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真他妈中国人”——《马伯乐》杂感

“真他妈中国人”——《马伯乐》杂感

作者: 21037376a65d | 来源:发表于2019-12-14 18:47 被阅读0次

    《马伯乐》一书是萧红的绝笔之作,《马伯乐》不同于萧红之前《呼兰河传》《生死场》之类的群像式的小说作品,通过一个阿q式的中产阶级人物马伯乐的逃难故事,展现了萧红新的文学风格的尝试,也从故事中体现了萧红对当时社会一些现象的犀利讽刺。

    就人物塑造来看,马伯乐这个人物身上带有鲁迅笔下阿Q的影子,这种精神安慰式的悲观主义者,总是能够在糟糕的环境下幻想到更糟糕的情况来给此刻的自己心理安慰。在他身上展现的是一种自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软弱和自私,马伯乐爱自己超过任何一个人,却常常将自己置于高尚者的自我幻想里面,而展现出一种可笑的悲天悯人的自怜情怀。他作为一个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他总觉得在战乱的时代,该用笔杆写出一些有力量话语,但实际上他做不到,他沉浸在自己舒适圈里面,他懒惰他依附他软弱,他不能设身处地地去了解社会上的正真苦难,在自己的幻想中无病呻吟。他好像觉得自己似乎是一个智者,在上海的时候,他总是在想“都要逃难了,这些人还没个准备。””马伯乐看了这一现象,就更悲哀了起来,回到家里,住在床上一躺,想起国家家事没有一样得以解决的。”“人生是痛苦的、、”“斗争是痛苦的、、”这时候马伯乐的悲观哲学又派上了用场。这是萧红对与资产阶级软弱知识分子的讽刺。这种智慧和软弱的对比,其实更突出了马伯乐一类人的丑陋可笑。

    马伯乐的父亲,虽然说在文章中着色不多,但是还似可以看到一种可笑的资本家形象,“马伯乐的父亲,本是纯粹的中国老头,穿着古铜色的大团花长袍、、、但是他也学着说外国话,当地教会的那些外国朋友来他家里,那老头就把佣人叫成boy、、、”“凡外国的什么都好,外国的小孩是胖的,外国的女人是能干的,外国的玻璃杯是结实的,外国的毛织品有多好、、、”这一种崇洋媚外的形象,也是萧红对那个时代的观察,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不论是资产阶级还是平民阶级,都对自己的国家失去信心,外国的强大自鸦片战争以来的坚船利炮带来的国耻和压迫就让中国人对外国产生一种对强者的谄媚和敬畏感。虽然马伯乐一家的行为,是作为讽刺的笔调出现的,但是作品的意义对当今还是有警醒作用,为什么会对外国产生一种盲目的崇拜,今日好像也有这种现象产生,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国家自信力是一个重要的事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真他妈中国人”——《马伯乐》杂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mhhn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