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女人的生理期一样,每隔一段时间,我就的心绪就会烦躁起来。
更多的时候,我把自己的这种消极情绪,归结于诸多外部原因。
我反思再三,究其本质,觉得还是自己的修为远远没有达到所谓的“一定境界”。
许多年前,我对自己的人生终极追求,就定义为“内心上的宁静”。
范仲淹在他的千古名文《岳阳楼记》中写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是古代知识分子自我内心修为的追求,是一种悟透人生的智慧。像这样大彻大悟的精神修炼,不是我们这些一般人所能企及的。
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要想获得内心宁静,绝非一件易事。若是没有对生活怀有深深的反思意识,或者对生活抱有一种超脱物外的乐观豁达,此生就休想安宁。
我尝试许多获得内心宁静的方式。当然,我在某些时段,也真得获得了那份宁静。就像我青年时期,在篮球场上全身心投入,在运动中忘乎所有,那种从生理生发出的快乐因子,也让我的思想精神愉悦。这种单纯的愉悦,就会让我的心境,呈现出一份笃定和安静。
到了四十岁后,身体老化,已经在篮球场不能挥斥方遒了。于是,我又尝试着在涂鸦文字当中,寻觅精神世界里的一方宁静。还真不容易,在前期的焦虑后,我逐渐在文字中平静了下来。这几年里,只要徜徉在文字里,我就会获得像在篮球场上的那份笃定和安静。我不禁会这样联想,不管是在篮球场上,还是在文字世界里,这完全不一样的领域,竟会产生出同样的东西。
或许是自己的修为不够,亦或许是世界太精彩诱惑太大,我所追求到的那份宁静,往往只能持续一段时间。冥冥之中,有一种无形的力量,让我不知不觉偏离了自己的世界,从而在一种矛盾中,我和另外的一个我互相博弈,心中的烦乱油然而生。
由此我获得这样的认知:古往今来,那些圣贤们,能在喧嚣的世界里保持一颗平常心,能在眼花缭乱的诱惑里坚守内心的宁静,那是需要多大的修炼和毅力。
与此同时,我也释然了。能长期稳定地坚守内心宁静的人,绝非我们这些凡人。要知道,那些保持内心宁静的人,遭受多大的诱惑和考验,他们是在无数次孤独与喧嚣的抉择中,最终战胜了另外的一个自己,最终成为圣贤。作为像我这样的平凡人,在追求所谓宁静生活的过程中,所出现的反复和迷惘,是再正常不过的。有这样的认识,我内心产生的焦虑和沮丧,就像弥漫在空气里臭气,慢慢消散。
我梳理了一下自己稍显混沌的思维:对于我这样一位还不甘平庸生活的人,追求内心的平静。而在现实中所出现的烦忧,无须刻意地进行灵魂的拷问,更无须在自我否定中沉沦痛苦。一切的一切,顺其自然就行。
在这样的反复思索中,我不禁领悟到:生活的最高境界,恐怕就是两个字:自然。当生命的个体和所处生活环境都达到了一种“自然”,那我们的内心,也就归于平静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