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理想法
选择:为什么明明选对了,最终还是很迷茫

选择:为什么明明选对了,最终还是很迷茫

作者: 雪兆峰年 | 来源:发表于2018-09-14 21:29 被阅读20次
选择:为什么明明选对了,最终还是很迷茫

生命中一个个的选择构成了我们的人生轨迹,也最终决定了我们将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因此,选择是生命的节点,学会选择是人生的必修课。

当面对选择时,你是怎样决策的呢?你可能会说:这还不容易,权衡利弊、择优选择啊。

没错,是权衡利弊,但人们往往只注重眼前的、显性的利益,容易忽略那些长期的、隐性的利益。

假如有一位女孩大学毕业后就回到了老家,去了一个事业单位,每天朝九晚五,工作稳定,刚开始还感觉挺好,但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重复性工作使她开始厌倦当前的工作,想换一个工作环境,去毕业的大城市去闯,但是心理很矛盾,又放不下现在轻松稳定的工作,恐惧去大城市的不确定性。

她不知道该怎么办,面对这样的选择,通常大部分人是这样权衡的:

考虑风险、收益、机会、成本,各种利弊得失,然后让各种好处和坏处抽象具体化,做加减进行比较,选择利益最大的。

在《自我发展心理学》中,陈海贤老师把这种选择叫做经济选择,它是用经济学的模型来思考怎样选择。但它有两个弊端:

一是在做决策时,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信息都预测到,这样得出的结果就具有局限性,不能很好的预测未来。

二是在这样的模型中,其实你并没有做什么选择。你只是做的信息的计算和加工的工作而已。假如,有一个超级计算机能对损失和收益的成本做出精确的估算,任何人都可以得出一样的选择,也就是这样的选择其实与"你"无关,只与利弊大小有关。


选择:为什么明明选对了,最终还是很迷茫

你也许会问,难道这不对吗?这不就是科学决策吗?难道还有更科学的选择?

还真有一种更高级的选择,它就是陈海贤老师提出的——心理选择模型

在这种选择模型中,我们不再问将来可能的结果是什么,而是回到现在的选择本身。

也就是如果我们把选择放在自我选择的背景上,把选择看作是不同自我的竞争,那我们就要想:每一个选择那个可能的自我是什么?而我们自己,想要成为哪一个自我?

在《自我发展心理学》的课程中,陈海贤老师举了这样一个例子。

在他还在浙大工作的时候,有一个学生找他,问他应不应该退学。

这个学生是刚从浙大保送本校博士,去了一个不错的实验室。但是到了实验室后,他发现导师平时都忙自己的项目,很少给予他指导,但要求很高。实验室师兄师姐们也不太友善,竞争很激烈。而且毕业也很难,经常有延迟毕业的现象。

他压力很大,找一个师兄商量,师兄就说,你要退学早点退,等到博二博三就不合算了。找父母商量,父母当然是坚决反对。这时候他来问陈海贤老师怎么办?

要不要退学这并不是一个容易的选择。

如果从环境的角度考虑,有两种选择:

一是顺从环境:我从小是一个听话的孩子,我认为应该听话。

二是反抗环境:既然老板和实验室让我不爽了,那我就应该离开。

或者,要么我能马上找到一个好工作,那我应该退学,如果我不知道自己要找什么工作,那我就先忍着好好读。但这样内心还是很纠结的。

无论是顺从环境还是反抗环境,当我们这么思考的时候,我们还是没有脱离环境本身。这时候我们其实是在假设:

外在环境是决定选择最重要的因素。当我们把选择的权利交给环境时,我们就没有在做心理的选择。这时候,你很容易被一种无力感淹没。

所以,有时候选择需要我们回归内心。


选择:为什么明明选对了,最终还是很迷茫

对于这个学生,应该怎样做决定呢?

这个时候,他不应该把这种犹豫当做选择的契机,而应该把它当做自我探索的契机。这个时候,他最应该问的问题,并不是当前决策的各种利弊,而是"我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为什么面对选择时,我们更容易过度看重当前的利弊,喜欢用经济选择模型呢?

可能是因为"成为什么样的人"这样的心理选择比"我能挣多少钱"这样的经济选择更难些。前一种选择意味着更多的责任,意味着在不确定的状况下,为自我负责的勇气。

但选择真正的含义,是要用承担选择的后果来体现的。

我们倾向于从更多的责任,不确定的状态中逃脱出来,去用经济选择模型寻找一个确定的答案。

这时也许你会说,选择也得符合现实啊,完全不顾现实的选择,那不就成了幻想了。

我们这里的心理选择,并不是空想、幻想,而是结合"我是谁"的一种自我创造的选择思维方式。

这里需要我们明白的一点是:

自我的形成不是一个发展的过程,而是一个创造的过程。

就像你在画一幅画,你心里面关于这副画的理念常常是很抽象的,你只有在一个个的选择中,才能把它变成一个完整的现实。

当我们把选择放到自我形成的框架上去,这时候我们就不会被环境和问题所支配了,但并不是说不会犹豫了,一样会很艰难,只是这时候所做的选择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我选择(心理选择)。


回到上面的例子,假如这个同学将来的志向是想帮助非盈利组织做一些事情,实现助人的心愿,那他就需要考虑:未来我要做这个工作,需不需要博士学位,取得博士学位对工作有多大帮助?

经过一番考虑后,也许他认为博士学位没什么用,应该去积累一些社会经验,那他就退学了;或者他认为需要一个博士学位,对将来的工作会有很大帮助,那他就继续读博士。

当他这么考虑的时候,有些事情已经有变化了:决定选择的力量不在来源于环境,而在于他对自己未来的构想。不是环境让他做出这样的选择,而是他想成为的自己,让他做出了这样的选择。

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个过程中他和选择的关系发生了变化。

一是他的选择不再是环境的产物了。

不是我喜欢这环境就应该坚持,我不喜欢这环境就不应该坚持。相反,环境,哪怕是不利的环境,都成了自我创造需要面对的现实,需要克服的困难。这样它就成了整体图景的一部分了。

二是在这样的框架下,我们对风险的感觉也不一样了。

以前我们把风险看作是选择哪条道路的决定因素——我们会在自己要做的事情,和可能的风险之间寻求一个平衡。如果我们把创造自我当做目标,那就没有风险这回事了。

相关文章

  • 选择:为什么明明选对了,最终还是很迷茫

    生命中一个个的选择构成了我们的人生轨迹,也最终决定了我们将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因此,选择是生命的节点,学会选择是人生...

  • 成长

    不管你经历的是坦途,还是坎坷,都会面对迷茫。迷茫就是选择。为什么面对选择时人就会...这里不赘述。我理解是人们对选...

  • 善良的久了,会让人以为你是软弱

    最近因为同事关系,很矛盾,明明我没有错,明明不是我的错,为什么还是针对我,哦,对了,人家说宁得罪小人,不要得罪...

  • 明明很努力,为什么还是很焦虑?

    跟几个朋友聊天,一个朋友说:“哪怕我早已实现有房有车,最近几年也不再考虑买房、或者换车,虽说没有财务自由,但也不愁...

  • 有钱人背后的思维是什么?

    ①『节约』 都说有钱人很节约,可是他们为什么很节约? 明明他们已经很富有了,但是为什么还是选择了节约呢? 答案是:...

  • 整容整得好看是怎样一种体验?

    无论是美容还是修复,患者选择接受整形手术的最终目的还是――让自己变美。患者在术前做足功课、选对了医生、选对了手术方...

  • 【选择与决定】

    选择可以改变一切选对了就顺选错就惨那究竟是什么因素影响我们作出选择的呢 应该如何选择为什么选这不选那背后好像有股神...

  • 幸运,命运

    岁月流转,物换星移,最终,贾马尔答对了那个代表着百万富翁的选择题,最终,有情人还是彼此深情相拥,最终,萨利姆躺在...

  • 工作不是为了感动自己

    我明明做的很好了,为什么还是见不到利润, 我明明工作很努力了,为什么还是不升职加薪, 我明明追她很用心了,为什么还...

  • 明知选择不对,却一条道走到黑的生肖

    其实一个人的选择非常重要,有的人即使天分不高能力有限,但是选择对了,往往也有个好前程。而有的生肖,明明知道自己的选...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选择:为什么明明选对了,最终还是很迷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kxlg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