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突然就很想看电影,点开腾讯视频,在电影栏目下发现了一部印度片,叫《印度合伙人》
主人公拉克希米,是一个普通的修理工。文化不高,家境贫寒,但他很会为生活制造幸福感。
看到妻子因切洋葱流眼泪,他把一个打鼓玩偶改造成了小型切割机,代替切洋葱工序。
看到大街上来往的女性都头上都别着花,很漂亮,于是他找到一棵开满了白花的大树,摘了一大捧,小心翼翼的用树叶包好,准备给妻子一个惊喜。
拉克希米在一次偶然间发现妻子居然是用一条脏布度过每个月特殊的五天,他感到很不可思议。为了妻子的健康他花了55卢比巨款,买了一包护垫。
事情的发展不似他想象中那样顺利。妻子,亲人,朋友对于“大姨妈”都抱有一种可笑又可怜的羞耻心。
而他为了妻子的健康及尊严,走上了研发制作护垫的道路。前行的过程中,他失去了妻子,亲人,甚至整个村子。
像大多数励志故事一样,他造出了想要的机器,带进了创新大赛,赢得了总统奖。
但是让我意外的是,他对帕里口中描述的“专利”毫不在意。
他对帕里说:“如果他们会花几百万来买我的机器,那他们会怎么把钱赚回来?就因为这笔钱,机器会涨价,护垫也涨价,如果护垫也涨价了,那我这台机器有什么意义?”
“赚到几百万又怎么样?如果把我的牙刷头装在一根金条上,我刷牙的时候,最需要的,还是我的塑料牙刷头,不是吗?”
我第一次接触印度电影是在大二一个无聊的周末,影片的名字我已经记不清了,但表演的形式很特别——他们很喜欢乐衷用唱跳来表现自身情绪,流露的感情很纯粹,不似国产电影里各种明争暗斗。
我总结了一下印度影片中主人的特点,用一个来形容,那就是“轴”,并且有着极强的使命感,着重用于表现信念带给人们的力量。
印度影片这几年在中国的发展势头很猛,几乎每部都是好评如潮。
我就在想,为什么他们的影片如此受欢迎?大概是因为主人公做了我们不敢做的事情吧。不论家境还是文化,我们哪样都比主人公的状况强,可是我们害怕失去,拒绝付出,但又想获得成功,整天惶惶不可终日。
追梦就像告白,说了,机会尚存;不说,留憾余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