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仰韶国际拍卖行——中国五大名窑,你真的会鉴赏吗?

仰韶国际拍卖行——中国五大名窑,你真的会鉴赏吗?

作者: 仰韶文化 | 来源:发表于2019-03-04 12:32 被阅读0次

    我国瓷器烧造的历史源远流长,瓷器的种类更是琳琅满目。人们根据瓷器釉质的颜色和纹饰把瓷器主要划分为两大类:色釉瓷和彩绘瓷。彩绘瓷有青花、五彩、斗彩、粉彩、珐琅彩等绚丽的纹饰;而色釉瓷的种类更是纷繁多样,其中有举世闻名的“五大名窑”—定窑、汝窑、官窑、哥窑和钧窑,驰誉古今的磁州窑、耀州窑、龙泉窑等。自唐宋以来的历代制成品,或者成为今日世界各大博物馆中格外珍视的藏品,或者成为私人收藏家谨密收藏把玩的心爱之物。

    在日本皇室,至今还收藏着一只哥窑梅子青冰裂碗,相传是宋代的器物。此碗釉色清雅,釉质细腻坚实,更为难得的是,在釉面挂釉很厚的基础上,釉层中还层层叠叠地分布着大小几乎均等的美丽的“冰裂”纹,如冰似玉,令人见而难忘。据说此碗是历代天皇心爱之物,虽已有所残破,且有很明显的修补痕迹,但还是被日本皇室缜密收藏,代代相传。此碗为何会受到如此重视?原来,制作哥窑冰裂纹瓷器的工艺在宋代以后就已经失传,所以存世的数量非常有限。

    时光荏苒,2001年终于传出一个令人振奋的好消息,通过陶瓷工艺美术师叶小春先生多年的研究和努力,失传近千年的冰裂纹瓷器制造工艺终于得到了恢复,迷人的哥窑珍品的冰裂纹瓷器再现人间,使这个千年古瓷重放异彩从此,现代制瓷工艺中又添一朵奇葩。时间再回溯到北洋军阀统治时期。那时,珍贵文物流散到民间,有很多古董商贩“捡漏”的趣事。据说有一天,个古董小贩正走在东四牌楼北面钱粮胡同的一家宅门前时,有个佣人喊住他,给他看样东西。小贩一看是个瓷碗,里边有猫食,还带股腥味,于是就说:“你这是猫食碗,我不要。”佣人坚持让他看看,告诉他这是个红釉碗,原先这家宅门的老太爷活着时,这碗是放在一个锦匣里的,后来可能是少爷拿去用来喂猫了。

    小贩看到这个碗上有几块红釉,而且还挺好看,就花了两吊钱从那个佣人手里买下了这个碗。后来请人一看,原来是一件宋代钩窑碗。这碗的蓝色乳光比天蓝色淡点儿,比月白色深点儿,釉色美得恰到好处。碗的里外均有几块玫瑰紫色晕斑,恰似晴空中飘荡的形云。细看釉面深层,贴近胎骨上有蚯蚓走泥纹,釉厚胎坚,芝麻酱色的碗外胎底。用手一掂,轻重适宜,无疑是一件宋代钓窑的珍品。后来这碗几经易手,于民国十五年前后,由当时上海集粹阁卖给了一个英国人,价钱是1.5万英镑。国宝从此流落到了异国他乡。以上提到的瓷器都是色釉瓷中的精品,本文将着重介绍色釉瓷中具有代表性的五大名窑—定窑、汝窑、官窑、哥窑和钧窑。

    定窑:“金装定器

    定窑是由唐代曲阳窑发展到宋代而成的,以烧造乳白、牙白釉以及有精细的刻花、划花和印花纹饰的瓷器为主的著名窑场,因属宋代定州而得名。定窑作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其瓷器驰名于世,为当时南北白瓷中的典范。在宋初的《吴越备史》中更有“金装定器”之说。本文由仰韶国际征集部总监大宝LG5252110撰写

    定窑瓷器的胎体颜色微黄,比较坚致,烧成温度不是很高,一般为1150±30C,为未完全烧结(气孔率比较高),这是因为胎土中的氧化铝(AO3)含量高而烧成温度却不高的缘故。但是,在北宋时烧成温度最高可达1320±20℃,气孔率也非常低,只有0.66%-0.99%定窑白瓷的瓷胎中氧化铝的含量非常高,二氧化硅(SiO2)的含量较低,属于典型的高铝质瓷胎。瓷质强度较大而很少龟裂(即开片),胎质坚硬,铿锵有声。同时,宋定窑的透光度也很高,这是因为在氧化气氛烧成条件下,胎体内的碳素容易溢出,从而增加了胎体的透光度。定窑兼烧白釉、黑釉、酱釉(紫定)绿釉等品种的瓷器,以白色釉最多,亦最有特色。定窑白釉在北宋早期白中泛青(以木柴作燃料,烧还原焰),较光亮。北宋中晚期白中泛黄,即俗称的米白色(以煤作燃料,改烧氧化焰),滋润莹泽,形成自身特有的风格。定窑白釉的特点是釉蜡泪痕,即釉在高温下流淌,降温时停止流动而凝结在釉面的蜡泪痕状釉点。滋润莹泽的米白色釉上现出蜡泪痕,这就是典型定窑瓷器的特征。

    定窑瓷器的器型多是碗、盘,枕,炉、孟等日用生活器皿,其他种类器具比较少见。其纹饰在晚唐五代(曲阳窑)以刻花为主,北宋早期则以划花、刻花为主,到了北宋中晚期及南宋(金)就只以印花为主,进而成为定窑的一大特色。定窑印花的特点是:布局严谨,层次分明,线条清晰,工整素雅,密而不乱,讲求对称,且大多印在碗盘的内里。纹饰内容多为花卉(牡丹多,莲、菊等次之),其次为动物,如孔雀、风凰、鹭鸶、鸳鸯、雁、鸭,鱼等等,再次为婴戏图。

    汝窑:“汁水莹厚”

    汝窑传世文物极少(据统计不足百件),其窑址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都未被发现,但文献中关于它的记载却一直未断。明代谷应泰的《博物要览》中形容汝窑瓷器是“其色卵白,汁水莹厚,如堆脂然”。建国后,通过文物考古工作者不懈的努力,终于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找到了窑址,其位置位于河南省宝丰县大营镇清凉寺一带,与其紧邻的临汝县也有部分汝窑窑场。这些地方在宋代属于汝州。汝窑烧造时间为北宋中晚期约20多年的时间,多数精品是专为宫廷烧造的,所以有官窑性质,有人又叫它“汝宫窑妆窑的胎体呈深灰色,极细腻坚致世称“香灰胎”。汝窑瓷器施釉很厚。胎体中的氧化硅(SiO2)含量较低,一般为57%~59%,属于高铝低硅和。这与北方多数的低铝高硅釉青瓷截然不同,而与南方以越窑为代表的青瓷釉比较接近。由此也可看出汝窑与越窑青瓷的关系相当密切,可能在当时曾有过制瓷技术上的沟通。

    如用10倍以上的放大镜观察汝窑瓷器的釉面,会发现和中含有稀疏的气泡,如晨星一般寥寥无几,故古人称之为“寥若晨星”。瓷器的釉色天青(又称粉青),深浅不一,釉质莹润,光泽内含,上有细密开片,俗称“蟹爪纹”。汝窑釉色美似天青,稚质温润如玉,在历代都被视为奇珍异宝。

    汝窑的器型主要是碗、盘,另有洗瓶、尊、四足盆等,均为小件器皿。汝窑器中的精品烧造方式均通体施釉,所谓“裹足支烧”,足、底部用顶点极细小的支钉支烧,支钉痕小如芝麻点、针鼻孔。这些特点文献皆有记载,同时又为出土文物所证实,是鉴定汝窑的关键。除了以上提及这些属于汝窑中的精品(为宫延生产的“贡器”)以外,作为大窑场,汝窑还烧造了更多的供民用的大路货,即商品瓷。这些瓷器的胎质也呈灰色,但是不如贡瓷细密,釉色除天青以外,还有白釉珍珠地刻花(磁州窑系品种)、黑釉褐花、豆绿釉,三彩等,器型也还有枕、炉、罐、钵等较大的瓷器,而且这类产品在数量上要比贡瓷大得多。但提起汝窑,一般都是指那些香灰胎、天青釉、裹足支烧的精品瓷器。

    官窑:瑕疵成金

    官窑素有“旧官”与“新官”的分别,前者指北宋官密,后者指南宋官窑在已有的中国陶瓷史著作中,均把宋代官窑放在特别重要的位置上。

    关于北宋官窑的窑口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存有争议,众说纷纭。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以及世界上一些大的博物馆中,收藏有一些北宋青瓷器,基本特征是釉色以粉青为主,大开片,部分“铁足”,这些特征与北宋汝窑瓷器的特征非常相似。最近,更有人证明所谓的北宋官窑其实就是汝窑,这一论点应该属于比较有说服力的,而且与文献记载和实物特征也比较相符。

    关于南宋官窑,据文献记载,南宋京城临安(今杭州市)有修内司和郊坛下先后两处官窑。经过考古工作者几十年的努力,终于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找到并发掘了位于杭州市风凰山南麓乌龟山的郊坛下官窑。不论是南宋初期还是中晚期,官窑瓷器在胎釉方面的最大特征是气泡与片纹(别称开片或龟裂)。气泡本是陶瓷的缺点,但是在官窑瓷器中,气泡的密集程度真好像聚沫攒珠一样,因而产生种柔和的、含蓄而不刺目的所谓酥油光。

    出现气泡的原因主要是在客的温度上升时,釉和坯体中所含的空气和水分首先逸出而形成的。其他如釉和坯体本身或彼此间在高温中发生化学反应而挥发出碱金属与氧气,也是形成气泡的原因之一。这些气泡使得釉面无光或光泽柔和。当釉处于熔融过程中所产生的气泡被封闭在釉中面凝固时,反而会产生具有底光的白色光泽。官窑中气泡密集的程度不仅对其釉质的鉴赏有着很大的作用,并且也是鉴定文物真伪的重要依据。

    龟裂俗称开片,它的生成主要是胎釉彼此间的膨胀系数不一致而引起的,原来也属于烧成上的缺陷。然面,聪明的古代窑工们却能巧妙地利用它给陶瓷器增加迷人的美感。此种龟裂程度,有的只局限于釉层部分,而未到达坯体上面,有的则是从釉层到坯体都发生隙裂。前者名为“开片”,后者名为“过岗”。这是因为用陶车(辘轳)制作瓷器时,坯体被拉向一方,而在烧窑时或烧成后,坯体中产生一种还原的力量,如果胎釉经受不起这种力量便会出现龟裂现象。此外,还有的由于烧窑时瓷器的某一部位被拉得格外厉害,而另一部分拉得十分无力,其拉力会朝着许多方向活动,致使器物内部所产生的反作用力的方向也很复杂,于是就会产生像官窑那样复杂多变的片纹,而且即使经历若干年仍不断会有新生的片纹出现。

    官窑瓷器的制瓷工艺以轮制为主,个别是手制或模制。在器型方面,数量最多的器型有盘、碗、杯、碟、壶、罐、洗、灯盏等日常用具,另有花觚、香炉、熏炉、花盆、器座、筷子架、琮式瓶等陈设品。

    哥窑:“紫口铁足”

    关于哥富,只见诸于文献的记载,而其窑址却一直没有找到。文献中记载有一种哥窑瓷器,其特征为“土脉细润,制作精细:釉色青,有深浅不同,色深者如粉红,色淡者如米黄,色好者与汝窑相类:有蟹爪纹与紫口铁足”。拿故宫博物院等大博物馆所藏传世哥窑器进行比对印证,其特征与文献所记载的基本相符。其中器物的胎体有浅灰、黑灰,土黄等色,较厚重,和有粉青、月白油灰,青黄,釉层较薄,普遍开有大小片纹,细者叫白圾碎、鱼子纹,有些片纹有深浅不同的颜色,名为“金丝铁线”,器口和器足色较深,名为“紫口铁足”。

    器型有碗、盘、炉、瓶等。时代为南宋和元代。对于这些瓷器,人们对其窑口说法不一,有龙泉窑说,杭州官窑说、景德镇窑说、吉州窑说。还有一种说法指出,传世哥窑器就是南宋修内司官窑,这个观点颇有说服力,但是因为迄今为止考古发现只找到郊坛下官窑,所以这个观点还有待将来的考古工作者进一步的证实。

    以上提及的在皇宫中传承有序的传世哥窑器在一般的博物馆中很难见到,但是倒有一种黑色薄胎,厚和开片,釉的玻璃质较强,普遍有紫口铁足特征,时代从南宋到明代,而以元代为多的称为哥窑的瓷器相对来说比较容易见到。有人认为,这种非宫中的传世品在过去定为“哥窑”瓷器,实则是龙泉县大窑和溪口窑的产品。

    钩窑:“月白清风

    钩窑又作均窑,密址在河南禹县,其中心在禹县城的均台,八卦洞以及神垢镇等处,宋,金时属均州,故此得名(还有一种说法是窑址在均台而得名)钩客在唐代即已生产,但到了宋代规模扩大,产量剧增,形成了特色宋代钩窑瓷胎质不甚细密,多为灰色或褐色。钓的釉一般施釉都较厚而均匀。它之所以闻名于世,是因为其在北宋创造了独具一格的“钧釉”。钩釉是一种具有蓝色乳光、青中泛红的釉,色调有天青、天蓝、月白等多种,古人美其名日“雨过天青”、“月白清风”。

    钩窑在宋代创烧出了一种高温铜红釉,因色泽不同又有朱砂红、胭脂红、海棠红、鸡血红、茄皮紫、玫瑰紫等名称。宋代钩窑还创烧出了一种窑变釉:器面各色釉相互融合、流淌,千变万化。这是在种底色釉上有意酒上其他色釉,经高温烧制而成的。蓝色乳光青中泛红的钩釉红釉(钩红)以及窑变釉是钩窑釉的特征,也是钩窑烧造的一个成就。有时几种釉(主要是钩釉和钩红)同时施用而进行烧造,这种钩瓷就更为难得而倍加名贵。根据化验分析的结果表明,构成钩釉基调的青色,主要是由还原的铁和多少混在釉中的磷酸所生成的乳浊现象组合面成。红色是还原的铜呈胶体状态进入釉中造成的,而紫色则是由红色与青色两者所组成的。

    古人对钩窑瓷器有“夕阳紫翠忽成岚”的赞颂,的确,钩窑瓷器主要是以色取胜,不以纹饰见长。可以说钩窑重釉不重胎,亦不重纹饰。钩窑没有纹饰装饰,但钧的“蚯蚓走泥纹”却十分有名:在釉中有细小弯曲极不规则的看似裂纹的东西。这给钩窑平添了一种自然的美感,是鉴定真伪的一条有力的线索。它的形成是在坯胎挂釉烘干的过程中釉发生裂隙,然后就这样人窑培烧若在其尚未与其他部分的粮充分混合时而使密冷却,就会形成如此的效果。

    宋代钩窑的器形主要是花盆、盆托洗、炉、尊、钵等陈设瓷,大小均有,其中的精品主要是为皇室宫廷烧造的这类精品底部呈芝麻酱色(褐黄色),而且多刻画阴文数码,从一到十不等。据统计,除个别例外都有一定规律,即数目愈大而器物的口径或器身愈小愈低反之则愈大愈高。其中有的在下面还刻有“奉华”或“省符”二字,乃是宋时宫廷之物。另有一些后来补刻“重华宫”“钟粹宫”“景阳宫”、“养心殿”等字样者,则是清代皇宫所用,现在故宫内尚有档可查。由此足见其流传有序,历代珍藏非同一般。

    瓷器的发展史是文化与科技结合发展的一个缩影,而瓷器本身呈现出的美丽和其中所包含的工艺和技术的辉煌成就更是令人折服。五大名窑只是我国异彩纷量的瓷器发展历史长河中的一个代表,它们是火中的艺术,是人类的瑰宝,更是我们每个中国人为之骄傲的国粹。

    仰韶国际拍卖行早期在香港从事典当行起家,其中珠宝,古玩,黄金饰品,汽车,房产评估在业界享誉颇高。近些年在国际艺术品拍卖界披襟斩棘取得了不菲的成绩。随着收藏的普遍,越来越多的藏家找到仰韶国际寻求合作,在不断的实践中也积累了大量的鉴定评估经验。以上就是鉴别中国五大名窑的秘诀和要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仰韶国际拍卖行——中国五大名窑,你真的会鉴赏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mgbu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