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唐)杜牧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时间大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是中国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中国重要的“时年八节”之一,同时又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可谓是历史悠久。在1935年的时候,中华民国政府明定4月5日为国定假日清明节,2006年5月20日,中国文化部申报的清明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类别:民俗;编号:Ⅹ-2)
据说清明节的由来与一位古人有关,那位古人就是“介之推”,介之推是春秋时期晋文公重耳的随臣。清明节就是为了纪念他。这个人有什么故事呢?为什么晋文公要纪念他?相传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他们到了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那个地方非常荒凉,重耳他们又累又饿,想找一些吃的食物,当时他们发现这个地方一点吃的都没有,这时外出找吃的随臣介之推突然拿来了一块肉,之后重耳喝了肉汤,才逐渐恢复了精神,后来他才知道这是介之推割下的大腿肉,他万分感激。十几年后,当初流亡的重耳成为了晋国的国君,也就是晋文公,他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 ,但是唯独忘了介子推,而介子推最鄙视那些争功讨赏的人,所以他悄悄地离开了,和他母亲一起到绵山隐居了。
晋文公听说后,想起了介之推对自己的恩情,羞愧万分,决定去寻找他,但是绵山树木茂盛,范围又这么大,要想找两人,太难了,于是有人进策,放火烧山把他逼出来,但是放火烧山后还是没有看到介之推和他母亲,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晋文公见状,恸哭。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血书,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直至今日的清明节,已成为我们怀念祖宗先人的节日,清明节扫墓,这是我们的共识。清明节那天,每家每户都带着大量的“金银财宝”,这些“金银财宝”都是要烧给先人的,据说这是先人们在“下面”用的货币,现在各种的扎纸层出不穷,有汽车的扎纸,有房子的扎纸等各种我们日常用的生活用品。在祭拜先人的同时,也祈求先人的庇护,希望今年可以过得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很多在外做生意的人一般都会回来祭拜,祈求先人保佑今年可以发大财,财运亨通。
清明节也有很多忌讳,与今年是同一个生肖的人,今年是不能去拜山的,据说是会相冲,而且人恰巧是清明节过生日,因此有时难免就在清明节买双鞋。岂不知鞋与邪同音,故而通常不在此时买鞋。真有需要也要错开时间购买。你只要留意鞋店为何清明节生意不好就明白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