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词语都不应该带有偏见,而读历史就更能让自己去深究发生这一切的原因,而不是只是气愤的谴责,情绪会左右我们的判断,既然已经发生了,那么至少我们还可以去了解为什么发生,这是这一章给我最深刻的想法。
我是拒绝面对诸如中国被占领被侵略以及之后很久之后的历史的,血淋淋的残忍,让我只想着逃避,所以,这些题材哪怕拍的很好的电影我都没有看过,但从这一章里面我发现了不同于历史课本上的视角,荷兰和英国是曾不被接见的使团的,也需要像被压迫的中国人民一样跪在很远的地方等待皇帝的觐见且没有拿到任何特许,中国自给自足以至于对外需求少,外商迫切需要打开中国的国门,而最初只是因为想要通商。在战争打响的前一刻,双方还曾是平起平坐的,一旦战败,就成为了可笑的人,李鸿章低声下气出使这些国家也不曾拿到任何一点好处。
英国给外人的印象一直是绅士的,所以哪怕大炮迎门,还是有一位叫做赫德的洋人很努力的为大清着想,可惜他能做的甚少,不去想是不是因为他的出现,对外人来讲神奇的国度撤去了面纱才让炮火肆无忌惮的飞扬在大清的领土上,但他的贡献还是有的,提出的建议却并没有被悉数采纳。书里说他富有同情心,谴责了日本,也很努力的为中国争取他国的贷款,但不知为何,我仍然无法单纯以金融角度去想他做的贡献。但历史就是历史,哪怕不是他,也会有其他的蝴蝶造成这一连串的蝴蝶效应。
那会儿的金融改革,就像笨拙的小孩学别人走路,直接学跑,并没有真正了解内中详情,所以不西不中的银行终究也没有建立起来,让我想起来不知道是不是遥传的说是建造飞机,人家就是不教你,然后带你去看个大概,回去自己努力钻研,从前的中国,每走一步,都是很认真很沉重很努力的,国亦如此,我们又岂能很容易的就得到自己想要的呢。站在强国的羽翼下,我们很幸福,而读史使人明智,古人也诚不欺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