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闲话伞语

闲话伞语

作者: 量子时空 | 来源:发表于2017-04-06 20:24 被阅读0次

    如果评选十佳汉字,我一定会选“伞”字,要是世界末日摧毁了文明社会,就算这个人完全不懂汉语,看不懂字意,也可以凭借字的形状大概猜出个是什么东西 ,聪明点的会发现,这就是活脱脱的图纸,仿造出个一模一样的玩意儿来,更有甚者,把一竖拿掉,直接就造出个屋子来。由此可见,在世界末日学好象形文字是多么的重要。

           关于伞的发明有一个传说,中国民间的传奇工匠鲁班,由于手艺好,经常出去给百姓们接活,他媳妇云氏就在家做饭给他送去,可是遇上个下雨天什么的就非常不方便,与是,鲁班就在自己做活的地方到家的路上,隔不远就盖一座亭子,这样在雨季下雨时,就可以进去躲一躲雨,雨停了再走(真是好男人啊!云氏真有眼光)可是这样也还是很不方便,云氏就说,要是有个能移动的亭子就好了,鲁班于是脑洞大开,于是依照亭子的样子裁了一块布,装上支架,伞,就诞生了。

           关于伞是谁发明的,不太好说,不过伞出现在春秋战国左右倒是没错,别看现在伞的结构简单,可是冶金,物理,加工打不到一定水准,也是搞不出来的,那时也没有专利法,也没这概念,在当时权贵垄断教育发明的情况下,也没有必要。

            人的怠惰天性总是会推迟新发明的出现,伞没有发明以前,大家都用一种叫做,“笠”的东西躲雨,也就是一种大竹帽,从这方面来讲,云夫人对伞的发明贡献最大,鲁班倒在其次了。

           如同所有发明一样,伞最开始不是大众用品,而是权贵的显摆(也由此可见云夫人选择嫁给一个发明家是多么聪明),想象一下,在马车上撑一张大伞,是多么拉风,就跟今天开一辆变形金刚的车一样 ,帅翻了!

         《左传》“备物典册”中有明确记载,伞的用料、色彩、尺寸被搞得等级森严,是身份尊卑的一种标志。之后历朝历代都保持着这种风气,汉代规定食粟二千石以上的九卿、三公用黑伞,三品以上的官员用青伞;而宋代则天子用红黄二色,庶僚一律用青色。

            从这里来看,在一千年以内,伞作为实用工具远不如作为象征意义来的大。直到今天,仍旧有很多遗风,比如,泰国国王出门必定跟一堆打着金黄打伞的随从,日本皇室典礼,伞也是必备品,中国民间结婚,也有打伞的习俗。

            不过技术进步总是强大的,到了唐代,金属也,造纸业飞速发展,伞逐渐向实用品转移,工匠发现,在纸上涂上桐油,防水效果和绸缎差不多。于是落雨纷纷,纸伞满长安。既然小老百姓也能打伞,当权者未免有些失落,还试图用行政命令干预市场。朱元璋同志就曾经下令,老百姓不能用罗伞,只能用纸伞。

            不过还是马克思老爷子说得好,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到了清代,造纸业飞速发展,江西福建等地的黑伞大量出口,制伞成为经济支柱产业之一,伞的等级观念越来越淡化。与是秃子打伞无法无天了。

           伞的历史很有意思,与其他的工具不太同,它生来就纠结于“工具”,与“象征”的身份之间。最终,技术进步剥夺了象征意义,伞最终大众化。更有意思的是,随着发明的力量进一步提升,更多种匪夷所思的伞出现了,它们的身上工具的性质反倒成了次要的,而表现出来的各种象征义占了上风。想想我可以和女朋友一起打一把秀着恩爱的伞走在细雨绵绵中,这可比缩在车里浪漫多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闲话伞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maqa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