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时常会面临不同的选择,在这些选择中也畏惧做选择。选择一所大学,选择一个专业,选择一份工作....正因为每个选择都是一条未知的路,你不知道你选择走的路会到达怎样的一个地方,就会害怕因为做出一个相对不是很好的决定,而错过另一片最美的风景。那么,在面临各种选择面前,该如何做出较优的选择呢?
在做选择之前,首先要搞清楚做选择的时候你要思考的到底是什么东西。即将面临大学毕业,我们会纠结到底是继续读研还是就业?首先我们思考的就是大学毕业后的自我规划。面临选择,我们往往会去征询各种人的意见,听他们在这一选择上的见解。而我们询问的同时,就是为自己做选择提供充足的信息,因此在询问他人获取信息做选择这一过程中,我们要做到两点基础来帮助自己更快地做出最佳选择。第一,确定我们和别人讨论的始终是同一个东西。当我在和学长讨论大学毕业我适不适合直接就业的时候,大部分我们都在谈论要去哪个城市工作好,哪个城市有什么好玩的好吃的甚至讨论起这个城市的历史、自然风光等等。以至于一下午的探讨还是很迷茫没有得到有效信息。,一旦我们原本要探讨的题目被扯远了,那我们讨论的就不再是原来我们要讨论的东西,我们的想法,还有选择也会出现偏差。所以,我们一定要把握好我们在讨论的内容是我们确定要讨论的东西。第二,不仅我们在讨论的时候要把握好论题,我们也要留心别人对论题的把握,尤其是那些要通过别人的回答来做选择的问题。当我问到我应不应该考研时,学长给我的回答却是考研买什么书好,报什么机构靠谱…结果根本没有得到我应不应该考研的有效信息,而是得到关于考研的一些准备信息,在这一讨论过程中我也很难根据回答做出选择。所以,在这样的讨论中,我们也要他人答非所问,千万不要被别人牵着鼻子走了。
把论题把握好后,我们就要开始做出选择了。好比这是一个计算过程,它有三个方法,可以得到一个选择的结果。
一、还原论证法:根据别人的观点选择
把他人的观点拆分成论题、论据、结论。别人的观点:论题是本周末应该去羊狮幕还是社团素拓?A说这是一场难得的免费豪华旅游机会,错过就没有了。社团素拓可以有很多次,并且我一个人去不安全,希望有个伴。B说社团素拓早早就定好了,希望可以和大家一起玩耍,这是这一届社员最后一次素拓了。然后得出结论:两个都不想舍弃。
这个方法无法得出答案,咱们再加入第二个步骤:实在假定。就是这个论据的可信度问题,善用批判性思维权衡这些假定,权衡利弊。
还有一个我认为的灵活管用的方法:价值假定。
在面对选择之前,首先要了解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1)把你认为哪些很重要的价值因素列出来,根据重要程度,给出权重分(1-10分),越重要,权重分数越高。
(2)对以上每个价值因素结合目前的情况打分(满分100分)
最终得分=∑ 价值因素的权重分 × 各个因素上的得分 (总和)
最终得分是作为“尝试选择”的一种参考,如果觉得更倾向于分数低的选择,就查看哪方面拉开了差距,是否有弥补的办法。就可以很好的作出你想要的对你较优的选择。可能选择会有多个,可以采取价值占优的方法,看哪个价值假定占据了优势,然后做出对比和弥补思考。
举个栗子:最近有个朋友参加秋招面试了两家公司,同时都有录取机会。甲公司在北京,乙公司在上海,岗位是差不多的。该如何选择呢?
解:
甲=9×85+8×85+6×80+4×55+5×60+7×80+85×3
=3515
乙=9×80+8×80+6×85+4×80+5×70+7×70+3×80
=3270
根据结果可以知道甲公司优于乙公司。甲可以是尝试做的较优选择。我们再看看这其中哪方面存在差距。差距最大的是城市离家近这个价值因素,甲公司55分,乙公司80分。北京相较于上海离家确实远,而我们为什么要考虑城市要离家近一些呢?追问其原因是因为回家路程远时间长,想要快一些的交通方式车费又贵。但我们发现北京成长空间大,日后的工资涨的也高,有伴的话房租也可以分担,也不会特想家。于是,做出了一个全方位考虑的较优选择。
在做出选择的时候,也要避免陷阱。语言上要注意含糊其辞,范围很大,无具体指示的话语,比如几乎...多达...有助于....等。心理上要避免认知失调。
以上。自己做的选择,哭着也要把它当最美的风景走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