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重温《敦刻尔克》:心怀希望的每个人都是英雄

重温《敦刻尔克》:心怀希望的每个人都是英雄

作者: skyonly | 来源:发表于2021-04-06 16:53 被阅读0次

    今天重温《敦刻尔克》面对已知的结局和情节,这次看完我反而有些感动。这部电影是改编于真二战时期“敦刻尔克大撤退”的真实事件。当时英法联军被敌军逼至敦刻尔克的海岸,当时丘吉尔要求至少要撤退3万英军回到英国。但面对敌军的海陆空三方压力,撤退变得困难重重。

    这部电影的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他曾拍摄过《记忆碎片》、《蝙蝠侠》、《盗梦空间》等多部影片,并斩获多项大奖。在电影界流行着这样一句话,“诺兰出品,必属精品。”据说导演的祖父是飞机的领航员,在二战时牺牲,被葬在法国。诺兰在年轻的时候曾和朋友乘船走过该路线,当时因为天气原因,他们整整走了19个小时。而在战争中撤退几十万士兵难度可想而知。可以说从那时起,诺兰就想拍一部关于“敦刻尔克”的电影了。但那时的诺兰并不具备拍这样一部影片的能力,那年是1995年,而诺兰才24岁。直到2017年这部电影上映,可以说诺兰筹备了22年。

    这本电影最与众不同的是他采用了三条叙事线,海岸上是一周,海上是一天,空中是一个小时,这三条在最后一个小时交织在一起。这种独特的叙事方式像切蛋糕一样,让我们清晰的看到每一层的纹理。

    电影开篇就是几个被击散的兵士游荡在敦刻尔克的街道上,突然而来的枪声追击着几个人。只有一人活着跑过法军的防线跑到了敦刻尔克的海滩上。而此时敦刻尔克的沙滩上聚集的几十万人,码头上却只有一艘驱逐舰,大家排着队等待上船。这是一周的那条线。

    英国的海岸边,为了营救这些士兵,则是所有能征用的船只都征用了。开着自家游艇来营救的道森三人充满使命感的普通百姓,这是一天这条线。

    在海上几只飞机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与德军的飞机激战。则是一小时的线。

    三条线为着一个目的,“发电机计划”敦刻尔克大撤退。事实上敦刻尔克的海岸线上有英法联军还有比利时的军队,有着十个师的兵力。这十个师前有德军,后有大海,等于被逼到了死角。而德军把这十个师逼到这里准备一举歼灭。最初的几天德军是采用空中轰炸,但是因为是沙地,炮弹落在地面,因为有沙子的缓冲,产生的伤亡不大。但是却击沉了英军的三只驱逐舰,这就给撤退带来了难度,那个混在英国士兵中的法国士兵第一次乘坐的驱逐舰还没离开防波堤就被击沉了,而他们乘坐的第二艘驱逐舰则在海上也被击沉了,他们被冲向了一处海岸线。在这个海岸线上,有一个士兵觉得失去了希望,走向海里自杀了。而另一边其中有一人说涨潮了,另外一人说你怎么知道。那人又说,因为海里的尸体开始漂过来了。于是一些士兵躲进了搁浅的船里,等待涨潮船漂出去。没有比失去希望更可怕的事了,有人选择寻找希望,有人则走进了海里。

    在船上的道森三人救起来的第一个人要求他们立刻调转航向回英国,道森拒绝了。那个被炸的吓怕了的士兵说,你该在家待着。道森说,我这个年纪的人挑起的战争,为什么要让年轻人送命。那个士兵在和船长抢夺船舵的时候,失手打死了道森儿子的好友。在他们返回英国后,那个士兵曾回过头去看船长,但什么也没说就走了。在以后的人生里,除去战争的阴影,他还将背上因为他的懦弱害死一个年轻人的愧疚感。这个士兵缩在角落不关心任何人的情景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而在空中与德军搏击的那两架飞机,更是英勇无比,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需要立刻作出判断时刻,两人都没有犹豫,把生死置之度外,直到飞机没有的最后一刻还击落德军的一架飞机。最后那一个飞行员被德军俘虏,很多人都说,为什么不选择落在海上至少还能逃生。而我看过最合理的解释则是,他离敦刻尔克的海岸线太近,如果降落在海上,被德军打捞后拿去研究,那么英国的飞机技术等于摊在了德国面前。

    在返回英国后,士兵们从船上下来。一路上有人准备毛毯,有人准备热茶,有人准备吃的。不断有人欢迎他们,但其中一个士兵对欢迎他们的人说“我们只是活下来了而已”。那人回应他,那也很好。原本丘吉尔计划撤退3万人,实际上这次撤退了33.5万人。这些士兵对战争而言撤退是战败羞耻的事,但是敦刻尔克撤退活着回来的士兵对英国来说就是希望。

    比起那些因为两次沉船就走向大海的士兵来说,心怀希望的每个人都是英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重温《敦刻尔克》:心怀希望的每个人都是英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mhjk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