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保险这个流程一共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这40天里,主要花在了做的保单分析对比,以及家庭保障缺口及风险规划报告。最最主要的是家庭风险缺口的这个分,因为是自己接下来要配置的保险,所以在上面格外上心,用的时间也最多的。
一 保险的种子
我妈妈是一个特别注重保险的人,在25年前的1997年就开始买保险了,那个年代,大连的房子一平方还没有2000块,她每年买4095元的保险,对一个家庭来说真的是一笔不小的支出,这一交就是20年。
2017年妈妈查出来心动过缓,平均每分钟40下,而且有偷停的时候,有过两次,那两次发生的症状瞬间倒地。于是医生建议,安装心脏起搏器,帮助心脏跳动到正常频率,并可以保证不会偷停。
当妈妈躺在病床上,为10万元+的手术费(含起搏器)发愁时,告诉我她有一份交了20年的保单。当我给保险公司打过电话,得到是这不是他们的保障范围时,一下子希望破灭了。病不能不治,只能东拼西凑的借钱,来完成手术。所幸手术非常成功,去年年底妈妈复查,起搏器正常并且还能用4-5年。感慨现在医疗水平提高的同时, 种下了要了解保险的种子。
二 初学保险
2018年我在某投学习了一遍保险课程,学的过程很好,自己又是做笔记又是做脑图,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这次保险梳理时,才发觉买了一箩筐的支付宝的消费型保险,一年保费6000+,
现在分析才明白,那些都是普通的医疗险或者意外险。当时总觉得自己多搞一个保险,这样总算保障全面了,事实上他们的种类都很相近,而且有重叠,如果我生病了的话,只有10万的一个重疾险保额。
三 再学,保险就是守门员
学后我发现保险太重要了,既有杠杆作用,又能有收益。比如寿险,按照我现在的年龄,4000多元的保费,能撬动200万的保额,这个杠杆率不要太香。
“防守攻搏”防是第一位的。足球场上,别人都是用脚踢,只有守门员可以用手。保险就是守门员,牢牢的守住家庭的经济底线。
人的一辈子寿终正寝的少之又少,得重疾的概率是100%,趁着现在年轻配置自己的重疾险,保费相对便宜,并且能保,等到年纪越来越大,50岁,60岁,70岁身体出现疾病就买不了了。我的亲姐姐比我大6岁,测算了同样100万保额,缴费25年的重疾险,她买每年要比我多花7000多块钱。
原来保费是由风险保费(80%)+运营成本(15%)+保险公司(5%)的利润组成的,因为海外的预定死亡率(直接影响风险保费)低于国内,所以这部分的保费低于国内。并且呢,海外保险可以拿更多的保费去做投资,所以收益率要高于国内。分析的万通加护宝的保险保额可以长大,如果发生风险可以保护自己,同时给自己存了一笔钱,收益率可跑赢通胀的。
通过多份保单对比,我已经可以读懂保单,并且能找到自己要的信息进行比对。每个家保险都会“王婆卖瓜”所以这个过程如果不比对,不做表格的话,很容易在保单中迷失,总觉得看一个保险,觉得一个保险好。谁懂都不如自己懂,谁会都不如自己会。你一定比别人更在意自己的利益。通过和老师师姐一次次的沟通,终于建立了我们家庭的风险规划。
三 关于未来
接下来呢,我要落地、执行这份规划。已经和老公沟通了一轮。我想还是要跟他多沟通几轮,然后彻底的让他明白为什么我要选这个保险,这个保险的优势是什么,劣势是什么,能起到什么作用。
最近因为分析保单和做年终总结,启动了我的朋友圈。初中高中同学让我帮忙看看保单。接下来我会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更多的人。加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