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陪孩子比较多,一直在实践老师的课程。分享几条关于孩子是没有错的,有错一定是父母的错,以及换位思考的成长记录。
【1】
晚上,我在书桌前,孩子们回家了。妹妹一进门就找妈妈。
我说,妈妈在这呢。
妹妹走过来,靠近我,声音很轻地说:妈妈,姐姐打我。
我:姐姐打哪里了?
妹妹:指了指肩膀这。
我赶紧摸了摸,又亲了亲妹妹小脸蛋,问:还疼吗?
妹妹点点头。我拥抱了一下妹妹。妹妹心情好多了。
我叫姐姐过来。
我:姐姐,你刚才打妹妹了吗?
姐姐:老妹刚才一直在外面使劲敲门,都吵到隔壁邻居了。
我:哦,姐姐觉得妹妹敲门太大声会吵到隔壁邻居。姐姐是担心邻居受到打扰。
姐姐:妹妹一直敲,很响。
我:那姐姐有没有告诉妹妹这样做会吵到邻居。
姐姐:说了她就是不听还使劲敲。
我:哦,姐姐告诉了妹妹,但是妹妹不听。然后你就打妹妹了吗?
姐姐不吱声。
我:如果爸爸告诉你做一件事,你不听,爸爸就打你,可以吗?
姐姐:不可以。可是,老妹不听呀。
我:那我们不能打你,姐姐是不是也不能打妹妹呀。
姐姐不说话。
我:那现在你已经打妹妹了,给妹妹说声对不起吧。
姐姐:我没有勇气。
我:昨天妹妹没有向你道歉,妹妹也是没有勇气呢。可你当时还批评了她,怪她不说道歉呢,还记得吗?姐姐一直都勇敢,我相信姐姐有勇气给妹妹道歉。
姐姐:我没有勇气,我不道歉。
我:以前妈妈做错了事情是不是也向你道歉了。就像妈妈向你道歉那样给妹妹道歉就好了。
姐姐在我左边,不看着妹妹,扭着头说了声对不起。
我:姐姐过来妹妹这边,看着妹妹眼睛,拉着妹妹手说,妹妹,对不起,以后我不打你了。
姐姐:我不会。
我:就像妈妈给你道歉那样,妈妈是不是抱着你,很真诚地看着你的眼睛道歉的呀。
姐姐终于扭捏着走到妹妹这边,抱着妹妹说,对不起。
我:妹妹,姐姐给你道歉了,你可以原谅姐姐吗?
妹妹笑了。两个人和好了,开始玩游戏了。
反思:
1.孩子是没有错的,有错一定是父母的错。姐姐脾气急,是家庭氛围影响的,一家子说话都急,呛,尤其我自己。
2.姐姐打妹妹是因为她觉得妹妹没有听她的意见。我需要引导她,让她换位思考,感受到打人是不妥的,别人不听我们的意见也不能打人,做错了需要道歉。
【2】
刚调解完两个孩子玩起了骑马游戏,姐姐是小马,妹妹骑在姐姐身上,没三分钟又闹掰了。
姐姐怪妹妹嘲笑她摔跤了。妹妹一听,说没有。姐姐坚持说有。然后妹妹急得大哭,又哭了。
爷爷抱起大哭的妹妹,妹妹依旧在哭,可能爷爷就说了姐姐。姐姐也大哭。
我从书房出来。我把姐姐拥着坐在沙发上。
我:姐姐怎么了?
姐姐:妹妹嘲笑我,害的我摔跤了。
妹妹还在爷爷抱着呢,一听就急得蹬脚,哭着大声说没有,我没有。
我:姐姐,妹妹说没有嘲笑你呀。
姐姐:她就是嘲笑我。
我:那妹妹是在你摔跤前笑的还是摔跤后呢。
姐姐:摔跤后。所以害的我摔跤了。
我:姐姐你等等。你看妹妹是在你摔跤前笑得对不对,说明她笑得时候你还没有摔跤,你摔跤后她没有笑你,所以她不是嘲笑你,对不对。
姐姐:她就是嘲笑我。
我:那姐姐听听妹妹怎么说,妹妹自己也说没有嘲笑你。这是你自己觉得妹妹在嘲笑你。事实不是这样的。
比如,写作业,妈妈没有问你,就直接认为你没有认真写作业,但其实姐姐自己认真写作业了。那只是妈妈自己的想法,不是姐姐真实的情况,对不对?
姐姐:嗯。那好吧,妹妹是没有嘲笑我。那妹妹让我摔跤。。。叭叭叭
我:等等。那姐姐也觉得妹妹没有嘲笑你对不对。
姐姐:嗯。
我:好。
姐姐:但是妹妹不用脚滑,就让我一个人滑,我叫她滑也不滑,搞得我摔跤了。
我:哦,原来妹妹没滑,你觉得搞得你摔跤了。那你有没有告诉妹妹她要怎么做呢。
姐姐:我叫她滑了呀。
我:那妹妹会不会脚够不着地所以滑不到呢。
姐姐:怎么可能,她就是故意不滑,所以才搞得我摔跤。
我:那妈妈教你那个“金钱”,教了你几次,你都做错,那姐姐是不是故意做错的。
姐姐摇摇头。
我:是的,姐姐不是故意的。妈妈后来也向你道歉了,妈妈也知道了姐姐不是故意的,虽然妈妈教了几次,但是姐姐还小,姐姐只是暂时还没学会而已。
姐姐点点头。
我:那妹妹也比你小,虽然你告诉妹妹了,但是可能妹妹还不知道怎么做,她还没学会,她不是故意不做,对不对。你可以问问妹妹她是不是故意的,听听她怎么说,好不好。
姐姐点点头,终于没在哭诉妹妹的罪状了,没有了情绪。
妹妹那边也好了。
我把姐姐妹妹拉到一块,两个孩子的矛盾解开了,姐姐不再误会妹妹了,都开心了。这时候能感受到孩子解开疑惑和被理解的那种开心,连晚饭都吃得格外快和香。
反思:
1.再次深刻理解了,孩子是没有错的,有错一定是父母的错。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要改变就要改变原件。很明显姐姐的行为模式是从我们这学来的。我们之前也没有做到倾听孩子的想法,自以为是的就把自己的想法当成是孩子的想法,总是误解、怀疑、伤害孩子。于是,姐姐也一样,总是把自己的想法当作是妹妹的想法,总是误解妹妹,怀疑妹妹。
2.换位思考,当我做到了换位思考,我才能引导姐姐去换位思考,去让姐姐感受她对妹妹的行为是什么样的,那姐姐就能体会到原来她错了,原来她可以先了解情况,而不是上来就指责妹妹,姐姐也可以学习看见事实。
3.在引导孩子的过程,我也成长了,也锻炼了思维能力,不再被姐姐的情绪和话语牵走鼻子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