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是指学习不只要看到浮在表面的东西,还要深入挖掘看到事物的本质。之前上高中的时候,看书很慢,复习一小节就得看个两节课,但是现在让我回忆知识点大部分就是说不出来也记不起来了。思考有两个原因,一是只是短暂的记忆,虽然当时理解了,但是没有利用记忆的遗忘曲线规律,似乎在做低重复建设。二是没有输出,只是把东西包装好封到脑子里,忘记拿出来用,时间一久就如人的“死皮”一般,没有了感觉,不存在般。
反思自己有个坏习惯。就是看东西走马观花式,没有留意细节的习惯。每次做事粗心大意,会后悔但屡犯。曾经试着从网上找为什么粗心的原因,有说是与个人习惯、思维有关。个人生活做事有条理,思维能够系统化的人做事认真细心。而我就是那种东西没归位,想到了一件事就把手头事给放开的人。那现在要督促自己把东西整理好,形成做事的闭合思维。不管是学习知识或者做事情,都不能只停留在表面,“有深度”能带来思维的训练。
深度学习的艺术共有四部分:提问,解码,操练,融合。
提问。对于新的概念或知识点,可以再细分两部分,一是联想已具备有的知识跟该概念的联系;二是未知的知识包括可能在这本书学到的;自己简单搜索获得到以及值得长期探索的知识。根据作者写的“本质安全性”,试着就深度学习这一概念举例。自身已有的知识,深度学习是要细读,不仅要读懂文字意思,还要了解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本书,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写,主旨是什么等像读文言文或诗句的方法来阅读。
先前理解的深度学习。一般阅读书籍,是不会想着操练,刻意练习。也没思考哪些值得继续探索。在这我可能会学到深度学习的一些方法,但是这些方法需要结合经验长期琢磨,也存在其他的方法才能内化为自己的东西。简单搜索一下,深度学习来源人工神经网络研究,含多隐层的多层感知器。在人工智能里有分机械学习,和深度学习,深度学习的多层次网络会更为准确。是不是还有深度阅读,深度锻炼,深度交往等。
平常看书很少会将要看的书刻意的跟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也没想过读这本书是想获得什么,它还存在哪些值得探索的地方。只是凭喜好和需要去读,是谈不上知识管理的。
解码。除了理解文中表达的意思,还要试着理解它是怎么实现这个过程的。不仅仅要看结果要重视过程,不只是关注相同,还要注意不同点。不只是归纳还要假定情景延展。文中举例跳伞,一般人清楚怎么跳就行了,但是不知道跳伞的原理是什么。这个在生活中也是很容易被忽视的点。平常看公众号的时候只是看了下作者想要表达的东西或者有没有哪一点引起共鸣,从未研究下它的整体框架、切入点、联想案例、插图、金句、排版。只因为看多了,有种模模糊糊的概念,似乎公众号文章都是这么写的。
操练。有写作式操练,游戏式操练,设计式操练。文中用游戏举例,既要有挑战还要有回馈。那就需要可以刻意练习,有目的的学习。通过写作和分享给别人的输出是操练的有效方式。亲身体验,分享是个梳理信息的过程。每当向别人表达完想法,脑子对这些东西会有个更清晰的认识,印象也更深刻。
融合。包括迁移(启迪)、印证(充分的素材,潜意识,意识)、互补(同一议题的不同视角)。异质素材堆叠,在潜意识的推动,进行远距离知识的融合思考。融合需要有个基础,那就是先熟悉东西,熟悉后才能找到他们的共同点或不同点,从整体框架去思考融合。
《深度学习的艺术》作者采铜,来源知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