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来上学时的两件事情。一件是上高中时的一个同学,杨DF,应该是这个名字。那时候住校,一个宿舍八个人,四张上下铺的床,我在门口上铺,他在里面靠桌的下铺。他属于一个比较内向的人,不善于与大家沟通,并且做事独来独往。住校的时候,大家基本上是“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有好吃的东西大家分享。他只吃自己的东西,不吃别人的东西。因为上下铺,上铺的同学需要踩着下铺的床翻上去。他不让上铺的踩他的床上,不让大家坐他床。因为这几件事情,他显得跟这个小集体格格不入。大家慢慢的疏远他,即使天天见面也形同虚设。另一件是上大学时的一个跛脚打扫卫生的老人,自始至终不知道他的名字。那时候我们上学在北院,宿舍在南院。南北之分,中间有一条可以过机动车的小路分割开来。我上午或下午放学时,经常看到他从学校家属院或推或拉一辆带兜的垃圾车,因为他腿上有疾,走路是跛的,所以对那个背影记忆深刻。我记得学生时代的时候,给友人信件中也记录过这个画面。
电影《寻梦环游记》里说,人的一生会死亡三次。第一次:是断气的那一刻,从生物学角度来说死亡;第二次:是举行葬礼的时候,这一刻你的身份将会在这个世界上抹除;第三次:是这世界最后一个记得你的人死亡。这一刻将是真正的死亡,从此不会有人知道你来过这个世界。
杨DF同学,我从内心没有刻意去疏远或屏蔽他。虽然他的很多做法我也看不惯,但毕竟没有把他划到拒之千里的“仇人”序列。并且中间有一件事情,让我感觉到他也是个真诚的人。有一次他找我借钱,大概也就是3-5块钱,不过那个时候每周都回家,一周的生活费大概也就10元(那年是1993年)。当时我手头正好有就借给他了,他当时很急切的样子,很不好意思,并且说几天之内一定还我。的确没几天,上晚自习课间时他把我喊出来,要还我钱。因为他借钱的时间很短,并且当时我手头有多余的生活费。我告诉他不用这么急着还之类的客气的话。他一本正经的给我说了好多,诸如我们现在都不挣钱,都是父母的血汗钱,这个钱我一定要还给你...也就是这件事让我觉得他内心也是一个真诚而善良的人,只是他有意或无意地把自己封闭了起来。现在想想,事实上我对他的了解很少,他或许因为家庭或生活中有什么问题才会造成他这样的性格。只是我们处于不同的成长环境,具有不同的性格,因为求学走到了一起,有了这段经历。再者那位跛脚老人,我们没有说过一句话。每次看到他或推或拉的背影,我都在想,或许彼此都是生命中的过客,只是他的背影刺激了我,多年以后我还会想起那个场景,只是他会注意到一个年轻人在注视他吗?为他的坚守和敬业油然而起的敬佩,并且经过几十年真的还记忆犹新。
上学的时候最喜欢的一句话:人生在闲暇时,能思考自己是最大的进步。原来只是一句座右铭,现在越来越觉得这句话的含义。我们能记住的人是有限的,能记住我们的人也是有限的。尝试着与生命中不同的人,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性别、不同的环境成长起来形形色色的人去相处,尤其是“道不同”的人相处,我觉得这是一种修行,一种历练。但是用“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处世哲理,那彼此注定只是过客,不用心的对待,你不会记住他(她),他(她)也不会记住你。
尝试与不同的人相处,能延长你存在这个世界的时间!用心,你的生活每天都会是艳阳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