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英国女王刚过世不久,印度人民就惦记上了皇冠上的大钻石…

英国女王刚过世不久,印度人民就惦记上了皇冠上的大钻石…

作者: CynthiaLea | 来源:发表于2022-09-17 18:03 被阅读0次

    从英国女王去世后,有不少国家和地区的民众纷纷表达了自己的哀悼,也有许多人十分关注新国王查尔斯的一言一行,而一向画风清奇的印度民众却把关注度集中在了皇冠的一颗大钻石上…他们认为女王去世后,没人会带上此皇冠,所以,趁此时机强烈要求英国将这颗钻石归还印度。

    是一颗什么样的钻石让印度人民如此惦记?

    首先,这是一枚巨钻,镶嵌在伊丽莎白王太后的王冠上,最后一次公开亮相是在王太后的葬礼上,现在存放于伦敦塔中。这颗钻石重达105.6克拉,以莫卧儿工艺切割,是一颗历史悠久的钻石。100多克拉的钻石直径相当于一个网球的直径长度,然而这还不是它原本的重量,这枚钻石来到英国之前,原本的重量是191克拉

    当然,一颗饱受争议的钻石,仅仅体积大是远远不够的,毕竟,就算拿回来也不能兑现什么实质利益分给印度人民,事实上,关于这颗钻石的来源就有许多传闻。

    相传这颗名为“柯伊诺尔”的钻石在还没有名字的时候,有关它最早的记录出现在梵语中,它既是世界上光彩夺目的珍宝,也是历史上“臭名昭著”的钻石。

    钻石背后的诅咒与腥风血雨

    关于这颗钻石,在印度经文中有一个神秘的诅咒: “谁拥有它,谁就拥有整个世界。谁拥有它,谁就必须承受它所带来的灾难。惟有上帝或一位女人拥有它,才不会承受任何惩罚。”

    传说这枚钻石于1304年在印度克利须那河的可拉矿山中被发现,而后作为印度马尔瓦首领家族中的传世宝物,之后被德里苏丹国(1206-1526年)的统治者阿拉丁·哈尔吉(1296-1316 年在位)夺走。莫卧儿王朝的开创者巴布尔所写的文字似乎佐证了这枚钻石的来源:在1526年的帕尼帕特战役中,他打败德里苏丹的最后一位国王伊布拉欣·洛迪后,获得了这枚钻石。从此,钻石的诅咒似乎也开始应验。他四处征战,征服了整个印度斯坦,建立了莫卧儿帝国(1526-1857年),但他征服的过程中十分凶狠残暴,屠杀和破坏给当地人民带来极大痛苦。最后在1530年因病去世,而帝国在他儿子的统治下一度衰落。

    到17世纪时,莫卧儿帝国的第五代皇帝沙贾汗成为这枚钻石的新主人,这时帝国国力空前强大,1628年他派工匠花费7年时间为他打造“孔雀宝座”,奢华的王座耗费了大量珠宝和黄金,当中有两枚巨钻尤为出名,而“柯伊诺尔”就是其中之一,它镶嵌在宝座顶端的一只孔雀头上。

    1657年,沙贾汗身患重病,他的儿子们便趁机相互争夺,最后奥朗则布弑兄杀弟,将他赶下王座,囚禁在阿格拉城堡中直至病逝。

    巨大的权力和财富不仅导致手足相残,还引来了在一旁伺机而动的波斯国。沙贾汗去世后,莫卧儿的国力日益衰退,波斯国王纳迪尔沙于1739年入侵,征服了德里并进行大规模的烧杀抢掠,他看到孔雀王座上的巨钻忍不住赞叹道:“真是光的山峰”,从此这颗宝石才有了“柯伊诺尔”这个广为流传的波斯语名称,意为“光之山”。然而就在一年之后,纳迪尔沙战死的谣言在波斯盛传,他因此与大儿子产生夺权冲突,最后派人将自己儿子的眼睛刺瞎。远征印度之后,他仍然继续征战,开创了早期波斯阿夫沙尔王朝(1736-1796年)的广阔疆域,又利用征战中抢夺来的财富大兴土木,创造出一派繁荣胜景。但是连年的战争导致民生凋敝,加上他个性残暴,杀伐无度,引起频繁的反抗,最终在军帐中被人刺杀而亡。此后,他的继承人阿迪尔继承了“光之山”,也继承了纳迪尔的残暴性格。波斯王室从此陷入了自相残杀的循环里,几乎每一任君主都死于非命,难以善终。

    后来这枚钻石几经辗转到了阿富汗帝国,自带诅咒技能的“光之山”在霍霍完阿富汗杜兰尼王朝(1747-1842年)之后,又在1813年回到了印度

    一本名为《柯伊诺尔:世界上最臭名昭著的钻石历史》的书写出了其中真相:“这颗钻石对他来说不仅是一笔财富,它象征的意义更大。” 这也是为啥从1947年印度独立之后,包括印度、巴基斯坦、伊朗和阿富汗等国家都声称具有这颗钻石的所有权,并且纷纷要求英国归还。因为它不仅是一件稀世珍宝,更代表了权力的征服。

    那么,这一枚“声名狼藉”的钻石又是怎么去到英国的呢?

    当印度锡克人首领兰吉特·辛格拿到这颗钻石的时候,印度的权力已随着中亚之间的纷争逐渐瓦解,与此同时,由英国政府授予殖民掠夺特权的英国东印度公司正不断扩张。正义可能会迟到,但诅咒绝不会缺席。兰吉特从一个小小的城邦建立起锡克帝国,继他之后的两位君主不是被废之后神秘死亡,就是神秘死亡了。又再经历一番暴力夺权之后,唯一剩下的继承人是兰吉特10岁的私生子,之后又再一次循环了一系列的谋杀与夺权。不同的是,在社会文明不断进步,英国法制不断完善的殖民时代,“光之山”不仅带来了“诅咒”,还带来了一份合约——《拉合尔合约》,其中明确要求将“光之山”交给英国女王。于是,“光之山”于1850年正式献给维多利亚女王。

    钻石为什么到英国之后缩小了?

    在开头说这颗钻石原本重191克拉,怎么到后来缩小了这么多?原来,“光之山”被带到英国后,于1851年的伦敦世博会上公开展出,英国民众表示大为惊叹:就这?都觉得这大费周章得来的“光之山”平平无奇,就像一块普通的玻璃。于是,维多利亚女王的丈夫阿尔伯特亲王命人把它重新打磨,去掉了一部分的重量,制成了胸针。虽然在获得“光之山”后,维多利亚女王也经历了多次暗杀,但都有惊无险。后来这枚钻石与加工时切下的碎钻一起镶嵌在王冠上。也许是受到传说的影响,“光之山”始终只用于女性王冠。

    “光之山”经历无数的血腥与杀戮之后,已成为权力与欲望的象征,它本身并不会带来诅咒,因为即使没有这枚钻石,权力的争夺也不会减少半分,与其说这是一颗受到诅咒的钻石,倒不如说是权力斗争的漩涡把人一次次的卷入其中,因此反复上演着“屠龙者终将成为恶龙”的故事。

    但无论如何,这颗钻石还是不太可能还的,因为一旦开了头,英国要归还的东西那可太多了……

    参考来源:

    https://www.britannica.com/topic/Koh-i-noor

    https://www.nspirement.com/2021/08/07/koh-i-noor-british-crown-jewel.html

    https://www.smithsonianmag.com/history/true-story-koh-i-noor-diamondand-why-british-wont-give-it-back-180964660/

    https://nypost.com/2022/09/13/the-bloody-history-of-the-kohinoor-diamond-the-royal-jewel-everyones-talking-about/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英国女王刚过世不久,印度人民就惦记上了皇冠上的大钻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mayo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