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后发展成五阶段:分析、综合、系统、方法(席勒)预备、联合、总括、应用(莱茵)。

    3.杜威: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

    ◆考点 6:教学过程的本质——认识过程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表现在:单辩

    1.间接性 2.交往性 3.教育性 4.有领导的认识(引导性简捷性)

    ◆考点 7: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统一;材

    1)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

    2)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2.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

    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

    2)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

    3)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

    知识不等于能力,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并不完全表明智力的高低,而发展学生的智力也不是一个自发的过程,知识与智力的相互转化,一般来说应注意以下条件:辩

    第一, 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应该是科学的规律性的知识。

    第二, 必须科学地组织教学过程。

    第三, 重视教学中学生的操作与活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与能力,提供学生积极参与实践的时间和空间。

    第四, 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

    3.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相统一;材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2)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学习能动的作用,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3)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

    4.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教学的教育性规律)材

    1)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

    2)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又为他们积极地学习知识奠定了基础

    3)在教学中防止两种倾向:一种倾向是单纯传授知识、忽视思想教育,一种倾向是脱离知识传授另搞一套的教育

    ◆考点8: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1.激发学习动机;2.领会知识(中心环节);3.巩固知识;4.运用知识;5.检查知识。

    ◆考点 9: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

    (一)备课——教好课的前提

    (二)上课————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三)课外作业的布置与反馈

    (四)课外辅导——个别辅导、小组辅导和集体辅导

    (五)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价

    方法:测验法、观察法、调查法、自我评价法。

    质量指标:信度、效度、难度和区分度

    ◆考点 10:教学原则 ★

    1. 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相统一

    2. 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乡土教材)——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统一

    3. 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

    4. 循序渐进教学原则——顺序性

    5. 量力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阶段性

    6. 因材施教教学原则——个别差异性

    7.直观性教学原则(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言语直观)

    8. 巩固性教学原则

    考点 11:教学方法 

    含义: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

    (一)国外常用的教学方法

    1.探究—研讨法——兰本达(美)

    2.纲要图式教学法——沙塔洛夫

    3.暗示教学法(启发教学法)——洛扎诺夫

    激发潜力,无意识

    4.非指导教学法——罗杰斯

    以学生为中心;移情性理解;尊重;真诚

    5.发现法——布鲁纳

    以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

    (二)国内常用的教学方法

    ◆考点 12:教学组织形式

    1.分类:个别指导、班级授课制、分组教学、设计教学法和道尔顿制、特朗普制、复式教学(班级授课制的特殊形式)。

    2.班级授课制: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

    把学生按年龄和文化程度分成固定人数的班级,教师根据课程计划和规定的时间表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

    特点:班、课、时。

    产生发展:1632年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1862年京师同文馆(现北京大学)

    优越性:提高教学效率;局限性:不利于因材施教

    ◆考点 13:教学评价

    1.概念: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通过一定的标准和手段,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给予价值上的判断。

    2.教学评价的种类

    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重要考点:中学生学习心理——认知过程

    中学生学习心理——认知过程

    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

    伴随:注意

    ◆考点 1:注意

    1.概念: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特点:指向性和集中性

    2.注意的分类

    3.注意的品质及影响因素

    注意的范围(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转移、注意的分配

    ◆考点 2:感觉

    1.感觉的特性

    (1)感觉适应:暗适应和明适应

    (2)感觉后象:正后象、负后象

    (3)感觉对比: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

    (4)感觉的相互补偿

    (5)联觉

    ◆考点 3:知觉

    1.概念: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

    2.知觉的特性: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

    ◆考点 4:记忆

    3.根据信息加工和存储内容的不同

    (1)陈述性记忆

    以陈述性知识为内容,即事实类信息,这类信息可以用言语表达,包括字词、定义、人名、时间、事件、概念和观念。

    (2)程序性记忆

    又称技能记忆,即对程序性知识进行记忆,如该怎样做事情或如何掌握技能,通常包含一系列复杂的动作过程。

    (三)记忆的过程

    包括识记、保持与遗忘、回忆或再认三个基本环节。

    补充:

    ①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

    ②遗忘的规律:

    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以无意义音节为材料,依据保持效果,绘制了著名的“遗忘曲线”。

    这条曲线表明,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由此看出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其规律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

    关于遗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理论学说:①消退说②干扰说③压抑(动机)说④提取失败说

    (四)中学生记忆能力的培养简——背

    1.明确记忆目的,较强记忆自觉性

    2.正确组织复习和练习

    3.在理解基础上记忆

    4.让多种感官参加记忆活动

    5.对记忆结果进行自我检查

    六、想象(补充)

    (一)想象的概念

    想象是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二)想象的分类

    1.有意想象和无意想象

    (1)有意想象:也称随意想象,指有预定目的和自觉进行的想象,有时还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它包括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等。

    (2)无意想象:也称不随意想象,是没有预定目的,不由自主产生的想象。

    2.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1)再造想象:依据词语的描述或符号的示意在头脑中形成与之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

    (2)创造想象:按照一定目的、任务,使用自己以往积累的表象,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七、思维与问题解决★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单——感知运算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概念单

    (一)思维

    1.概念: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现实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2.特征:间接性、概括性。

    3.分类★

    创造性思维的特征:流畅性(数量)、变通性(类型)、独创性(新奇)。

    4.思维的基本形式:概念、判断、推理

    补充:

    意志过程★——动机冲突

    ①双趋冲突 ②双避冲突 ③趋避冲突 ④多重趋避冲突

    (二)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问题情境

    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① 问题的特征——难易

    ② 迁移——正负

    ③ 思维定势——积极与消极

    ④ 功能固着——消极阻碍

    ⑥ 原型启发

    ⑦ 动机的强度——中等强度

    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重要考点:学习心理

    学习心理

    一、学习动机★★★

    1.概念:学习动机是指激发和维持个体学习活动,并将学习活动指向一定学习目标的动力机制。

    2.结构:学习需要(内驱力)和学习期待(诱因)

    3.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维持功能

    4.学习动机的分类

    奥苏贝尔成就动机的分类★

    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至少应包括三方面的内驱力,即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

    5.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相互作用★——耶克斯-多得森定律单辨

    (1)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呈倒 U 型曲线关系

    (2)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即动机强度处于中等水平时,工作效率较高。

    (3)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

    --较复杂的问题,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品点低些

    --任务比较简单,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点高些

    6.学习动机理论材

    韦纳的成败归因理论 ★

    能力属于内部稳定性的不可控制因素,努力程度属于内部不稳定的可控制因素,任务难易属于外部稳定性的不可控制因素,运气数以外部不稳定性的不可控制因素,身心状况属于内部不稳定的不可控制因素,外界环境属于外部不稳定的不可控制因素。

    一个总是失败并把失败归于内部的、稳定的和不可控的因素(即能力低)的学生会形成一种习得性无助的自我感觉。

    二、学习策略单

    分类:

    (1) 认知策略: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组织策略

    (2) 元认知策略:计划策略、监视策略、调节策略

    (3) 资源管理策略:时间管理策略、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资源利用策略

    三、学习迁移

    1.分类单

    2.学习迁移的理论

    (一)形式训练说

    形式训练说是最早的关于迁移的理论,其心理学基础是官能心理学。形式训练说的基本主张是迁移要经历一个形式训练过程才能产生。其代表人物是沃尔夫。

    (二)共同要素说

    桑代克、伍德沃斯 迁移的发生是有条件的——只有学习情境跟以前的知识有共同成分或关联

    (三)概括化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贾德提出了概括化理论,也称为“经验类化说”。贾德在1908年所做“水下击靶”的实验,是概括化理论的经典实验。

    (四)关系转换理论 苛勒

    (五)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3.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了解

    a.相似性b.原有知识结构c.学习心向与定势d.智力 能力 态度 指导 等等

    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重要考点:学习理论

    学习理论

    代表人物和理论观点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考点 1:桑代克的联结主义理论

    试误说——通过盲目尝试,逐步减少错误,再尝试

    学习定律: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最重要)

    ◆考点 2:巴甫洛夫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

    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1.获得与消退;2.刺激泛化与分化。

    泛化:对相似刺激作出相同反应;分化:对相似刺激作出不同反应。

    ◆考点 3: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迷箱实验

    1.基本观点

    应答性行为:刺激→反应(被动)

    操作性行为:反应→刺激(主动)

    2.强化原理

    3. 逃避条件作用和回避条件作用

    逃避条件作用:厌恶刺激出现

    回避条件作用:预示厌恶刺激即将出现

    ◆考点 4: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1.观察学习的四个子过程:注意、保持、再现和动机

    2.强化的分类:直接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

    二、认知学习理论

    ◆考点 5:苛勒的完形——顿悟说

    1.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

    2.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

    ◆考点 6: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1)学习观:学习的实质是主动的形成认知结构,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2)教学观:(原则)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

    ◆考点 7: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

    人是有通过领悟知识实质主动学习

    ◆考点 8: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把大脑比喻为电脑对知识加工处理

    学习结果分类: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态度

    三、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被称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其主要代表人物是马斯洛和罗杰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人的潜能、个性与创造性的发展,强调自我实现、自我选择和健康人格作为追求的目标。

    (一)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

    (二)学生中心的教学观

    促进学习的心理气氛因素有:(1)真实或真诚:学习的促进者表现真我,没有任何矫饰、虚伪和防御;(2)尊重、关注和接纳:学习的促进者尊重学习者的情感和意见,关心学习者的方方面面,接纳作为个体的学习者的价值观念和情感表现;(3)移情性理解:学习的促进者能了解学习者的内在反应,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

    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内容

    1.建构主义知识观——知识不是绝对的真理

    在知识观上,建构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对知识的客观性和确定性提出了质疑,强调知识的动态性。

    2.建构主义学生观

    在学生观上,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

    3.建构主义学习观

    建构主义在学习观上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三方面。

    4.建构主义教学观

    第一,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模式、有关的先前知识和对教材的信任状况有所了解,以引导学生对学习材料获得新意义,修正以往的概念。

    第二,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会生成新能力和技巧,结合学习材料的内容组织学生进行一系列认知活动,引导学生学会组织、评价、监督、控制自己的认知过程,最终能使学生独立进行理解性的学习。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1.探究学习2.支架式教学 3.情境教学 4.合作学习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教育实践的启示

    1.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告诉我们,知识并不是绝对的真理。2.学习观告诉我们,学习具有建构性、社会互动性、情境性。3.学生观告诉我们,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重要考点(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klhw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