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做什么,总结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和成长的步骤,经常给自己总结,会有助于更好的成长和发现自己的问题,能让自己少走一些弯路。
这一个多月下来,我觉得是进入了我的写作突飞猛进的时期,因为从来没有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写那么多字。前前后后平均有一天一篇文章的量,每篇文章大概1000字左右。想到最近的输出量真的有不少,也是因为前段时间自己的输入不少,不算是很多,但输入的质量却是比以前高很多。除了平常的输入方式:看微博、微信公众号、各大资讯平台之外,近两三个月有持续在听樊登老师的读书会。
樊登老师的初心是要帮助3亿国人养成阅读习惯,每年阅读50本书。大概3个月的时间,我前后听了接近24本书了,听书的吸收效果肯定没有看纸质书那样一字一句的看进脑子里高效。但听樊登读书能真正充分利用了我很多碎片时间,特别是短途开车的时间。因为工作性质的原因,经常要一个人短途开车1-2个小时,以前这样的时间都是收音机里播放歌曲,一段路程大概就是一个歌单20首歌左右。刚好樊登老师讲的书大部分都是40-50分钟,经常能在一段路程里能听完一本书的内容。
我是很喜欢樊登老师的解读,他的解读里加入了很多自己对那些观点的理解,也加上了很多自己身边的事例,所以非常贴近生活。就是这样的方式,大大增加了我短时间内的输入量,每一本书不需要把整本书的内容都记得,不需要把整本书的内容都理解,每一本书内都有不下3个主题和观点,我能理解和接收到一个观点,我觉得我花的那50分钟的碎片时间就值得了。而且在这个过程当中,我真的听到了一些很特别,从来没有听过的资讯,受益匪浅。最近听到《扫除道》,就很有这种感觉。输入量增加了,输出量和输出的速度也会随着增加。
还有一个比较明显有进步的地方是我的文章逻辑和排列有了很明显的提升。我最快的是能在不到1个小时内,写完一篇1000+的文章,而且对每一段文字摆放位置和意义都概括得非常清晰。在写文章的时候也非常清晰需要什么素材,什么要素,能在短时间内整合好文章需要的结构。当然,我想表达的是我对文章的铺排开始有一定的要求和感觉,而不再是完全凭感觉,让我的作品真正出炉的时候是越来越有味道,而不再是像学生时期的作文那样。
最近有个新突破就是在开始筹备我的公众号,开始修改朋友投上来的稿件。公众号的基础就是文章成品,因为能真正留住读者的肯定不是漂亮的图片,不是推广活动,而是文案、文章内容有读下去的价值,才能不断吸引粉丝。最近每跟朋友小聚都会鼓励他们去写作,只要有那么一点点意愿的朋友,我都会鼓励他们投稿我的公众号,我希望我的公众内容会更丰富一些,风格多样化一些。开始有收到朋友发过来的文章,我就开始了我的改稿工作,能从一个读者身份去看写手的文字,要修改起来好像比我自己写的更清晰,因为旁观者清。修改文章的过程,也是一个写作提升的过程,这个过程一定要开放性,不能只按自己的思路去改,要客观地让文章能表达清楚主题和观点。
写作其实不需要什么花哨技巧,但能坚持下来就感受很奇妙,不需要每天都写作,但要每天都保持写作的思维,对于任何一件事情都要考虑怎么表达出来更让人接受,想着想着就能顺畅写出来了,写着写着就巧妙表达出来了,继续坚持写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