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同事的小孩在背古诗,知道我一直很喜欢古诗词,就让我监督小朋友一下。
二年级的小女孩,念起古诗有着自己独特的韵调,不受古诗意境的影响,那是属于她对世界的呢喃。
翻看了一下手上几张打印纸,又看看旁边不过7岁的孩童。可能,她还不会明白这些让她饱受煎熬的诗句的背后,藏着当时诗人怎样的心情。
不知道,陆游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王安石的“遗民泪入胡尘里,北望王师又一年。”,那是一种怎样的忧虑和期盼。
也不知道“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样美的诗句,背后映着他多么浓郁的思乡之情。
虽然,国恨家仇,背井离乡,这些情感她不能理解,但有些东西,我希望她会有所印象。
就好像,我和她说:“元日”就是我们说的春节,“屠苏”其实是一种酒,“桃符”是以前的门神也是现在的春联。
我知道,可能下一秒,她就记不得我曾说过这些东西,但如果将来有一天,哪怕只记得曾经有人和她说过,让她对这些文化有了一丝兴趣,能再回头看看。
也不枉我爱了它们这么多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