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当代“市井”生活

当代“市井”生活

作者: 兮由记 | 来源:发表于2020-06-13 21:41 被阅读0次

    当感应门为沈佳开启的那一刻,眼前的景象让她终于感受到了——如释重负。

    一、辞职

    视线的右边摆放了一架红木质地的三角钢琴,琴架上有一本翻开的乐谱,兴许是有人刚刚弹奏过。左边是一个很大的圆形书架,像一块儿三层蛋糕的造型,铭牌写着“店长推荐”,与之平行的台阶上是另一块区域,放了一张看着就很舒服的咖啡色皮质沙发,有一个头戴棒球帽的男人手捧一本书,歪靠在沙发上,面前放了一壶绿茶,好不惬意。沈佳轻声地走了进来,远处右边的吧台后面有两个忙碌的身影在流动,右边一整个区域都摆满了桌椅,有些人在喝咖啡聊天,有些人在投入的看着电脑,有些人正吃着汉堡、意面,伴随着蓝调风格的音乐在屋里回荡,竟一点也不显得杂乱。沈佳心想,周二的下午人这么多,难道都跟自己一样,辞职在家待业吗?

    沈佳刚刚从工作了一年多的互联网公司辞职,至于辞职的原因是什么,用沈佳的原话说:“我受够了996的生活,不想再继续了。”沈佳辞职后在家用了一个月无所事事的日子换来了内心的平静,在这之前她的每一天都过的如此焦躁,因为无休止的会议、因为永远写不完的方案、可能还因为考核指标的压力。她是一个工作起来极其投入的人,这样近乎于追求完美的个性最终将自己击垮,累倒在工作的这个战场上。

    沈佳硕士毕业后工作快4年了,在第2年的时候她选择辞去相对轻松的试验单位的工作,去了这家规模还算大的互联网公司。那一年,一位女教师因为在辞职报告上写了一句“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而在网络上走红,沈佳的辞职理由也如出一辙的套用了这句网络名言。女教师选择了去丽江开客栈,而沈佳却选择纵身互联网这片蓝海。当年入职的时候有多雄心壮志,如今就有多灰头土脸。才过了一年,沈佳当年怀揣的壮志就被击的粉碎,心理和身体的双重消耗,让她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这样的工作适合自己吗?这是她想要的生活吗?

    二、没有决定的决定

    沈佳的目光扫向了左边的玻璃房,它是一个玻璃天井,里面种满绿色植物,是沈佳最喜欢的绿色,一束强烈的阳光穿过树叶,透过侧面的玻璃洒在屋里的地板上,地板都显得如此光辉。地面设计的高低起伏,所以平底而起的书架从远处看错落有致。沈佳走下楼梯,又走上坡才走到天井前面,本想推开玻璃门进去瞧瞧,却被右边刚刚从远处看不见的过道吸引,过道两册是通顶的书架,随便扫一眼,扫到了村上村树的《雪国》,这是沈佳列入书单还没来得及看的书。走过过道,竟别有洞天,里面是一个很安静的自习区域,有靠窗的单人桌、有包厢、四人桌、长条桌,几乎座无虚席,所有人都在埋头看书。

    沈佳的心中有所触动,这里面坐着的人看起来大多和她一样大,在一个本应该在工作的下午,她们都同处于这个书吧里。她心中划过了无数可能,可能时代不同了,不是只有固定的工作才叫工作;可能有些人和我一样的境遇;可能有些人在复习准备各种各样的考试。也许沈佳此时还不能确定自己到底想要怎样的工作和生活,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她不愿停下脚步,无论这条路是否走的曲折,在这个时代下,停下脚步就意味着被时代落下,大家都在奔赴着各自的前程。

    沈佳过去在大学里还算优秀,从西南一所211硕士毕业后就开始了北漂的工作和生活。任何一个像沈佳一样的年轻人选择北漂,都证明他们起初内心都装着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想在这个有无数可能的城市里燃烧自己、证明自己。刚来北京的时候,沈佳还没有深刻认识到自己是一个北漂,不了解别人口中的“北漂不配拥有生活”这句话。经过了4年北漂的日子,她终于能感同身受,内心的火焰在一点一点熄灭。本该是三十而立的年龄,可是她的工作和生活还处在无限的动荡中。此刻,在北京,她没有工作、没有感情、没有真正的朋友,但她相信还有其他人也在经历着她所经历的一切。

    事业单位的工资很低,除去房租和日常开销所剩无几;沈佳上一家互联网公司工资是高了不少,但是成日叫外卖的钱也花了不少,经常到家都是9、10点钟,周末继续工作或者为工作充电,生活给予沈佳的除了工作还是工作。

    在北京,这里聚集了全国最优秀的有为青年在进行一场人生的马拉松,赛程之长让体力不支、毅力不够的年轻人在不同时间点、不同赛道上同样的选择了放弃角逐,沈佳就是其中一个。她放弃了角逐,她想以自己的节奏行走,走到哪算哪。

    三、纸质杂志的时代

    不愿停下脚步,但是可以选择步伐的大小和行走的节奏,甚至可以换一个赛道。似乎放弃了这场角逐,反而多了很多种可能,就像这个午后,我们同处在这个空间里。

    沈佳小心翼翼的穿过自习的人群,生怕打扰到他们。本以为走到了尽头,转脚又有一处风景,这是一个小小的文创摆设区域,有各色各样的明信片、笔记本、玩偶,沈佳被一面墙上挂满了的《国家地理》杂志吸引,这可是她小时候最喜欢的杂志之一。

    沈佳出生在90年代初,这一代人还不是互联网的原著民,不像95后和00后。2000年伊始,电脑和网络才逐渐在家庭中普及,80末和90初这一代人是跟随互联网时代变革一起成长起来的。当沈佳还在看连环画和小人书的时候,某一天就开始可以拨号上网了。虽说可以上网了,但当时网费极高,网上还没有太多新鲜玩意儿。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纸质杂志、书籍、电视和广播任然是阅读和打发时间最常用的,电脑只不过是个补充品。沈佳喜欢在杂志摊上买杂志,每一期《国家地理》都会买,就为了里面祖国大好河山的高清大图,看着叫一个震撼,她每一个地方都想去。

    现在几乎没有人再买纸质杂志了,网络高清大图随便down,想看什么都能看。沈佳想,现在的自己绝对不会花20多块钱买一本满是图片的杂志,她要的是干货,很干很干的那种,她不会把钱花在这个上面,毫无意义。沈佳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变得这么抠,或者说这么功利了?

    四、一只迷失的麋鹿

    一圈转下来,沈佳想找个地方坐下来看本书。她在中国文学里随手拿了一本冯唐写北京的书,她想正好了解一下这个谈不上喜欢或者讨厌的北京。她不愿意和其他人离得太近,在天井旁找了个地垫坐了下来,背靠着玻璃,眼前的书架上都是一些儿童读物。沈佳翻开书,树叶在阳光照射下的影子投射在纸张上,随着风吹动树叶,影子在纸张上婆娑起舞。

    沈佳似乎很久没有这样漫无目的的享受午后,享受一本书的时光。沈佳出生在一个十八线小城市,父母都是公务员,家境还算不错,只要是与学习有关的花费,父母都愿意出,沈佳的童年就是在各种补习班和特长班中渡过。奈何这世上终究是平凡的人占大多数,沈佳就是一个由表及里都资质平庸的姑娘,对于这一点似乎也不是她的问题,可是她却觉得自卑。后来,沈佳不出意外的考入了一所普通的大学,她清楚父母的期望远不止这样,她又努力考上了一所211的研究生,总算稍微对的起父母的期望了。

    研究生可能算是沈佳在学业道路上的终点了,因为在她研究生毕业那一年父母的期望就转变成了“找一个好对象”。正好毕业那一年,北京的一个研究所招聘,专业对口,沈佳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就这样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变成了一个北漂。工作后的沈佳似乎比上学时更努力,因为在北京,周围的人都很优秀,而沈佳认为自己是那个刚踩及格线进来、随时都会被淘汰的学生。她为了领导的期望拼命努力工作,力争不出一点差错,一个标点符号的错误她都很在意。父母总告诫她,要提高情商,不要总是埋头干活,要学会抬头看路,这是社会,不是学校。可是他们并没告诉沈佳正确的打开方式,他们似乎更关心她有没有对象。

    这一切似乎都没有结果,就如同4年后验证的这样,沈佳就是一只迷失在森林里的麋鹿。

    五、市井生活

    应该到了放学的时间,书吧里突然多了很多小朋友上蹿下跳,家长跟在后面尽量压低声音喊:“慢点,妈妈给你找你爱看的书。”沈佳的面前正是一排儿童读物的书架,妈妈把小朋友都安排在沈佳旁边的地垫上,嘱咐他们“乖乖看书”,这下好了,她竟看起来像个孩子王,要知道沈佳之前课一丁点都不喜欢孩子,嫌他们吵闹。沈佳也找不到别的地方,委屈继续坐在这里,挪了挪身体,尽量离的远些。

    她发现孩子们如此安静,聚精会神的阅读起来。她看见一位母亲正在给女儿念绘本故事,声音软绵绵的,这一刻她忽然觉得这样温馨。她的心中涌动出一个念头:“我以后有了孩子,也要经常带她来看书,培养她阅读的习惯。”她没想到自己会有这样的想法。

    城市的公共空间早已变成了一个综合体,它在不断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沈佳觉得这样的空间就像是上个世纪小说里所描绘的市井生活,只不过那时候可能在集市上、在菜市场里、在百货大楼里,有吆喝声、有叫卖声、有讨价还价的争吵声。

    集市、菜市场、百货大楼在这个飞速发展的城市,在这个不断涌入年轻血液的城市里,正在逐渐消失。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已经习惯了叫外卖、习惯了网购、甚至习惯了网恋,这是时代的浪潮在推动,并不是我们个人的选择。属于这个时代年轻人的“市井生活”可能就像这间书吧,它是一个精神的栖息地,它在接纳不同年龄、不同境遇、不同身份的人。

    六、结

    沈佳合上书,看了看手机,又打开微信看看自己有没有错过什么信息。屋里的灯亮了,人们也陆续离开了。沈佳决定明天还要来这里,也许他想继续贪恋这里的市井生活,也许她想在这里找到她接下来该怎样生活的答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当代“市井”生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lozt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