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理
为什么你总是充满了无力感?

为什么你总是充满了无力感?

作者: 时光醉了 | 来源:发表于2018-04-23 15:22 被阅读0次

    为什么你总是充满了无力感?

    谨以此篇,送给智慧温润的米杉老师,感谢他的导引与启迪;送给我可爱乐学的同学们,感谢Ta们的陪伴与鼓励,未来或是永久,在心灵成长的路上,我们相互滋养并茁壮。


    为什么你总是充满了无力感?

    1. 抱怨与无力

    在影片《美食、祈祷和恋爱》里,莉兹是一位三十多岁的记者和小说家。

    某天深夜,她忽然发现,枕边人越来越无趣,工作越来越乏味,内心也越来越无力,感觉自己像一个被挟裹的蚕蛹,任由生活推来搡去,不得不去做一些不想做的事,不得不去见一些不想见的人。

    其实,在我们身边,就会经常听到这样的声音:

    “我不得不工作”

    “我不得不挣钱”

    “我不得不做饭”

    “我不得不运动”

    “我不得不出差”

    “我不得不带孩子”

    “我不得不买护肤品”

    “我不得不花老公的钱”

    ......

    等等,诸如此类的表达。

    如果你稍有留意,就会发现顺着“不得不”下来的,是许多的牢骚与怨怼。

    说这些话的人,要么不认为自己有什么不对,总是指责外界与他人;要么认识到自己有不足,陷入自责的泥潭无法走出;要么宣泄一通,继续待在现状中。

    细细品味,这些“不得不”的背后,隐含的是无奈与无助,实际上也是无力感的透露。

    那么,问题来了:

    为什么有一些人总是充满了无力感呢?

    2. 受害与转换

    答案是:这些人的“受害者意识”在作祟。

    所谓受害者意识,简单来说,就是指一个人处于痛苦怀疑、消极无力的意识状态。

    “受害者”的内心总是出现这些负性词语:否定、怀疑、黑暗、沉重、痛苦、恐惧、需要、评判、比较、不满意、不高兴,等等。

    这些“受害者”要么沉溺过去,要么幻想未来,唯独不接纳当下。

    殊不知,周围的世界就如同一面镜子一样,会做出类似的回应, 这就是吸引力法则,即相似的事物之间会相互影响、相互吸引。

    比如,你去想某件不开心的事情之后,就越想越不开心。这是因为,当你持续一种想法时,吸引力法则会立刻带来更多同类的思想给你,或许,仅仅是几分钟的时间,你就引出了那么多同类的不愉快的思想,于是,越想越烦,状况就越来越糟糕。

    比如,当你觉得你的工作让你很难受、很憋屈、很压抑的时候,你传递给外在世界的就是难受、憋屈和压抑,外在世界也会把诸如此类的景象反射给你,也就是说,你所吸引的就是你所传递出去的。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我们的宇宙是一个巨大的、微妙而深奥的系统,有时一些事情的发生貌似极其偶然或意外,其实不然,这些事件同样是系统的一部分,同样遵循着平衡与责任的能量定律,同样遵循着自我创造与反射的过程。”

    在这个系统中,最核心的部分,就是你,而对于你来说,最核心的部分就是思想,因此,最能让吸引力法则起作用的,就是——你的思想。

    “思想具有它自己的磁性和频率,当你思考时,那些思想就会发送到宇宙空间,它们会像磁铁一般,吸引所有相同频率的同类事物。”

    “而所有发出的思想,都会回到源头,那个源头,就是你。”

    再比如,当你的内心不愉快、没有爱的时候,所体验到的都是伤感或挫败,你可能就像个受伤的小孩一样,蜷缩在黑暗的躯壳里,满满的都是负面情绪,你把悲观给世界,世界回你以悲观。

    如此循环下去,越来越多的负面情绪席卷着你,让你觉得自己可怜孤独,然后哀怨无助,然后到处倾诉,再然后你就长成了“祥林嫂”的眉目。

    够啦,到如今,这种“受害者”的模样,是时候转换了。

    3. 责任与选择

    接下来,请直面“责任”与“选择”。

    先和“责任”说哈喽,并握握小手吧。

    责任,就是一种完全处在个人内在力量空间的态度。

    也就是说,一个负责任的人拥有Ta自己的思想和感受,不会为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指责任何人。

    再和“选择”说哈喽 ,并握握小手吧。

    选择,就是为自己做出选取和决定。

    也就是说,我们拥有是成为一个负责的人还是一个受害者的选择。

    这个选择权只有你自己来掌控,任何他人都无法替代或夺取。

    请你静下心来,想想这句话:不论我们做了什么,也不论发生了什么,总是我们的选择决定着我们的所思、所想、所做、所为。

    可能你会反驳:我并没有选择在这里,我并没有要求出生,我并不能选择我的父母,我并没有选择这么胖、这么丑、这么孤单,等等,等等。

    我想插一句:亲爱的,不要钻牛角尖,钻到最后,死的不牛,而是你自己。

    再回头看看,责任是什么?

    责任,意味着不论发生怎样的情况,甚至当我们并不能完全理解某些事情时,我们依然敞开面对所有的现实,这是一个负责任的人必须做出的选择,而逃避只能让你更加无力。

    最为重要的是,我们经历和体验事物的方式取决于我们自己。比如,我们是如何思考事情的?我们是如何感受事情的?我们是如何做出行动的?

    好像很蒙圈儿,是吧?

    举个栗子——

    请分别体验下面两组话:

    (1)

    . “当你忽视我的存在时,我感到很愤怒。”

    . “当你忽视我的存在时,我选择感到很愤怒。”

    (2)

    . “当你那样做时,你伤害了我。”

    . “当你那样做时,我选择感到受伤害。”

    这其中有区别吗?当然有。

    在每组的第一句话中,你是他人的一个受害者;在每组的第二句话中,你认识到你自身做出了创造性的选择。

    当你知道是你在选择时,你就会感觉有力量,你知道你能够对此做一些事情,你能够选择一个不同的情绪反应。

    你可以选择呼吸并放松,或者你也可以选择自省:是我内在的什么让我感觉愤怒或受伤?或者你也可以有其他的行为选择。

    诸如此类,你是选择第一句还是第二句?是选择受害者还是负责任的创造者?这是个很有意思的思考哦。

    当你将“受害者意识”转化为“负责任的立场”时,你会觉得:

    “我总有一个选择。”

    “不论我看到、想到、感受到什么,都是我选择看到、想到、感受到的。”

    “在我感觉糟糕时,我知道我可以对此做些什么。”

    “自责会使我丢弃我的力量。”

    “没有对与错,只有经历和体验。”

    “我是我自身现实的创造者。”

    你可能觉得,这不就是换了一下表达方式嘛,现实中的冲突与矛盾依然还在那里呀?   

    拜托,你若是真想让自己拥有力量的话,请亮出你的诚意  让自己静一静,做一下练习:

    . 想一件你并不喜欢,但不得不去做的事情....感觉这种无力。

    . 现在再说一遍,用“我选择”来代替“我不得不”,感觉这种差别。

    接下来,我想问你:

    . 如果你不做这件事(你“不得不”做的...),会发生什么呢?

    . 你想要如此吗?

    . 所以,你做了什么?(你可能会说“我做了这件事啊”)...看,你选择这样!你总是在选择,不论你做什么,都是你选择去做的!

    当你认识到现实就是你自己选择的结果时,你就会明白,是你的内在世界创造了你的外在世界,你是你现实的百分之百的创造者,你也会因此而变得平和与接纳。

    如果你还是无动于衷的话,那我选择把“上帝求你买彩票”的故事甩给你。

    从前,有一个人,经常去向上帝祈祷,请求早点让他中大奖,无数次的祈祷之后,上帝都快被他给求崩溃了,终于某一天,上帝忍不住开口道:孩子,你要是真想让我帮你中大奖的话,我求求你先去买张彩票吧。

    也就是说,从现在开始,去付诸行动吧。

    或敞开自我,或感受内在,或接纳当下,或学会取舍,或担负职责。

    在你拒绝做一个受害者,而选择做负责任的创造者的时候,你已经开启了你的逆袭之旅,恭喜你。

    4.  资源与唤醒

    当你的内心是平和与接纳的时候,意味着你选择了“平和”与“接纳”,意味着你回到了那个充满信任和喜悦的内在空间,那是个可以感受到“一切都很美好”的地方。

    这就是我们的“内在父母”,它是以心灵为中心的爱与信心的内在空间,它所呈现的是:当下、智慧、认可、明亮、快乐、满意、我能够、无条件、创造者,等等,一切温暖和正向的资源。

    一旦你和这些内在资源保持联结,你会感到有力和安全,并能够从中获得行动的指引。

    有一位女友跟我分享说:

    “自从明白了这些之后,我没了抱怨和不开心,特别体现在婆媳关系上,十多年的积怨和不痛快化为乌有。”

    “我愿意站在她的立场解决问题,所有这些年的怨恨没有了,我自己很开心,也愿意主动叫她,跟她说话。”

    “我发现了自己的这个改变,老公也发现了,我们都很开心。”

    “我知道了,这正是我收拾好自己的心情,改变了自己看问题的视角才有的结果,从无力到有力,我的内在资源被无声唤醒了。”

    是的,其实,资源和力量原本就在你的身体里,它时刻都在听候着你的感应与召唤。

    5. 探索与收获

    让我们再把目光转向莉兹。

    第二天上午,来到办公室,她对女友说:你知道吗?我每天早上醒来,连一点热情、火花和信仰都没有,我觉的这很糟糕,我很害怕,这比死还惨,我难道要成为这样的人吗?

    女友说:这是常事啊,人们往往会在相识、相爱、结婚之后,突然有一天觉得这并不是Ta们想要的,于是Ta们低落、沮丧,因为Ta们无法搞清楚状况。

    莉兹说:我不是在搞清楚状况,我要的是改变,我想去一个能够做自己的地方,说一些想说的话,做一些想做的事,而在此之前,我从来没有时间来整理自己。

    于是,她办了休假手续,暂停工作、离开了他和那个家,去那些能让她再次悸动的地方,在她看来,能够远离“不得不”、疗愈心灵、寻找自我的最佳方式就是:出、去、浪。

    她去了意大利、印度和巴厘岛。

    在意大利,她吃遍了各种美食,交到了新朋友,但依然心事重重。

    在印度,她静默、冥想、打坐,但总是无法保持平静。

    理查德告诉她:

    “请装点你的心灵,你必须学会挑选你的想法,如同挑选你每天的服装,而这种能力完全可以培养。”

    “你来这里渴求掌控自己的人生,那就从心灵下手吧,那才是你该尝试掌控的,如果你不能掌控你的想法,你将永远陷入困境。”

    她说:我还是很想念他。

    理查德说:

    “那就去想他,每次想到他就给他指引和关爱,然后放下。”

    “如果你能清理出心中失败婚姻的空间,你就拥有打开一扇门的灵性,知道宇宙会怎么做吗?神就会涌入,会用更多你梦寐以求的爱将你填满。”

    她问:悲伤什么时候结束?

    理查德说:你得修行、冥想并实行无私服务,最重要的,每早吟诵古鲁梵歌。

    她说:我就是无法做到吟诵古鲁梵歌,我感觉不到奉献。

    理查德说:奉献就是爱,挑个人或事物作为奉献对象,不一定是精神导师,对她而言谁都可以,而收获者却是你。

    她说:我在等待他的原谅,等待他来解放我。

    理查德说: 等他原谅,你根本就是浪费时间, 你要自己原谅自己。

    她说:没那么容易。

    于是,她再次来到了巴厘岛,又见到了智者赖爷。

    上次见到赖爷时,赖爷给了她一张图,并告诉她:要脚踏实地,宛如你有四条腿,那样你就能立身于这个世界,还有,不要通过头脑观看世界,要通过你的心观看,那样你才会认识神。

    为什么你总是充满了无力感?

    这一次赖爷告诉她:除了打坐、冥想之外,还要微笑,脸微笑、心微笑,甚至让你的肝脏也微笑。

    终于,历经曲折,在不断的自我探索中,莉兹不再否定、疑虑与抗拒,而是选择了接纳、快乐与信任,从而收获了崭新的生活和爱情。

    6. 力量与向往

    或许,不是每一个“无力者”都能像莉兹那样洒脱外出、受智者启悟、找到前行的路。

    没关系,你可依自己的生活节奏去转化“无力感”,去呼吸感受,去觉察自我,去做情绪处理,让爱与光明从内心慢慢浮出,当你的内心是爱与光明的时候,你的周围也将被爱与光明所笼罩,这就是力量的体现。

    我还想告诉你,你的力量不在别处,就在你的身体里,它是“以心灵为中心的爱与信心的内在空间”,它是你的“内在父母”,当你遇到挫败困苦时,你要和它保持联结,它会无条件的给予你平和与快乐、热情与信心。

    总之,是要继续“无力”,还是要变得“有力”,都由你来决定和选择。

    突然觉得,人啊,不是在“无力感”中灭亡,就是在“无力感”中重生,哈哈。

    最后再说一句: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你对力量的向往。

    嘿嘿,共勉,呈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为什么你总是充满了无力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mhll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