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Day 1/100 继续学习,不能妄自尊大

Day 1/100 继续学习,不能妄自尊大

作者: 饭饭_bms | 来源:发表于2018-11-02 16:27 被阅读1次

    现在是2018.11.1,晚上11.23,有点困,明天再补。

    今日机器人

    今天的机器人课堂比较喜欢,学生活动和展示部分都比较流畅,平时都不愿意发言的同学也非常积极地在举手上台,让我突然发现,当每个人在小组中都承担具体工作时每个人都是愿意去展现自己,尤其是,在展示后,得到大家的认可和好评时,这些同学就特别开心。

    今日听课

    今天听朱老师的课,因为用了大海报,所以学生对于整个海报的把握不是很好,课后和朱老师一起聊天,沟通了后续在海报制作时,需要改进的地方。

    不过在过程中,朱老师对关注每个学生,让每个孩子起来说话,而不是只给一部分学生很多机会,这点我要学习。

    今日交大作业

    本来拖拖拉拉,不想做,一狠心,吃完饭马上做,然后很迅速地就完成了一段内容,一分钟介绍加特定作业,虽然完成地不是很好,但是,先完成后完美嘛~

    今日和山里小朋友聊天

    今天和山里孩子聊天,期中考试了,所以给学生答疑一下,发现六年级的孩子,基础不是一般的薄弱,基本概念不清,题目不懂,但只求答案,不断地问我“这个答案对不对,到底对不对?”我反复地解释题目意思,知识内容,但学生丝毫没有理解,而是继续刷题,这让我一下子有点无奈。

    很多东西没法改变,只能任由它继续,如果按照这样的方式继续学习,只会越来越累,越来越急,越来越不喜欢这门学科,心里有点紧…

    今日阅读

    设计课程

    什么是课程

    “课程”是“学习的轨迹”,也是“学习的履历”。即是说,“创造课程”并不是制订“目标”或“计划”一览表,而是要实际创造学习的经验。

    “创造课程”可通过三种活动来进行。一是学习经验的“设计”,二是创造学习经验的“教室实践”,三是对这种学习经验进行“反思和评价”。

    如果把这三种活动阶段性地加以区分的话那就错了,因为在实际创造课程的进程中,是以“教室实践”为中心,同时进行“设计”、“反思和评价”的。

    以“学的课程”为中心

    创造课程的中心课题就应该是以学生的认知兴趣和需要为基础的单元主题、作为主题探究的资源的素材或资料,以及促进学生的探求和交流活动的学习环境等。

    所谓学习,是与作为教育内容的对象世界(物)的接触与对话,是与在此过程中发展的其他学生的或教师的认识的接触与对话,是与新的自我的接触与对话。学习是通过创造世界(认知的实践)、人际交往(交往的实践)和完善自我(自我内在的实践)这三种对话性实践而完成的。我把通过这三种对话性实践而

    完成的学习的特性称为“学习的三位一体论”。

    传统的学校教育中,单元一直都是作为“目标·达成·评价”的单位而进行组织的。这种模式是具体地设定教学内容的目标,把能有效地达到这一目标的活动组织到教学过程中,并用考试来评价达到目标的程度。作为这种“目标·达成·评价”的单位的活动单元便构成了“阶梯型”课程,通过这种课程使有效地传授大量的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变为可能。然而,这种模式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阶梯型”课程的学习经验必然是狭隘的、划一的,评价必然是简单的、一元化的。

    今后,学校教育的单元有必要设计为以“主题·探求·表现”为单位的“登山型”课程。在这种模式中,要创造这样的学习,即设定作为教学内容核心的主题,学生能用多种多样的方式,展开活动的、合作的、探究的学习,并能相互表现和共享学习的成果。

    今天读到这一段,“阶梯型”和“登山型”,我就在反思自己今天课堂中呈现的是哪一种,我发现自己没有跳脱传统授课的“阶梯型”,注重了学生学习的过程,一步步达成我的教学目标,但是对学生而言,其实是一种狭小的,没有喘息的思维过程,依旧被限制,无法真正放开。

    虽然我觉得这个内容我的设计很好,甚至好到感觉这是我上的最享受的一节课,但是也许,我只沉浸在自己的享受之中,没有意识到,我被传统授课的思路影响了。

    但换句话说,我如何在一堂课中,去培养孩子的登山型,如果没有拐杖,他们如何登山呢?我很疑惑,又很清冷,因为自己以为很厉害的设计,依旧是失败的设计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Day 1/100 继续学习,不能妄自尊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mecx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