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孩子只有在和善而坚定、有尊严、受尊重的氛围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使他们终身受益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
二、七项重要的感知力和技能:
1对个人能力的感知力——我能行
2对自己在重要关系中的价值的感知力——我的贡献有价值,大家确实需要我
3对自己在生活中的力量或影响的感知力 ——我能够影响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
4内省能力强:有能力理解个人的情绪,并能利用这种理解做到自律以及自我控制。
5很强的人际沟通能力:善于与他人合作,并在沟通、协作、协商、分享、共情和倾听的基础上建立友谊。
6整体把握能力强:以有责任感、适应力、灵活性和正直的态度来对待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限制以及行为后果。
7判断能力强:运用智慧,根据适宜的价值观来评估局面。
三、惩罚造成的四个负面效果:
1愤恨 ——这不公平!我不能相信大人!
2报复——这回他们赢了,但我会扳回来的!
3反叛 ——我偏要对着干,以证明我不是必须按他们的要求去做。
4退缩
a偷偷摸摸 ——我下次绝不让他抓到。
b自卑 ——我是个坏孩子
四、父母和老师们最常使用的过度控制方式就是奖励和惩罚。在这个方式下,大人必须随时捕捉孩子的好表现并加以奖励,随时捕捉孩子的坏表现以予以惩罚。孩子依靠的是“外在的控制”,是大人始终在为孩子的行为负责,孩子们没法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五、有效管教的4个标准:
1是否和善与坚定并行?(对孩子尊重和鼓励)
2是否有助于孩子感受到归属感和重要性?(心灵纽带)
3是否长期有效?(惩罚在短期有效,但有长期的负面效果)
4是否能教给孩子有价值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培养孩子的良好品格?(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善于解决问题、敢于承担责任、乐于贡献、愿意合作)
六、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
1表达出对孩子感受的理解。一定要向孩子核实你的理解是对的。
2表达出对孩子的同情,但不能宽恕。同情并不表示你认同或者宽恕孩子的行为,而只是意味着你理解孩子的感受。这时,你如果告诉孩子你也曾有过类似的感受或行为,效果会更好
3告诉孩子你的感受。如果你真诚而友善地进行了前面两个步骤,孩子此时就会愿意听你说了
4让孩子关注于解决问题。问孩子对于避免将来再出现这类问题有什么想法。如果孩子没有想法,你可以提出一些建议,直到你们达成共识。
七、孩子们在感觉更好时才能做的更好。所以要剔除家长意识中的错误概念:为了让孩子们做得更好,就要先让他们感觉更糟。
八、强迫并不是一种为逐渐培养孩子良好品格所需的生活技能的激励因素。
九、当我们生着气做出反应时,我们肯定是在“啃掉”孩子的归属感和价值感。在发生冲突时刻,不论大人还是孩子都可能做出非理性的回应。鼓励是给孩子提供机会,让他们培养“我有能力,我有贡献,我能影响发生在我身上的事情,我能知道我该怎么回应”的感知力。鼓励是交给孩子在日常生活和人际关系中所必需的生活技能和社会责任感。
十、有时候,只有在一段冷静期之后,鼓励才能被令人满意地接受。当冲突发生之时,尤其是当错误目的是寻求权力或报复时,大人和孩子可能都会感到太愤怒,而不能给与或接受鼓励。这个时候,友善地退出来,去做积极的暂停,至少要用“我愿意在你我都冷静下来之后,再来和你讨论”的句式来表达你的感受和意图,而不能用伤害性的评判或责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