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网约车尘埃落定,滴滴霸主已成。不想美团再度搅局,随后首汽、摩拜、嘀嗒等也加入其中。一个个前赴后继,面临虎口,也决心要夺得一杯羹。看来在出行领域,战争很难结束,竞合将会是常态。
与此同时,除了网约车,大出行领域的另一隅正酝酿着一股新势力,这股势力将从何而来?它是否有机会重塑行业格局,最终戴上胜利者的王冠呢?
一、硝烟四起 网约车重回战国时代
之所以网约车战局死灰复燃,核心在于市场痛点犹存,存在突围契机。
滴滴尚未在运力供给端,建立起真正的护城河。无论是自愿入驻平台的个体司机还是租赁公司,车辆和司机均非滴滴持有,运力供给并不可控。且由于抽成、派单等运营问题,部分司机对平台的满意度下降,造成运力流失。这就给了竞争者以补贴、更优运营,抢占运力资源的机会。
同时,网约车的供需平衡仍存巨大缺口。用户在上下班高峰、雨雪天气,打车仍堪比蜀道之难,为此不得不支付不菲溢价更是令人望而生畏。
面对行业契机,车企、美团、摩拜纷纷出手,蚕食网约车出行市场。
譬如,传统车企有意利用出行市场,推动自身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型,并力求在产业链中掌握更强话语权;对于新能源车企,必然要争夺车辆共享运营网络的主导权;至于摩拜,网约车更是其大出行战略不可缺少的一环。
群雄并起,也使得烧钱补贴的竞争局面再度重演。美团在南京试水期间,仅抽成8%,部分城市甚至“零抽成”;嘀嗒则对司机、顾客进行双向补贴吸引平台新用户。而经历了上轮巨额投入的资本市场,渐趋理性,以补贴破局的法子已经行不通。
另外,体量大如滴滴,都很难彻底解决高峰期供需失衡的难题,新玩家入局无疑是杯水车薪。前阵子有个段子说的好:康师傅销量下滑,并非由于其他方便面厂商的竞争,而是外卖平台崛起所致。或许未来颠覆出行战局的候选人,也将来自于弯道超车的新物种。
二、面对围剿 滴滴的“三级头”到底是什么?
除去网约车竞争带来的“外忧”外,滴滴亦有“内患”。放大到整个大出行战略,最关乎其利害的大敌有三:
智慧出行领域略显拥挤,战略重叠前路坎坷。
程维的野心是,打造全球最大的一站式出行平台,成为共享新能源汽车运营商和智慧交通建设的引领者。但面对智慧出行领域的广阔商业潜力,除了滴滴以外,摩拜、ofo、美团以及一些传统车企都在这个领域排兵布阵,竞争压力极大。
举个栗子,去年摩拜从共享单车马不停蹄地杀入出行平台。5月,神州专车入驻摩拜“生活圈”;9月与首汽约车签署战略合作,在APP中增加网约车入口;10月便与嘀嗒拼车合作,增加“拼车”服务入口;年底于贵州省贵安新区启动共享电动车业务。
摩拜这一系列布局,对滴滴来说步步惊雷。而同领域的竞争者远不止摩拜,任何一家公司在智慧出行领域的举动,都会牵动程维的神经。战略有所差池或是布局慢人一步,便会在群狼争抢的局面下,颗粒无收。
共享单车左手ofo失控,右手青桔受挫。
作为ofo最大股东,滴滴希望通过推动ofo摩拜合并,掌握行业最大话语权,为其大出行战略加码。但事与愿违,由于AT巨头、创始团队、资本等多方利益割据,合并难以推进。并且,ofo和滴滴的关系出现裂痕。ofo逆势融资8.66亿美金,为滴滴出行大计蒙上阴霾。
而滴滴孵化的青桔单车和“复活”的小蓝单车,正面临阻碍。青桔近期登陆深圳、武汉时,因政策限制被叫停。另外,因持有北广深南等城市牌照,被滴滴看中并接管的小蓝单车,也在复活不久后,因押金、运维不到位等问题被叫停。
公共交通突破点难寻,业务进展不温不火。
比起如火如荼的网约车,滴滴的公交业务显得较为冷清。目前主要侧重于提供工具型服务,包括换乘路线查询、实时公交查询、定制巴士。根本上说,滴滴目前尚未抓住行业或用户真正痛点,找到突破口。
而公共交通的巨大体量,让其在大出行领域中具有关键性地位。交通运输部政策研究室数据显示,去年每天约有2.5亿人乘坐公交出行,全国公交年完成客运量超900亿人次。并且,相对共享单车的季节性潮汐,公交出行全年稳定,用户粘度更强。因此,相比打车、单车,公交才是体量最大、用户最多的超级出行系统。这也意味着拿下公交的出行入口,有望成为最大出行平台的巨头。
三、监管有的放矢 公共交通优势凸显
从滴滴遭遇的“三级头”来看,网约车、共享单车均处于监管严格的约束之下。监管严苛,玩家扩张的难度将增加。相较而言,公共交通备受政策青睐,是更具优势的垂直领域。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政策监管举足轻重。
政府对互联网创新的态度,通常会经历由宽松到严苛的转变。在爆发性增长后,政府会加大对平台的管控力度。譬如,针对网约车,政府通过颁布运营许可证,清洗不具备运营资质的车辆和司机,保证市场秩序和乘客安全;共享单车的监管措施更为严厉,投放车辆必须具备牌照资格,且对平台的运营、维护能力有较高要求。
可见,政府监管对平台成长影响极大,既能使其平步青云,也能叫它铩羽而归。而先天占据政策优势的企业,相对竞争者,便是赢在了起跑线上。
政策偏爱,政府向公共交通伸出橄榄枝。
针对以公交和地铁为核心的公共交通,主管部门的态度是持续投入,大力鼓励。《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强调,要将公共交通放在城市交通发展的首要位置,加快构建以公共交通为主题的城市机动化出行系统。交通部刘小明也曾表示:“解决拥堵问题,还是要靠公共交通”。
因此在出行领域,符合国家政策方向的公共交通项目,具备更良性的发展契机。
四、二马重金入局线下 最后蓝海“公共交通”
在网约车、共享单车的喧嚣中,公共交通虽身居要塞,却鲜少被业内提及。而平静之下,却暗潮涌动。事实上,除巨头外,其他玩家也已纷纷入局,各显神通,以期占得先机。
公共交通矿藏无数,二三线玩家亦有觊觎。
譬如,作为国企的银联,过去一直动作保守,但在公交补贴力度上,足以比肩AT,目前已与无锡、广州、福州、杭州等城市地铁达成合作;此外,京东闪付、美团闪付等也正通过银联,尝试进入交通支付领域。
但由于缺乏媲美AT的用户流量和资源,绝大部分参与者的公交支付交易数极为有限。据业内人士称,“在和银联合作的美团闪付和京东闪付,切入公交支付场景后,交易数低得可怜”。甚至被调侃道“一顿操作猛如虎,一看数据两千五”。
从“二马”御驾亲征,看AT公交的谋与伐。
支付行业的非头部玩家对公共交通领域显然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况且,AT对此领域还显示出前所未有的重视。可见,公共交通已成AT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决定性战役。
“二马”从未给“快滴”站过台,也从未公开秀过单车,但却为公共交通频频驻足。马化腾去年九月现身合肥,体验扫码乘坐公交车,两个月后,即亲自与广州地铁签约,展开智慧交通领域的深度合作。马云同样不甘示弱。去年底,在上海见证了蚂蚁金服和申通地铁的战略合作签署后,第二天便匆匆奔赴广州,亲自为支付宝接入广州BRT乘车码站台。
更让业内震动的是,阿里在该领域完成了有史以来最大笔天使轮融资,2亿入局小码联城,估值10亿,显示出该领域的战略重要性。
这家十分低调的公司,究竟什么来头,竟能在天使轮获得阿里巨资加持?
小码联城的市场切入点是公交及地铁移动支付解决方案,并致力于成为公交产业信息化和商业化的提供商。具体来说,核心是提供包括二维码、NFC、人脸识别等多元支付方式,并以支付为支点,为公交公司提供信息化改造,打造数据大脑。最终搭建地方App,为用户提供服务并带来商业增值。
至今不足一岁,人小鬼大,近期表现可谓异军突起。小码已陆续在武汉、西安、石家庄等70多个城市为公共交通机构提供服务,占全国公交移动支付市场份额超三分之二,且与多个海外城市签订了合作协议,全球最大的“公共交通互联网运营商”已紧攥在手中。
公共交通存在巨大尚未挖掘的行业价值,类似小码联城这样自身具备扎实的技术硬实力,并且背靠阿里强大的资本扶持的新玩家,将在行业、技术、资本三位一体的助力下,有机会以惊人的速度实现快速成长。
五、结语
公共交通领域恰似大海,海上巨兽飞禽彼此警惕,各占一方天地。而海面之下,却孕育出了一只鲸鱼,搅动着深海世界。海阔凭鱼跃,未来谁能跃然水面,扶摇而上九万里,让我们拭目以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