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想的最多的问题就是关于“发展”。我不介意、并坚持用互联网的状态来思考问题。我认为这是科学合理并顺应时代的。
然而我却处在一个以传统渠道思维的环境中。
发展是一个演变的过程,简单来说就是变好的过程。用程序思维来说,就是一个程序,一个产品迭代(更新版本)的过程。有量变也有质变。一个项目从无到有,到发展成熟,要看这个项目能否解决需求,能否适应市场。
透析业态与体量,透析用户与需求,符合或超越时代特征,这是基本条件。落后必回挨打,挨不了几下就会挂掉。
以一个好看的小的实物产品去撬动一个行业,我觉得可行的地方在于这个东西能够解决核心需求。但如果这个东西并不能解决核心需求,仅仅是解决附加需求,那么顶多是个噱头而已。练指器做得再好看,不能成为品牌事件的主要支撑。锦上添花而已。
所以,这里的错误在于,用传统的渠道思维套用互联网的产品思维,放大了“好看”在互联网中对用户的重要性,本质上是错误的。我认为创新是驱动发展的主要条件,首先在推陈,而后在出新。硬件(实物产品)可以是完美的,因为这东西就长这样;软件总会有缺陷,因为人的需求、感受、习惯是不一样的。
互联网可以把这两样东西结合起来变得局部完美,用的是互联网的思维,而不是传统的渠道思维。用渠道思维中的用户思维和品牌思维去制定互联网产品的发展规划,本质上是不合适的。
像练指器,像我用的活页曲谱,像我推出的几个小产品,这些都是创新。或者叫微创新。可以形成有效的用户群体和稳定的收益,多做点这样的事情,创新自然就能做到,并且能够引领行业。我不介意并坚持用互联网的思路来思考和觉得,跟公司的实际情况并不融洽,会引起诸多不适。
老缪说,有的人就是个螺丝钉,在这个环境下,负责基础工作,给什么工作做什么工作;有的人是决策者,引领公司前进;有的人在这两者之间,比较尴尬,上不去下不来。而我则更加尴尬,一方面处在中间偏上的位置,或者说是上面偏下的位置;二来是在思维上我认为上层的思路偏差较大,却又无能为力。
最可怕的事情是,公司的体制,隐性而明确地规定了能力上限的存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