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31:今天初二回娘家。原本担心父母准备饭菜太辛苦,约好出去吃,他们也答应了,老妈说由她来付账,我还开玩笑说我请客你买单,结果昨天下午打电话说还是在家吃吧,只好再答应。我说早早过去干活,他们别太累了。
上午过去看见已经弄得差不多了,老爸说老妈6点就起来了。我的做什么都要样子的老妈,不会因为身体而凑合的。
看过一个实验 ,给敬老院的两批老人分别设计了生活方案,一批让他们能为自己的事情做主,有负责的事情。另一批把他们当做失能的老人来照顾。
过一段时间以后,能为自己事情负责的老人社会功能更强,身体机能也更强一些。
挣扎着也要做好招待女儿女婿的大餐,在为他们的生活负责,希望也因此能衰老得慢一点吧。
劝了老爸,又劝老妈,让他们把手头的事都交给我,他们不肯轻易放手,对厨房的权利,是父母应对功能下降的最后倔强。
好不容易把老妈劝到床上躺着,按照她交代的流程操作,几分钟她又跑过来指挥,看着着急,干脆把我推开,亲自上阵了。
终于饭菜都端上桌,大家围绕而坐。老爸老妈都吃得非常少,主要是看着我们吃。当然我们也吃不动,大年初二的肚子里早塞满了。
虽然不怎么吃,但是老妈的筷子不闲着,在我多年来的抗议之下,她已经不给我们夹菜了。但一会儿把菜归拢归拢,又把饺子翻一翻。而大家早已习惯这样的操作。母亲的筷子就是公筷。
最早还没有那么讲究的时候,不记得是什么样子了。但是老妈外出吃饭一直很在意公筷的事情。旅行的时候吃团餐,如果有人用自己的筷子夹面条,她都会抗议。和家人一起吃饭,就认为不该互相嫌弃,就没有那么讲究了。
每次回老家跟婆婆一起吃饭,也是这样,婆婆的筷子更是公筷。
她除了做和我母亲同样的操作之外,还会边陪我们坐着,边把盘子里的辣椒挑出去之类的操作。刚开始的时候很不适应,还委婉地表达过,类似不要用自己的筷子给别人夹菜之类的,但是没用,只好慢慢适应。
有一天,当我们的孩子远归回来,我们会不会也招呼让他多吃一点呢?把自己的筷子变成公筷?好像不会,没有体会过食物的匮乏,就不会把多吃食物当成爱孩子的方式。反而是希望他少吃一些,身材保持好一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