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是著名历史学家钱穆先生的著作,全书不到200页,却尽述汉唐宋明清这五个中国历史上最重要朝代的包括政府职权分配,考试和选举,赋税制度以及国防和兵役在内的政治制度,通过此书,我们可以大体上窥见中国历史的全过程。
本书篇幅不长,但内容却很多,不像历史小故事一样易于阅读,之前有好几次无法坚持读完,这次因为在看一部宋代背景下的电视剧的缘故,翻起了这本书的宋代部分,读来觉得饶有趣味,收益良多。
宋代的政治制度是最没有建树的一环,宋之于唐,大多是因循承袭。宋代的政府组织最大的特点是相权的低落。宋因沿袭晚唐五代时传下来的管军事的枢密院机构,丞相在的中书省和枢密院同称两府,两者对立,所以丞相管不着军事。掌管宋代财政的三司-户部司,盐铁司,度支司地位提高,独立掌管着全国的财政,使得丞相的财政大权也被剥夺。最后还有对于丞相用人之权的削减,什么人该用,什么官该升本是丞相的职权所在,宋代却另设审官院,由其权衡官员的任用。
相权的低落,是因为想要提升君权。这样做的原因是因为那时的皇帝和丞相比起来不太像样,宋太祖一夜之间就从类似皇帝的侍卫长的身份黄袍加身做了皇帝,而他也不是唯一,到他其实已经是第四个了。丞相有做上十几二十年的,皇帝却可能一夜就变了,所以才强调尊王。据说古时还是“三公坐而论道”,到宋代时丞相也同大臣一般站着上朝了,这样的现象也是君和臣心理上自卑的表现。
相权的低落还表现在皇帝诏书,也就是政府最高命令的决定权的变化上。在唐代由宰相中书省拟定,皇上更多的是审批同意,而在宋代,宰相为避嫌,为推崇皇帝,则只是写几条意见,送去由皇帝做决定,皇帝便拥有了决定权而不仅仅只是同意权。君权更重,相权更轻了。
相权的低落还表现在监察皇帝的谏官不再由宰相任用。谏官的设立,本是为了纠正天子,借谏官之嘴说出一些宰相想说的话,避免一些宰相和皇帝之间的冲突。而谏官不由宰相而由皇帝任用之后,谏官不纠皇帝反而纠宰相了,皇帝变成了没人管的状态。而且谏官越反对声望越大,慢慢的变成了只发空论不负责任的反对机关,宰相不仅不能得益于谏官,还要浪费精力去对付他们,宰相的才能更无力施展了。
宋代的制度,除了相权的低落,还有一个特点是中央集权。宋代中国的地方行政只能用“太差了”三个字来形容。自五代以来,地方行政长官全属军人,宋太祖时,杯酒释兵权,各将官兵权削弱,不再带兵,也不再管地方行政。只拥有一个官号,国家请你在中央住着,地方的事再派一个在中央有官职的文官去兼职。所以如果严格来讲,宋代根本没有地方官,只是中央派人来兼管。地方财政也皆由中央官员转移至中央手里,地方则无储备。所以宋代的中央集权,是军权集中,财权集中,地方则无比贫弱。所以金兵入侵,汴京一失,全国瓦解,难以抵抗。
以上就是《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宋代政府职权分配部分的主要内容,下一节将会介绍其他三个部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