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丨《我在未来等你》:这是中国人自己的青春剧
文 | 居澄妙书
“Hello where are you?我很想,说声谢谢。17岁的昨天,带我前往每个明天。”
这是“不老男神”钟汉良最近新出的一首ost,名字叫做《嘿,你还好吗》,词作者不是别人,正是近期热播剧《我在未来等你》的原小说作者兼该剧监制刘同。
中国式青春剧《我在未来等你》根据知名青年作家刘同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了37岁的“中年废材”大学老师郝回归,平日里一地鸡毛式的生活,让他心生悔意想要回到过去重塑自己,不料却误打误撞地成为17岁的自己——刘大志高中班主任的人生重启故事。
此次,原小说作者兼监制刘同、导演薛凌,在秉承将现实主义落地的创作原则下,重现了每一个人对17岁青春年少的怀念与追忆。通过17岁“正经历”和37岁“回首望”的双视角叙事,展现了无名之辈最切实的青春遗憾和人生反省。整部剧不再满足于对青春之殇的单纯表达,更多地是把重心放在向观众们传递生活中的种种温暖与美好上。
中国式青春向阳物语
“从格局框架上讲,我们就是想拍一部中国人自己的青春剧。”采访过程中,刘同、薛凌两人斩钉截铁地对记者说。
近年来,当以“明媚的忧伤”为显性标志的青春疼痛文学与广大受众渐行渐远,伴随着《匆匆那年》《最好的我们》《一起同过窗》《你好,旧时光》《忽而今夏》等为代表的青春佳作“横空出世”,校园青春剧火了。而后,越来越多的青春剧,开始逐渐打破传统偶像剧“疼痛”枷锁的桎梏,摆脱狗血的固化模式,宣告进入主打烟火气的「青春剧+」下半场。
这其中,在播的成长治愈系话题剧《我在未来等你》,依靠“双视角叙事”标新立异,成功打造了中国式的青春向阳物语。
17岁刘大志的“正经历”,在跨越时空障碍的基础上,是对每一个历经青春期懵懂与迷茫的你我走向成熟的最佳诠释;37岁郝回归的“回首望”,将成长的遗憾变成人生的反思,“中年废材”最终学会与过去的自己握手言和。
“与过往青春剧相比,我觉得我们这部剧的最大亮点,就是双视角叙事。37岁的郝回归穿越回1998年,遇见17岁的自己刘大志,两个人共处一个时空互相改造。”刘同如是说。
中国人讲中国故事,创作者要进入现实生活中去找寻影视作品中的原型人物或真实故事。《我在未来等你》影视化的创作灵感,恰好来源于刘同《谁的青春不迷茫》中自己的日记。剧中主人公的一些经历,更有他生活中的一些影子。
从当下市场环境和普通观众需求来说,以青春为蓝本的中国故事,是符合时代趋势的,也是有怀旧情怀在里面的。参考近些年的国产电影市场,《战狼2》《红海行动》《我不是药神》等票房大卖的影片,都是中国人讲中国故事。唯一的不同,就是立意点差异。
如果说刘大志、陈小武是生活中“不完美小孩”的化身,那么王微笑、陈桐就是身边家长口中“别人家的孩子”。你看刘大志学习成绩不够好,也喜欢偶尔耍些小聪明,会给郝回归送注了泻药的饺子,“整蛊”自己的新班主任。也会因为自己心中的女神王微笑与高冷学霸陈桐的暧昧互动,而吃闷醋……刘大志对郝回归的种种恶作剧,对王微笑的暗生情愫,可以说是学生时代的我们与自己任课老师相处的一个缩影,也是对很多“不完美小孩”青春期成长困境的全方位还原。
在今年的国剧市场中,小人物的群像戏,可谓风光无限。《都挺好》和《长安十二时辰》把小人物作为主人公,分别撑起了现代剧与古装戏口碑热度的半边天。《我在未来等你》也是,小人物戏与群像戏兼备。剧中几位主人公的家庭故事,既是中国式家庭群像戏的生动呈现,也是小人物酸甜苦辣生活的直观表达。
可以说,绝大多数人都能从刘大志、王微笑、陈小武等为代表的几组家庭中,找到自己所在家庭的影子。比如郝铁梅因为担心影响大志,把儿子外公离开的消息先瞒了下来,这是站在父母的角度对自己孩子爱的表达。微笑在很小的时候失去了妈妈,一直故作懂事地长大。爸爸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怕找后妈让自己女儿受委屈。父女间的这种无声陪伴,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亲情。陈小武作为家里唯一的长子,原生家庭的不幸让他无法像普通小孩一样无忧无虑的成长,17岁这年陈小武退学。
剧组特意将拍摄地选在了刘同的老家郴州,涉及的老城区基本保留着1998年原有的样貌。小到一本《当代歌坛》、一个卖臭豆腐的老太太,大到一场徐怀钰的演唱会、一次公示考试排名对学生自尊心的影响……无时无刻不是对中国人成长环境的高度还原。
以上种种,瞬间将中国式的青春剧立住了。
说起整部剧的基调,是那种温馨又搞笑的。尽管前面笑得有多厉害,后面哭得就有多惨,但《我在未来等你》还是想传递给观众一种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所有青春里的遗憾不是你做错了什么,而是你没做什么。青春正当时,只要你放手一搏了,就不会留有遗憾,所谓的错了就更不算什么了。
bgm正青春,合理改编最动人
这几天,朋友圈和微博几乎都被一个人刷屏,那就是周杰伦。9月16日晚上11点,周杰伦最新单曲《说好不哭》腾讯音乐独家上线,QQ音乐服务器一度因此宕机。一代人的青春符号,杀伤力还如此之大,毕竟他的歌里有我们每一个人的年少回忆。
“我认为音乐与剧一定是密不可分的,所以你真要我说我们与别的青春剧有什么不同,那一定是音乐。”谈起剧中的bgm,刘同这样告诉记者。
刘同表示,光线负责音乐的同事专门为《我在未来等你》制作了48首ost,最终由国际首席爱乐乐团17位乐手在录音棚通过乐器实奏高质量、超水准地录制完成。比如,第一集郝回归与刘大志初次相遇时的背景音乐,就是向魂斗罗致敬的电子乐,是主创团队对每一个人青葱岁月的另一种致敬。
现如今,一部影视作品中,多元化的ost似乎已经成为一种标配。此次,《我在未来等你》也不甘落后,光原创歌曲就高达12首,借由音乐将众主人公的关系一一道明不说,演唱歌手也足够吸睛,包括钟汉良演唱的人生主题曲《嘿,你还好吗》,周深的暗恋主题曲《避难所》,费启鸣的17岁主题曲《刘大志的歌》等。
在众多的演唱歌手中,有一个人不得不提,他就是刘同17岁时的偶像——钟汉良,其实现在也是。聊到钟汉良时,刘同这样说道:“钟汉良是我17岁时最喜欢的唱跳歌手,他真的是我的整个青春了。”
眼尖的观众会发现,钟汉良的这首《嘿,你还好吗》,填词人就是刘同本人。说起歌曲的由来,刘同强调,之所以想做这样的人生主题曲,希望经由钟汉良之口,想对每一个过去的自己说一声谢谢。同时,也想告诉大家,其实人生很长,只要我们拼尽全力默默向前,风景将会慢慢出现。当然,小太阳钟汉良本身的榜样作用,也给予了刘同本人成长路上披荆斩棘的无限力量。
为了渲染90年代的氛围,《我在未来等你》还购买了24首怀旧金曲的版权,这其中不乏《爱》《朋友别哭》《天意》《友情岁月》等耳熟能详的经典名曲,刘同戏称“是和制片人吵赢后得来的”。
垂直细分、将现实主义进行到底的「青春剧+」,是当下国产青春剧成功破圈的一大黄金法则。开播至今,《我在未来等你》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与喜爱,原因之一就是接地气的合理改编。
第一集郝回归在游戏厅发泄情绪,意外穿越回1998年的特别方式,是编剧们在推动情节发展上设定的一个小巧思。薛凌认为,郝回归回到过去重走青春的过程,就像重打一个游戏的二周目。37岁的郝回归没有办法阻止怪兽出现,也无法改变任何人生关卡。但这次不同的是,他身边有了另一个自己——17岁的刘大志。上述剧情虽与原著小说有些出入,但从整体上看,改编得并不突兀。
谭晓婉这一人物角色的添加,是推动剧情发展的助燃剂。身为郝回归在回来世界里的唯一好友,在1998年的这一时空里,郝回归不可能是没有朋友的人。随着后面剧情渐入佳境,谭晓婉更像是郝回归的心理治疗师,及时疏导、排解自己好友生活与工作中的郁闷心情和各种压力。
努力100分的team,感谢遇见每一个你
在采访之初,记者让刘同和薛凌给自己在《我在未来等你》这个项目上的表现打分,两人不约而同地打出了“努力的100分”。言外之意是,倒不是说这部剧有多好,而想说整个主创团队足够用心与努力。
“我就是个打杂的,啥都做。”刘同笑着形容自己在主创团队里的工作担当。玩笑归玩笑,实际上,《我在未来等你》从筹备到播出,刘同既是原著小说的作者,也是整部剧的联合出品人及监制,身份多担。
当记者问到哪一个身份更让刘同费心时,他这样解释:“其实都差不多。先说原著小说作者,当你用心把架子搭建好之后,这一身份就被暂且搁置了。接着就要开始写剧本了,就要开始谈判了。这其中,去跟磨铁谈判,去和爱奇艺谈判,去找演员,去聊片酬,说白了就是一个商业博弈的过程。这些都解决完了,出品人的身份就短暂消失了。监制的话,最开始想找别人来做,但没找到,万般无奈下,只能自己扑在那里弄。这时候要每天带着编剧开会,还要给他们订饭。”
除此之外,刘同还补充说:“比方说现在,我觉得最难的事情是,每天要跟制作团队、演员团队了解我们剧的具体播出情况,去和大家商定接下来的宣传策略等。所以说,当前最重要的是,如何与每个人在有限时间内,进行高效沟通。”
采访当日,比起双鱼座刘同的能说会道,射手座的薛凌显得有些许安静。临近结尾了解到,因为结束之后薛凌马上要在自己的母校西南大学进行《我在未来等你》的校园放映见面会,难免会紧张。
薛凌会和记者打趣地说:“文字上自己可能会有多说一点的能力。”翻开他的个人微博,“非著名导演薛凌”的微博ID,才多了几分射手座该有的调皮。四百五十多条的更新里,尽管在与别人的互动中,会偶尔自嘲就要写不出段子了,但文艺青年的形象还是挺深入人心的。
《我在未来等你》是薛凌执导的第一部电视剧,因为之前没有拍过长片,所以拍摄过程中难免会受到一些质疑。面对四面八方不同的声音,薛凌选择用“撕掉标签”的方法来化解。尽管难熬,好在有信任的人陪他一起。他也始终坚信,拿到好的成绩,做出好的作品,就是对质疑他的人的最好反击。即使最后失败了,像陈小武一样是最后一名,那也无妨,起码包括自己在内的团队努力过了,我们态度是认真的。
“我们不是为了让观众看剧中主人公如何谈恋爱,而是想每个人追完剧后,能够引起共鸣,充分意识到那个别人眼中不太厉害的自己,其实是很厉害的。也希望大家能够重新找回自己17岁时的那份单纯、热血与勇气。”这是薛凌所认为的《我在未来等你》的独特标签。
关于剧中的两位主演,李光洁与费启鸣留给刘同、薛凌两人的印象是难忘的。戏骨李光洁除了在演技上保持惯有地稳定发挥,在《我在未来等你》这部戏中,与过往的硬汉形象有所突破,是出演角色中幽默感最足的一次,还将郝回归这一人物的尴尬与窘迫展现得淋漓尽致。
至于费启鸣,让人抛弃对网红偏见的同时,对角色本身的敏感,拍戏时忘我的投入,使与他对戏的几位经验老到的演员,比如李光洁、方晓莉、刘涛,都不敢相信《我在未来等你》是费启鸣的处女作。
薛凌在自己的微博上有提到,《我在未来等你》的其他主创,总制片人是做过电影《左耳》《嫌疑人X的献身》的李传龙,美术指导王典典刚拍完荒诞喜剧电影《无名之辈》,联合导演张超理是著名导演陈可辛的御用执行,可见班底雄厚。
采访即将结束时,记者脑海中浮现出鲁迅先生《故乡》里的那句至理名言: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我在未来等你》又何尝不是,双视角叙事的大胆尝试,bgm的千挑万选,恋爱元素的合理淡化,就连对成长遗憾的动情表达……对中国式青春剧的积极开拓,已足够让人心生敬佩。
本文为编剧帮(微信公众号ID:bianjubang)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