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庭里,当家人做得事情没有满足你的期待和要求,你就会烦恼;在团队里,自己做了一项工作就觉得团队应该给你如何的反馈,如果没有达到预期就会纠结;在与人交往中,当遇到一个人对自己的态度与其他人不同时,你就开始闹心,心里嘀咕这人是不是对你有意见?
其实当我们有了这个困惑后就陷入了应该思维里。应该思维就是在不去认识真实的世界,反而试图让真实世界臣服于我们头脑中已有的规则,并在世界不符合头脑的规则中,表现出怨恨、愤怒、焦虑或者沮丧。应该思维分为两种,一种是对世界和他人的应该思维,一种是对自己的应该思维。
应该思维的本质就是防御型心智模式的一种,会让我们产生很多的消极情绪,影响工作和生活。如果放不下头脑中关于世界的假想,就像一个孩子放不下对童话世界的执念,脑子里一直会有很多“这个世界应该怎么”的图景。当现实不符合图景时,我们就会忧郁、愤恨和沮丧。长期这样会让我们关注的焦点放在现实与应该的裂痕里,无法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处于跟世界较劲中停滞不前,阻碍自我发展。
那我们如何去调整自己的思维模式呢?
第一步是容忍现实和愿望不一致。现实是不会跟我们讨价还价,即使让我们不舒服也战胜不了它。就算要改变现实也是在承认现实的基础上想办法。愿望就是我们期待事情按照自己预期的样子发生。比如我们的愿望是孩子听话、懂事、爱学习,但是现实并不是这样,我们要学会容忍这个不一致。要想改变也是在承认这个事实后想办法去改变。
第二步是区分愿望和现实。当我们想做成某事并愿意付出努力,有投入的决心跟自己有关,与世界无关。我们不能决定能否做成,不能奢望迁就愿望,否则就是应该思维。作为成年人我们得接受世界不是围绕我们设计的,宇宙根本不会理会我们的喜怒哀乐。比如我们的愿望是孩子学习成绩优秀,但是我们也帮助孩子想了办法去提升成绩,我们不能保证结果一定是按照预期发生的。
这个方法适合那些经常因为现实不符合个人期望而感到挫败和不满的人。
我以前就是有很多的“应该思维”,因为这个思维让我生活总是不如意,我觉得周围的人都是跟自己唱反调,我对周围人很多的抱怨,有些抱怨虽然嘴巴上不讲,但是内心里一箩筐的意见。长时间这样呢,我就变得很压抑、烦躁,甚至成为了一个怨妇。
一天爱人开心的下班回家来陪孩子们玩,我以为他会去菜场买点菜回来一起烧呢?看到他两手空空的回来,我心里一股气就来了,他当下的行为与我大脑里的预期不符合,于是我就开始盯着爱人没做到的事情开始找茬。说他不顾家,不知道体谅我,我辛辛苦苦的带孩子,为什么就没人理解呢?我开始了长篇大论式的抱怨,他本来开心回家结果还被这样数落,他的心情也不好美好了,沉着脸回房间关上门,此时的我觉得更受伤,为什么不来安慰我呢?我就在应该思维里一步步把自己代入进去,最后得到的感受就是我不被家人理解,他们不关心我,我运气怎么这么差,嫁给这样的人……一件简单的事情上升到婚姻层面,怀疑自己的人生。很多次我就掉入这样的坑里出不来。
现在回想过去每次发生这样的事情就是因为我自己的应该思维在作怪,让我没有理性的去看待周围的人、事、物,让自己受伤。
反思过去我就是头脑里对周围人有评判,区分了应该和不应该、好坏对错。自己天真的以为外在的行为都是符合自己头脑里的预期,因为不接纳这个落差,一旦出现了落差我内心就崩溃了。
我没有分清楚愿望和现实,把自己内心想要的就当成现实必须就这样,让我总是沉浸在痛苦中。
现在回头看过去的自己觉得那会的一套理论体系还是很搞笑的。很多年都是活在这样的思维里,困扰自己那么久也不曾找到方法去解决。现在偶尔我还是会有这样的思维,在面对孩子、爱人或者与周围人互动,我内心的期待还是会冒出来,但是我现在保持了觉知及时的觉察到,及时纠偏思维,更多的看向正向的美好,我发现自己的心情就变得更美好了。我不再是那个横眉冷对的怨妇和妈妈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