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邂逅夜雨美人

邂逅夜雨美人

作者: 文化学者黎荔 | 来源:发表于2022-10-20 09:54 被阅读0次

    作者:黎荔

    20世纪新感觉派作家施蜇存有一篇心理分析小说《梅雨之夕》,通篇弥漫淡淡诗意与惆怅之情,是新感觉派小说中具有代表性和里程碑意义的作品,也可以说是中国真正的现代主义心理分析小说的开山之作。

    整篇小说几乎没有什么情节,主人公“我”是一个已婚中年上海小职员,小说是关于“我”与一位躲雨的“姑娘”邂逅相遇的“心理过程”。在一个淫雨霏霏的傍晚,梅雨蒙蒙,灯光溶溶,下班后的“我”虽然手中有伞却并不急着回家,而是揣着慵懒的情怀有意无意地观望黄昏的街景。此时,“一位姑娘”映入了“我”的眼帘,梅雨“淙淙地”下着,没有雨具的她跑到房檐下躲雨。雨帘下,一个多小时的相对无言,终于,“我”鼓起勇气提出要送姑娘回家,姑娘犹豫半晌答应了。然后就是一段表面上静默无言,“我”的心里却已飞过万千思绪的护送。故事的结局,是姑娘半途雨停时的疏离告别,转身归家。“我”不仅听到了姑娘外柔内刚、绵里藏针的谢绝,而且还看到了她脸上的“特殊的端庄”,一种包含着少女所特有的矜持、自尊和提防的端庄。于是,“我”只好知趣地告别。姑娘“消失在黄昏里”,“我”带着无尽的遗憾,怅然若失、似梦似醒地上了人力车。恍恍惚惚,“我”总觉得“有一桩事没有做完成”,“心里有着一种牵挂”。直到回到家中,妻子问“我”为何归家这样迟,“我”的神态才彻底清醒。面对妻子的询问,“我”撒谎对这件事进行了掩盖。

    江南五六月份的梅雨,总给人一种缠绵悱恻的味道。淡青色的梅雨与日暮时分的晕黄相配,合成了《梅雨之夕》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暧昧美感。细腻的意识流写法,对主人公心理的层层剖析,把读者带进了路遇丽人的男子那丰富多彩而又微妙曲折的内心世界。风细细,雨斜斜,在这样湿润迷乱的梅雨天气,一位心神不宁的已婚男子,遇上了一位让人有些魂牵的女子,从怦然心动、跃跃欲试、想入非非到恋恋不舍、怅然若失,施蜇存周密、真实、细致入微地描述了男性主人公与一位美丽女性萍水相逢的心理反应。

    小说中有一段,在男子的想入非非中,一阵风吹来,眯起眼的少女更加“娇媚”,“我”觉得她很像名画《夜雨宫诣美人图》中的日本女郎,同这样娇美的女郎共伞而行真是一种幸福。就在这时,“我”耳边传来“这样的嘤响”:“不必送了,雨已经停了”。“我蓦然惊觉”,十分懊恼地收拢雨伞,“怨怼”老天爷“不再下半个小时的雨”。

    《夜雨宫诣美人图》是日本浮世绘画家铃木春信的一幅名画。铃木春信(约 1725—1770)在浮世绘历史上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他笔下的美人个个体态轻盈,充满了梦幻情调的楚楚柔弱,是日常生活中熟悉的邻家少女形象。《梅雨之夕》中这么描绘这种女性美——

    “一阵微风,将她底衣缘吹起,飘漾在身后。她扭过脸去避对面吹来的风,闭着眼睛,有些娇媚。这是很有诗兴的姿态,我记起日本画伯铃木春信一帧题名叫‘夜雨宫诣美人图’的画。提着灯笼,遮着被斜风细雨所撕破的伞,在夜的神社之前走着,衣裳和灯笼都给风吹卷着,侧转脸儿来避着风雨底威势,这是颇有些洒脱的感觉的”。

    为什么施蜇存在这个故事中,非要用浮世绘美人来比拟这位陌路丽人呢?“浮世”一词源自佛教用语,指人们的尘世生活,生老病死,世间百态,后来转换为轻佻、讽刺,漂浮不定,虚无缥缈的现实生活,衍生为及时行乐的人生态度,描绘世间风情、市井风俗。浮世绘题材种类丰富,美人画是重要的题材,以美丽女子作为描绘对象。风花雪月,琴棋书画,歌吹弹唱,昼起夜眠,千姿百态的场景无不描绘其中。铃木春信是浮世绘美人图进入到鼎盛时期的代表绘师,他笔下那些缤纷的美人图,以不同的服饰、发型、配饰、斗笠、伞、蓑衣等,顾盼生姿,惊鸿照影,在风花雪月的环境里渲染出诗意,呈现出一种纤细颓靡的美感。与其他浮世绘画家相比,铃木春信的美人图最具少女感,身姿修长,体态轻盈,眼睛细长高挑,秀美的鹅蛋脸上,神态含蓄微妙,没有太多的情绪表现。春信擅长通过自然景物烘托美人的内心世界,俏丽动人的梅花和飘逸唯美的樱花暗示少女怀春的娇羞,夏日水岸边的鸢尾寓意精致易碎的恋情,秋天的梧桐和晚枫则有寂寥伤感的意味,而冬日堆积的莹雪烘托静谧唯美的气氛。夜雨美人图,则是细雨斜织的迷离韵致,远隔一段红尘,提灯独行的夜雨美人,在风寒露冷中,别有一种淡淡的愁绪。

    施蜇存用浮世绘中的夜雨美人,来比拟那位梅雨之夕的陌路丽人,是为了描绘那位已婚中年男子,在意识与潜意识的交汇之际,在理性与非理性的较量之中,那样一种耽美的过程及忍情的境地,暧昧的氛围浮现在若隐若现之间,挟带着些许的无心与怅然。《梅雨之夕》令人久读不厌,其奥秘就在于描绘了这样一幅迷离的心画,演奏了这样一首婉转的心曲。

    在日本江户时代作家浅井了意的《浮世物语》中,对浮世绘有这样一段解释:“生活就是为了及时享乐,应将注意力集中在欣赏月亮、太阳、樱花和枫叶之美,尽情欢唱、尽兴饮酒,将自己投入沉浮的尘世。”梅雨之夕,在一场潮润缠绵的细雨中,一个可能在婚姻中欲求得不到满足、对初恋少女犹自念念不忘的男子,就像抚摩一块色彩绚丽的花布一样缓慢地,在或明或暗的纹路里,细细地沉浸于自己情感的波动,感受着一种迷乱、迂回、旁逸斜出、跌宕起伏。虽然他心绪荡漾,但其言行还是“发乎情,止乎礼”,恪守着“君子好色而不淫”的中庸之道。最后,曲终人散,如梦初醒,一切都回到现实中来了。

    沉溺于感觉的那段时间中,这个男子曾像瓢瓜一样随波漂浮,丢掉身外那个过于真实的世界。雨中的邂逅,给予他一种被唤醒的感觉,距离与未知,神秘与陌生,渴望与想象,如缭乱的雨丝吹向他平淡无奇的生活。那是一种被缚多年的生活突然被打开的感觉,他也许不是在寻找另一个恋人,而是在寻找另一个版本的自己。他想要的是感觉到自由,感觉到活着,生机勃勃地活着,有亲密的连接,有希望,有渴求。在这个脱轨的空间里,他得以重新想象自己。即使那个夜雨美人是属于浮世绘的,是虚浮世界的美人,转瞬即逝,只在想象的彼岸。

    这就是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的《梅雨之夕》,中国现代主义心理分析小说的开山之作,将近90年前的作品了,其中的心理分析和人性洞察,那种富有分寸感的得体把握,现在看来都不过时。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邂逅夜雨美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lfuz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