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阅读原文片段】
《〈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10页
告诉读者114.3万退休金领取者今年能够拿到的退休金总额要比去年少63亿美元,读者可以从中了解到社会保险法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他们不会认识到这一现象背后的深沉含义:114.3万退休金领取者并非活生生的人物,而63亿美元也只是一个数字的概念。信息仍然很抽象。只有形象的故事,才能让信息变得具体。比如,当读者们被带到佛罗里达州(Florida)圣彼得堡(St. Petersburg)一个上了年头的小酒店门廊前,并被介绍给那些月收入不到40美元,因为无法购买食品、支付账单而在绝望中生活的几位老人时,他们就会深刻感受到减少退休金对社会的具体影响,而不是宏观意义。
【I:拆书家讲解引导】
【A1:联系过往的经验】
【A2:今后如何规划运用】
I原文重述:
What,如何才能让受众对抽象的事物理解,并且有深刻的感知,我们需要引入具体的,更形象的,有画面感的故事来体现。
Why: : 宏观的语境往往都是大视角,大方向,对事情的表达当我们从宏观角度去描述的时候,往往会给人很空洞,抽象的感觉。反之,如果我们能用形象的贴近生活的故事或者例子去表达,会让我们的听众更有感触和代入感,从而达到我们想要传递的信息。
How:1.根据你想表达的内容,确定预期的表达效果。如果涉及到比较抽象的事物或者希望听众对你传达的观点更有体会和感触,可以采用引入形象的故事和例子来阐述。
2.考虑到受众的水平,举例和故事的描述建立在与听众关联性强的的基础上。
3,阐述方式;观点+例子(形象,生动,便于理解的)
A1:年后新的交通法规颁布,3月1日之后所有的车主必须实名认证审核,也就意味着以前处理违章的流程和手续越来越严谨合规。所有有违章记录的车主开始恐慌了一窝蜂的跑去车管所排队处理违章。一看老爸的违章记录我也开始紧张起来,就打电话给老爸播报的车管所的人流情况,截止到现在每天排队的人高峰期达到2000多人,(宏观)赶紧抓紧时间去办,到后面人就会越来越多的。结果几天后打电话老爸问他处理情况,他说不着急的,3月1号之前处理完就可以了,晚一点一样的。我着急地说;晚一天去人就会越来越多………
看来我的数据播报和沟通方式没有让老爸看到局势的紧张,单纯的人数统计并不能直观的让老爸感受到现在的人流状况。如果我具体引入实例会更有效果:现在每天排队的人都从办证大厅排到大马路上了,我一个朋友去排队早上9点多去的,到下午3点多才排到他,中途都不敢去上厕所,一上厕所位置就被抢了。(微观)这样的实例一定会让老爸对此事更有紧迫感。
A2:目标:爷爷脑出血治疗出院后就一直左侧偏瘫,现在一直在康复期。以前一直用相对官方的话给他鼓励,周末去探望他时可以引用身边的一些跟康复有关的案例开导他,让他对康复训练有信心。
行动:爷爷:我以前总是跟您据统计类似这样的疾病康复概率有多大,(宏观)您可能没多大的感触,但是您看大伯的情况跟您一样的,他每天锻炼半个小时,大半年的时间现在自己能慢慢走路了,(举例)由此可见您只要加强锻炼康复几率是很大的。(观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