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甲金融曾写过一篇如何建立FOF基金池的文章,主要从大的方面对基金池类型作了阐述,但并没有对FOF择基指标中最为关键的收益和风险指标做进一步的介绍。今天玄甲金融就和大家聊聊这个话题。
由于FOF的母基金对子基金投资的具体品种并没有直接决策权,因此子基金本身的收益及风控能力,就成了母基金关注的重点。FOF如何选择子基金?其实涉及的标准很多,包括子基金的收益、风险控制、研究团队实力、基金经理风格等等,都是FOF母基金管理人需要考量的因素。所有选择标准中,收益和风控是FOF管理人考量的重中之重。今天玄甲金融就介绍两种以风险和收益为核心的择基模式——指标筛选型和等级评定型模式,希望投资者能对FOF的择基标准有进一步的了解。
▍指标筛选型
炒股的朋友都清楚,沪深两市近3000只股票,想从中选出中意的个股并不容易,因此就需要有一定的筛选标准,比如个股股本大小、市盈率、净利润增长率等指标,通过这些指标筛选出符合自己条件的个股。
FOF母管理人选择基金的过程与股民选择个股的过程有异曲同工之处。FOF管理人通过基金常用的评定指标,详尽了解基金各项特征,从而选出优秀的基金。
从收益和风控指标来说,子基金的平均收益、区间收益、收益标准差、区间最大亏损等都是FOF管理人考察的重点。下面我们就通过一张表,详细了解FOF管理人在择基过程中所参考的指标体系。
FOF绝对收益能力、资产组合风险、风险收益能力这三大块是择基指标中最常用的,在这些指标中,FOF管理人对每个指标并非都要用上,而是要结合自身对基金评价体系从中选择组合指标。
指标筛选型模式的优势是能把不符合标准的子基金排除,方便基金管理人筛选出自身所需的基金,但这种择基模式在市场上基金种类繁多的情况下,同样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只能做初步的筛选,并不能一步到位,这种方法会筛选出众多同质基金,还需要进一步对所筛选出来的基金进行甄选。
此外,风险和收益是市场的核心,但风险和收益犹如鱼和熊掌,难以做到两者兼得。子基金风险收益能力指标能直观地反映基金的特质,但子基金规模大小不同,对指标的适用性也有所差别。对于规模较小的基金而言,其区间收益波动要大得多,因此,完全按照固有指标衡量,衡量结果对基金收益稳定性难免出现误差。
▍等级划分型
指标筛选型模式中,筛选结果存在泛滥、数据区分度低是其弊端所在。为此,许多专业机构采用了等级划分的方式来选择子基金。
等级划分择基方式是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评级公式、回报率及保本能力、申赎费用、星级评定比例等等,在综合评定情况下,把符合同类标准的子基金进行归类,从而划分出不同的等级。FOF机构管理人则可以简单地依据对子基金评级结果高低,选取基金进行投资。
划分结果一般按“星级”的方式给出,从当前人们习惯划分方式来看,一般将基金划分为1—5个等级。
评级指标体系分为两大块,一个是业绩评级,一个是风险评级。在对业绩以及风险评级中,细分权重占比的不同,筛选出的子基金也不尽相同。从当前市场来看,在业绩评级中,风险调整收益率以及阿尔法系数两者是管理人重点参考指标,权重占比两者相加达95%。
在风险评级中,最大回撤是FOF管理人考量的重点,权重占比是60%。因此,FOF管理人对子基金进行分级时,评选指标权重一定要拿捏准确,不然,评级分类结果将会出现误差。
FOF基金以上指标的选择和权重的分配,参考了国内外主流的基金评级机构的评级体系,然后,根据指标值和权重计算出的业绩评级分数和风险评级分数划分星级。
除了FOF管理人根据自身研究团队对子基金作出等级划分外,还可以依据世界各大评级机构所评选的结果进行择基。比如,世界比较著名的评级机构有晨星(MorningStar)、理柏(Lipper)等。等级评级型的择基方式虽然克服了指标筛选模型的一些问题,但也并非完美,因为每个FOF管理人都有自己的标准和看法,这同样会影响择基的最终结果。
玄甲金融今天介绍的这两种择基方式只是使用较多的方法,还有更多其它的方法,也有FOF管理人将不同评价体系综合到一起,取其精华,形成一套自己的独特方法。衡量的标准虽有千千万,但收益以及风险评价体系是择基的核心,这也是本文所探讨的意义所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