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一直乘公交车送儿子上学,回来我自己走路回家。
一举两得,一方面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
另外,我走路回来,就不用特别去跑两圈锻炼了。
今天开始让他自己上车刷卡了。他很开心也很得意。
他说:“妈妈,我好喜欢你这张卡。你在哪里买的呀?”
我说:“送给你。这张是纪念卡,妈妈用了10年了。”
我把卡套的绳套在他脖颈上,从今天开始,让他自己乘车、入园打卡。
记得我上初中的时候,妈妈就给我钱,让我自己给自己买衣服。
因为钱归自己了,所以就很节约,很早就学会讨价还价。
记得自己特别喜欢一件白色运动衫,在中学的校门口附近的店里有。为了让老板能便宜点给我,我每次放学都去店里和老板讲,后来老板被我磨的受不了了,就便宜卖给我。那时候真的好开心。
我家医生是独子,从小到大衣服包括内裤袜子都是他妈妈给他买的。直到前两年,才换成我帮他买。
能力呢?都被能干的婆婆自己练习去了。
他们觉得这种能力不重要。很多父母都这么想。
我爸妈当初觉得做饭这事儿不重要,所以也没教我。后来我的厨艺自学但没成才。
因此,我对儿子的能力培养,特备看重。
别小看花钱,花钱是门艺术。
可能很多人觉得,花钱谁不会呀?
其实,大部分人真的不会花钱。包括我自己。
帮我针灸的金医生的女儿,大学毕业后没去找工作,自己和男友开了一个小学生补习班。
生意非常好。估计钱也赚不少。
每次我去金医生家,都看到他家里堆满了没开封的快递盒子。
金医生和我抱怨,他女儿总买很多用不上的东西。
我说:“这很正常啊,我也有过这么一段时期。她买一段时间就会好了。”
为什么呢?报复性消费。以前没钱可买,欲望清单太多。
当一个人能控制一些金钱的时候,感觉会一下子飞起来。很想尝试一下为所欲为的感觉。
然后呢?然后,轻松赚进来的钱,轻松的花出去。更多时候是辛苦赚来的钱,轻松花出去。
同时,发现那种“爽”的感觉非常短暂,只在买的那一刻才会有。
而一但买进后,你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以及空间来为“它”负责。
真正让你麻烦的在后头。
不合适的不适用的要处理、要么占用空间,很多事物就於结在你的身边,阻碍你和你的未来的连接。
前段时间很流行的那本《断舍离》
我在贝妈家看到的,随手翻来,说到我心里去了。
说简单也简单,讲的就是三步:
一、断,停止负面的思考模式。
二、舍,顺从自己的心,割舍既有。
三、离,松开“多就是好”的念头。
做起来真难,我倒着开始做的。感觉容易了点儿。
第一步就是,松开“多就是好”的念头。不想过多的占有,还有不能贪便宜。这些念头一旦渗入自己的观念,后面就容易些。
第二步,顺从自己的内心。这一点又难了些。为什么呢?当初你买的时候,也是顺从自己的内心啊,仔细想想后面为什么不喜欢了呢?因为当初的冲动仅仅建立在一个很小的利基点上,要么便宜、要么容易、要么不买就没了。其实呢?这是拥有一件物品的根本原因吗?
不是。
说到这里,我又想起好几年前的一件事情。我对于是自己再去找工作还是自己创业在纠结。
一次和我的一位心理学老师见面,聊起来这个话题。
她随手拿起我的本子,画了两个方块。告诉我,一个是找工作,一个是创业。她指着“找工作”的方块,问我:“不用思考,直接说出来,你看到这个第一感觉是什么?”
我说:“很难受,不喜欢。”
她又指这另外一个,问我,这个呢?
我说,说不出来。
她说,那很清楚了,可以肯定的说,你的内心对继续打工很不喜欢。这一点是肯定的。
是的,我们的内心不会欺骗自己。而我们的头脑却会。
顺从自己的内心。
第三,是断。停止负面的思考。担心啊,总担心各种失去。若能停止了这些对未知的恐惧,应该就是“活在当下了”吧。
所以在我看来,这个最难。
如果不能割断“恐惧”那么就接受“恐惧”吧。和“恐惧”和平相处又能怎样?
会舒服很多。一旦接受了可能的“恐惧”,就真的不再“担心”什么了。
对很多人来说,断舍离是一辈子的修行。
在做不到之前,选择就变的更要小心翼翼。
选择那些可以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喜欢”,这样的物品才可以进入你的生活。包括人。
很多物品和人是经不起时间考验的,你会喜欢一下子,但是不会喜欢一辈子。
当你被喜欢的人和事物包围时,你的幸福感自然油然而生。
这和金钱没有必然的关系。
这是一个和智慧相关的话题。
欢迎转载。我的个人微信公众号是:ns30rij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