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尔德教授《稀缺》这本书中给普通人的最大价值在于,提醒我们,我们常常陷于恶性循环中,却不自知。
“穷人永远缺钱,而忙碌的人永远缺时间”。
这本书虽然从科学角度大量描述稀缺的客观存在,但我感觉这本书是一种心理学上强大的自我暗示效应。
假设,我当下回到宿舍,我觉得很忙很累,但想做的事又很多,如果我陷入这种时间稀缺意识,我会觉得怎么也做不完。
而事实就是如此,即使我不停地做,也无法完成。
但是,如果我知道稀缺是一种自我心理暗示,一旦恐惧就会变得更少,我应该告诉自己,我还有的是时间,时间多着呢,令人惊诧的是:一旦我觉得自己时间富裕,我的做事动作更加磊落。一件事情做起来更有活力,而时间仿佛在放慢,你再回过头看时间,可能时间比你预估的还要更早完成。
金钱也是如此,他永远欺负那些觉得自己缺钱的人。
曾几何时起,我开始习惯记账,后来到了异地工作以后,我丢掉了这个好习惯,总觉得钱不够花。其实,我在潜意识告诉自己,我应该对自己好一点,而此刻我的钱包像打开了闸门一样,不停的放水。
生活中,我老是跟同事聊天的话题:我的钱不够用,我很缺钱。
但我根本也不知道自己的钱到底花到哪儿去了。
后来我重新开始进行记账,发现钱其实一分也没有丢了,都是花在了自己身上,各种各样的事情要花钱。
然后我反问自己,仅仅是因为换了一个地方,我的生活就变化如此大吗?换到大城市,不是缺钱的最重要原因。而是,我在提高生活品质和自己真实收入上有着一个比较大的落差,导致透支消费。然后我问自己,接下来,我我对金钱真的有这么稀缺吗都有这么多饥渴吗?而这些提高生活品质的金钱花销,真的不能用其他低价或者免费的事情替代吗?
答案是:其实我没有那么缺钱。我开始给自己规划买最有性价比的东西,也不断告诉自己,其实我并不穷,我很富有,同时我也开始进行类似投资的规划,我发现,仅仅是现在收入下,我就应该可以进行不动产置业。
此刻我的大脑里不再存在着金钱稀缺的意识,而是不断给自己另外一种补充——钱可以流动起来,钱可以增值,我可以把钱放在更有效的地方。
仅仅是这一思考方式改变,现状就截然不同,像魔咒,让人觉得非常灵验。
我们应该如何利用好稀缺呢?
首先,做各方面好的心理暗示。自卑的人不必自卑,因为你一旦自卑,你会发现各方面都没有自信,这也是一种稀缺。
第二,时间不够用了,可以告诉自己,人生可以慢下来,没有那么多必要的事要做,我可以只专注当下呼吸的时光,放肆的呼吸,此刻你就会感觉时间多起来了,没有什么事情非要让你赶着去立刻完成它。
如果你相信稀缺这本书的理论,可以试一试,看是否灵验哦。
日更第29天(29/30天),爱上你的每一天。我是喻小鱼,爱上写作的每一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