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高考作文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引起网上轩然大波,很多人有不同的看法。就我个人而言,我是不会给他打超过50分的,大概很大几率是45分左后,原因呢,就是不喜欢这种做作的假学究气。
我任教《文学理论》这门课快20多年了,要写出这种文章来那可以说是轻而易举,毫不费力。但是有多大意思呢?传播自己的思想、影响别人、提升自己哪点都没有做到,尤其不喜欢这种文风。
那么关于写作词汇量,在这里我要多说一下,看作家词汇量,国外来说应该就以莎士比亚为第一,国内呢当然是鲁迅先生为第一。在现当代而言,实际上词汇量大有三个意思,我们掰开来说下。
第一个意思,也是大众所理解的一些生僻字词,比如说彳亍,但是呢,除了这种专用词,可以用其他的词来替代就尽量别用,以免造成自己理解上不必要的麻烦。我们写文章有的时候就是为了宣传,佶屈聱牙不是目的。古时候就有书呆说到在诗词上杏花必须用红雨来代替,说到月光一定得用桂花来代替。第一次见,觉得蛮新鲜的,是英文之中所说的新鲜感,就是delicious,这个也叫做一种陌生化表达。实际上好不好了呢?这也要看情况,没有怎么见过就觉得还是很好,可是如果用的太多太烂也给人讨厌,予人不说人话的感觉。过去曾经有这样的故事,有人借伞,便条写了八百字,还没提及正事,如同现在领导开会,你要说他没说啥呢,他字字句句都是最高领导的旨意,要说他说了啥呢,一句话就说清楚了。允许出现这种情况,但一定得是出现了新的思维,那些微妙的情绪,一般的词汇所体现不出来的。能够被一般的词所代替,最好就不要用。我给学生讲作文的时候要求他们去抄一点老舍先生的文字,真的就是体会到现代汉语的大美的表达方式。
第二个呢,就是用的还是那些字词 也不是很特殊,可是用出来是一种奇特的,一种新鲜感,一种怪异的感觉,这也是非常好的。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就是自己造出独特的生词,另辟蹊径。如“悬揣”一词,可谓是新词,又如黄仁宇的“中国大历史”等等,逐渐成为我们所熟悉的词。第二种情况是并没有造出新的词,但是它的概括力极强。比如日本东京帝国大学一位教授几十年前造出一个新概念叫做“宅”,现在还在用,而且生命力还很强。就是因为针对当代社会现代化的程度而出现的新事物,而且概括性极强。它还有一点儿借用的意思,并不是新鲜的字词,但却又赋予了其独特的含义。
第三点呢,可能是一种理想状态,我本人也没怎么达到,就是说能够在写作的同时发现一种新的天地。比如说以村上春树先生为例,他在写作时发现自己用日语用惯了,觉得被束缚,走不出语言的困境。然后他自己用瘪脚的英语来写小说,可能也不怎么好。然后呢,把他再翻译成日文。这样呢,就是体验到一种不同的语言的冲击,当然绝对不是像《生活在树上》那样生搬硬套,甚至有些句子是不通顺的,出现问题的。这个是相当难的一个方法,但在这种情况之下,他对语言语境的把握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样不是一般的小作家,能够做到的。还有一些真正的高手,觉得我们的汉语有一些方面有缺陷,也是有意识的借鉴了其他语言的语法形式来加以句子的改造。至于成功者,我们以周作人先生为例子,他就是比较好的。比如他翻译的日本的一句诗,写竹子的:“竹细节密,顷刻之间,直到天明”。多美!
如此境界自在,能不能做到这要靠我们自己的艰苦努力,还是那句话,千人为锻,万人为炼,千万之间,卿卿自难言。好的,谢谢大家的关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