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非虚构何以可能:中国优秀非虚构作家访谈录·Ⅰ》笔记

《非虚构何以可能:中国优秀非虚构作家访谈录·Ⅰ》笔记

作者: 桂亘 | 来源:发表于2023-07-16 14:15 被阅读0次

    《非虚构何以可能:中国优秀非虚构作家访谈录·Ⅰ》

    刘蒙之 张焕敏

    79个笔记

      序言

    2023/7/12 发表想法

    笔记

    >> 非虚构写作的四个特征:第一,记录性。她认为非虚构作品来自真实世界的“事实”记录。第二,详尽的研究。非虚构写作要通过观察、调查、采访和文献的验证来建立叙事的可信性。第三,场景。芭芭拉·劳恩斯伯里强调重建场景的重要性。第四,细致的写作。优美的语言是非虚构写作的文学特征。

    2023/7/12 发表想法

    笔记

    >> 非虚构写作利用一些叙事策略来报道人物和事件。这些策略包括第一人称叙述、人物和对话的发展、冲突与张力的构建、对事件场景的重现以及对语言的重视。

      王天挺:非虚构写作和文学在“打动人”方面是共通的

    2023/7/12 发表想法

    笔记

    >> 对您来说,一个好选题的要素是什么?

    答:社会价值、人性深度、时代意义……这个问题可能想问的是“什么是重大选题”,好选题对我来说真的只有一个标准:看完之后能打动人。

    2023/7/12 发表想法

    笔记

    >> 写作有主题吗?一开始就产生,还是过程中慢慢形成?

    答:大部分时候采访的时候就有主题了,采访过程中就会修正。写作的时候肯定会有的,但确实很多主题是在写完才发现的。因为写作是你对这个人更深入了解的过程,会有新的感知,就需要重新修改。

    2023/7/13 发表想法

    笔记

    >> 描写细节是写人的最佳手段。细节是最鲜活的事实,是最本质的事件真相。一旦全部细节罗列在作者面前,捕捉人物特征这个看上去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就将变得简单。细节本身有一种指引的能力,它会告诉你怎么做。

    2023/7/13 发表想法

    笔记

    >> 想要把人物写得深刻,就必须展示人物的内在矛盾。

    2023/7/13 发表想法

    笔记

    >> 人物的性格、动机、信仰、价值观实际上都体现在他为了解决内心矛盾而采取的行动上。而且,他的特稿中所表现出来的矛盾,都不是单一的。只有多元的矛盾交相呼应,才能完整地展现出一个立体的人物形象。

    2023/7/13 发表想法

    笔记

    >> 一个好的故事是可以通过起承转合把小标题省略掉的,

    2023/7/13 发表想法

    笔记

    >> 站在旁观者的角度,用第三人称的视角,冷静地刻画着他眼中的事件,口吻平淡,冷静克制。

    2023/7/13 发表想法

    笔记

    >> 在平静的叙事中传达出对事件的无力感与其中暗藏的希望,在细枝末节处体现出人文关怀。

    2023/7/13 发表想法

    笔记

    >> 特稿作者有两大难题:开头和结尾。开头必须引人入胜,而结尾必须技巧高超。一篇特稿是否吸引读者,开头的作用至关重要。在王天挺的特稿中,三种类型的开头最为常见。首先是单刀直入型开头。用简洁克制的语言,直述核心事件,开门见山,迅速交代事实,介绍人物、事件,将读者带入他的故事之中。其次是场面描写型开头。用一个生动的画面吸引读者,将读者引入情境之中。这种写法第一足够吸引人,第二容易展示人物性格,第三能创造一个舒适的叙事导语,几乎所有的内容都可以顺利地往下接。最后是设置悬念型开头。用一段带有概括性的论述,先抛出结论,营造戏剧性,后文再做解释。

    2023/7/13 发表想法

    笔记

    >> 在特稿的结尾部分,除去必需的首尾呼应,

    2023/7/13 发表想法

    笔记

    >> 首先是运用哲理性的直接引语。与前文形成对照,最后一次呼应主题,带给读者以提示和联想,让读者再次回味全文,在了解事件全程之后,重新思考事件的意义。其次是回归平缓的日常叙述。全文的情感曲线至此逐步回落,缓解阅读带来的紧张感与失落感,给读者留以希望,此时结尾重在隽永,余韵袅袅不绝,使人意犹未尽。

    >> 

      袁凌:新闻邂逅文学,开出“非虚构”之花

    >> 答:最大的一个背景,就是传统文学已经腐朽到一定程度了。先从文学方面说,由于作协体制和圈子化,他们已经没法触及真实的生活了,尤其是当下的生活,它们可能传达一些传统的经验,如莫言关于饥饿的写作。但是对当下来说,他们一旦写这种题材的时候就出问题了。因为他要遵守一种文学的套路,就是主人公一定要有某种特别性,他的人性要有曲折性,要有某种发展性,这样的东西才能叫小说,形成一个长度。就像一个绦虫一样,一定要有长度,人性的发展要有长度。而真实生活中,一个人的人性、生存可能是受到外界限制的,这个人的人性可能就没有那么长,很碎片化,嘎嘣一下就没了,很随机性,他的生活没有那么戏剧性,我们生活中就是这样琐碎、卑微的随机性,他也蕴含着人性价值,只是这种人性价值没有那么完整。

    2023/7/14 发表想法

    笔记

    >> 躺倒之后被无限拉长的岁月,仅凭熬终究是熬不到头的,床头电视机或者收音机的所有节目接起来,也不能填充一生的长度。

    2023/7/15 发表想法

    笔记

    >> 种植的玉米和魔芋,像是破旧裤子上新鲜的补丁。

    2023/7/15 发表想法

    笔记

    >> 种植的玉米和魔芋,像是破旧裤子上新鲜的补丁。

    2023/7/15 发表想法

    笔记

    >> 调查要足够翔实,通过内在逻辑的支撑,能够把真相用一个合适的结构把它层层剖析出来。特稿关注的是人的存在,或者说关注的是人性,因为人性是跟我们的生存机遇联系在一起的同时又受到它的制约。

    2023/7/15 发表想法

    笔记

    >> 非虚构写作关注的是人性永恒性的东西,一种人类行为的模式,所以它的时效性更远。同时因为非虚构具有社会调研性质,寻找更长远的东西,所以在这个方面我们要继续探索,克服非虚构写

      柴春芽:用写作叩问世界

    2023/7/15 发表想法

    笔记

    >> 和我生活中遭遇的每一个事件一样,都是为了净化自己的心灵,懂得接受恩赐的谦卑和慷慨捐赠的温情。

    2023/7/15 发表想法

    笔记

    >> 一个作家的养成,依赖天赋、机遇、毅力和对生活的独特体验与对世界的深刻观察。

    2023/7/15 发表想法

    笔记

    >> 。不要信任灵感,而要坚守勤奋。

    2023/7/16 发表想法

    笔记

    >> 我乘兴而来,失望而去。

    2023/7/16 发表想法

    笔记

    >> 别人在受难,我却像个观光客,时刻准备着消费别人的不幸。

    2023/7/16 发表想法

    笔记

    >> 你是在寻找真相,不是在四处猎奇。

    2023/7/16 发表想法

    笔记

    >> 寨子隐藏在橡胶林深处,一条水泥单行道蛇一般延伸而入。

    2023/7/16 发表想法

    笔记

    >> 非虚构写作是一种要尽可能还原事实且不掺加个人情感来叙述事件本身的写作形式。

    2023/7/16 发表想法

    笔记

    >> ,通过描述自己的所见所闻,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人生态度。

    2023/7/16 发表想法

    笔记

    >> 他的写作携带着深厚的民族和宗教背景,不断地穿插历史宗教知识,丰厚的简单叙事的意义,这反映出一个非虚构作家渊博的知识面。

      陈徒手:海量档案经手之后有惊艳

    2023/7/16 发表想法

    笔记

    >> 他尽力压缩活动范围,不让自己随意激动,不轻易抛头露面,自甘于寂寞,只想在文物专业上发挥特长。沈先生的自控力超强,能耐住困苦和寂寥,不为形势所动,能消磨掉命运不公的不断侵袭。

    2023/7/16 发表想法

    笔记

    >> 沈从文的优点是随遇而安,把坏事变好事,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倒霉的时候也能做出成绩。

      田毅:潜到水底下去做你的事

    2023/7/16 发表想法

    笔记

    >> 非虚构写作的选题其实还要考虑重大性、深刻性,太个人化的叙事不能代表一种普遍现象,它的价值上就要相对低一些。

    2023/7/16 发表想法

    写作方向

    >> 它对现实应该是有所触动的,他应该抓住了现实的某个方面,甚至是很重要的方面。

    2023/7/16 发表想法

    笔记

    >> 成为一个有价值的有启发的好故事。这是我做非虚构的书的心态,

      关军:真实的故事比想象的更有天然的质感

    2023/7/16 发表想法

    笔记

    >> ,为民生多艰、社会不公而愤然,

    2023/7/16 发表想法

    笔记

    >> 特稿的责任是展示特定历史条件下,特定的人群的命运、生存状态,由此反映出特定的现实环境。在这种写作哲学的引领下,关军的写作着重选择被普遍关注、具有普遍阅读兴趣的题材,通常人物和事件很小,但反映出的社会问题很大。

      刘珏欣:对有生活实感的东西本能的敏感

    2023/7/16 发表想法

    笔记

    >> ,要多用小切口切入问题,详细地问发生了什么,多让对方叙事,少总结

    2023/7/16 发表想法

    笔记

    >> 特稿要以人物为切入点体现“个体——行业——社会”的厚重逻辑,

    2023/7/16 发表想法

    笔记

    >> 为了准备万全,而迟迟不写,不如赶紧开始写,哪怕错漏百出。共勉。

    2023/7/16 发表想法

    笔记

    >> 充满画面感的文字透射。

    2023/7/16 发表想法

    笔记

    >> 细节的把控对于文章的节奏与感染力是至关重要的,在细节表现上,记者需要造就一些能让读者可感可触的镜头感的画面以此来增加特稿内容的真实性,突出人物的性格。

      谢丁:虚构和非虚构在本质上是一样的

    2023/7/16 发表想法

    笔记

    >> 在非虚构这个大前提下,我们尽量尝试不同的角度和写作方式,如有些文章很个人化,甚至极端个人化。我不承诺给读者一个全面的报道,我们只提供一个侧面。

    2023/7/17 发表想法

    笔记

    >> 谢丁的作品在技巧方面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首先,从开头来看,开门见山,一语中的。谢丁的作品中,开头从来都不拖泥带水,永远都是一语中的,力求在第一段交代出整个文章的中心话题或者中心人物。

    2023/7/17 发表想法

    笔记

    >> 其次,从主体部分的展开来看,谢丁的作品有三种连接方式。分别是:时间为序,多条线索同时展开;将整片文章分为几个部分,用数字作为标题串联;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交叉使用,增强文章的现场感,画面感。

    2023/7/17 发表想法

    笔记

    >> 最后,从结尾来看,意味深长,引人深思。在谢丁的作品结尾中,分为以下几种:用别人说的一句高度精炼的话结尾,直接引语;以一个问句来结尾;用一首诗或者一篇文章的几句话结尾;以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场景结尾;除此之外,也有用戛然而止的方式,来结束文章的。

    2023/7/17 发表想法

    笔记

    >> 谢丁注重于细节的捕捉,场景的还原,通常以小故事窥见大问题。他拥有客观冷静的笔触,不动声色的感情倾向,常常利用背景的穿插,增强信息的广度,凸显文章的节奏感和画面感。另外,故事化串联,将直接引语作为叙事的重要手段,阶梯式递进,按照事物的发展进程状况和人们的认知顺序安排层次,明显的发展脉络,循序渐进,层层揭示人物的命运,事件的趋势都是他的拿手绝技。

      卫毅:写作对我而言,是表达的需要

    2023/7/17 发表想法

    笔记

    >> 回访是在不断拉长的时间里去看待以前的事物,就好比小时候看过一本书,长大了之后再去看,肯定有新的不同的感想。

    2023/7/17 发表想法

    笔记

    >> 小标题能让文章的结构更坚实,这是考虑结构的结果,你对结构认识越清晰,小标题自然就出来了。

    2023/7/17 发表想法

    笔记

    >> 首先在人物选取方面,关注个体人物的命运,由个人经历承担主要叙事责任。卫毅的特稿作品中,鲜有涉及某一事件或者某一标签化人群,他总是选取某一个或几个人物进行采访写作,透过个体的独特经历,以小见大,从点到面。

    2023/7/17 发表想法

    笔记

    >> 专注探寻每个独立个体背后的故事,带领读者从一个很小的切口进入一个人的故事,甚至是他的一生。

    2023/7/17 发表想法

    笔记

    >> 在人物塑造上,力求呈现立体真实的人物。卫毅塑造人物的方式,并不是简单地唱赞歌或者一味批判,而是通过真实客观的叙述,力求还原一个立体化的人物。人物不是百分之百的优秀,也不是百分之百的十恶不赦,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这种塑造态度,无论是对历史中的人物,当代知名人物还是平凡的小人物都是如此——一个人物身上存在多对矛盾

    2023/7/17 发表想法

    笔记

    >> 阅读卫毅所有的特稿作品,很少提及现实意义中的“警示”与“启迪”,只是单纯展现人物经历,真实客观叙述背后所蕴含的力量,能够促使读者在读完以后自行反思,完成“共情”,上升到或人性、或国家、或社会的高度,这种反思才是最真实的、最能触动人心的

    2023/7/17 发表想法

    笔记

    >> 人物特稿往往由多段经历构成,小标题可以保证叙事的独立性,明显区分故事与故事之间的转场与过渡;另一方面,小标题可以强化读者的阅读期待,在长篇阅读中成为“驿站式”的标记,保证故事情节不会混淆,又有很强的可读性。

      薛芳:商业写作像盖房子,要多了解商业世界的脉络

    2023/7/17 发表想法

    笔记

    >> 先来讲讲导语的写作?

    悬念式的。

    2023/7/17 发表想法

    笔记

    >> 正文的写作,就如同一次充满新奇和诱惑的旅程。

    第一,典型的布局是“倒金字塔”模式。

    2023/7/17 发表想法

    笔记

    >> 运用到人物写作中,“倒金字塔”模式就是围绕主人公受性格影响所做决定、所发生事件的重要性进行布局。还是拿叶莺作为例子。所以,我们的正文布局应该围绕人物的性格。

    2023/7/17 发表想法

    笔记

    >> 基本的新闻写作的模式——首先分析,什么是最重要的。也就是说,首先分析,读者最关心的东西是什么。这就是导语。

    2023/7/17 发表想法

    笔记

    >> 接着,我们分析,在我们写完导语之后,分析导语之后读者最希望看到什么?这就是正文的第一部分。接着,我们再分析……这样,我们就会理顺真正的“倒金字塔”模式。

    2023/7/17 发表想法

    笔记

    >> 第二,不停顿地提出悬念。

    悬念,是吸引读者将一篇文章看完的力量。

      张赞波:我的纪录片和写作独自生长

    2023/7/17 发表想法

    笔记

    >> 我眼中的一部好的非虚构作品(无论纪录片还是非虚构写作),应该具备三性合一的特点。第一,揭示性。如上所述,这是非虚构作品的第一要义;第二,自我性。呈现你观察、体验、探索的外部世界与自我的关联性,这也是“是你”而不是他人来讲述的本质所在,是你的风格和烙印的体现,不要拘泥于所谓客观性而刻意遮蔽或抹去它;第三,创新性。在语言形式以及风格特征上的创新,不断探索表达的可能性。

    2023/7/17 发表想法

    笔记

    >> ,对国家发展和个体命运之间的关系有了一定的关注和思考。

    2023/7/17 发表想法

    笔记

    >> 底层,顾名思义,就是社会结构的基石部分。任何一种制度下,社会结构都是呈金字塔形的,而底层就是金字塔的底座、基石,这是一个体积庞大,数量庞大的部分。它支撑着社会结构的中上层。但是,我们的社会并没有赋予他们应有的和其他更高阶层群体平等的权益,比如说在经济来源、劳动保障、自由迁徙、医疗、教育等方面的权益。从而让他们逐渐失去尊严和地位,最后变得边缘化,说得严重点,是社会压榨了他们,漠视着他们。而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我们的主旋律艺术也忽视了这个被侮辱被损害的底层群体。关注和记录他们是希望终有一日他们将恢复人之所以为人的尊严,所有的花朵都能平等地享受到时代的雨露。

    2023/7/17 发表想法

    笔记

    >> 具有综合的观察框架,不仅反映了工地建设错综复杂的利益纠葛,更能关照建设与文化、生态诸系统的相互关系,老百姓的悲喜人生以及更深沉的

      阎海军:为这个国家和农民尽我的匹夫之责

    2023/7/17 发表想法

    笔记

    >> 农村产生的留守问题、社会分化问题、养老问题、治理问题、人与人的合作机制问题等。

    2023/7/17 发表想法

    笔记

    >> “进城以来,故乡一直是令人惆怅的符号。在城市里怀念故乡,希望回到故乡。真正回到故乡时,故乡的贫瘠又会让人非常失落”。

    2023/7/17 发表想法

    笔记

    >> 因为家庭离散导致的村庄有生力量缺乏,

    2023/7/17 发表想法

    笔记

    >> 边人因城市化而背井离乡并导致村庄日渐凋敝的过程。

    2023/7/17 发表想法

    笔记

    >> 陇中黄土高原,没有草,没有树。光秃秃的山峦,风起尘扬。这景致看久了眼睛也会生疼,让人感到莫名其妙的焦虑和迷惘。

    2023/7/17 发表想法

    笔记

    >> 连绵起伏的山丘受雨水切割,沟壑纵横,每一座山包都有无数的山湾,每个山湾里都养育着一个村庄。我的故乡——崖边就在整个旱海核心区域的一个山湾里。

    2023/7/17 发表想法

    笔记

    >> ,把山湾里无数个灰蒙蒙、静悄悄的村庄连缀了起来。

    2023/7/17 发表想法

    笔记

    >> 用实际行动推翻了外人对这块土地“不适宜人类居住”的论断,硬生生活了下来

    2023/7/17 发表想法

    笔记

    >> 在中国,农民是无法退休的职业,与那些标榜自己鞠躬尽瘁的人相比,农民才是真正为职业而鞠躬尽瘁的人,很多农民会一直劳动直到死在岗位上。

    2023/7/17 发表想法

    笔记

    >> 一个好的优秀非虚构作品的诞生还需要作家有体验,掌握大量的资料与事实,

    2023/7/17 发表想法

    笔记

    >> 记录数十年来崖边村民的不同命运,其中涉及很多社会学问题如空巢老人、乡村留守者、打工、奢婚等,反映了在社会大变革、大转型之际乡村农民的命运。他的主题围绕一个“裂变”展开,意指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新的混合文化对农村社会伦理、道德体系等传统文化带来的冲击与消解。面对昔日传统秩序的日渐消失,他忧伤、怀疑并严肃思索农村该往何处去。

      周华诚:逃离与拥抱

    2023/7/17 发表想法

    笔记

    >> 新闻职业要求对社会现状保持一定的敏感度以及问题意识,

    2023/7/17 发表想法

    笔记

    >> 非虚构写作的内核依然是媒体写作,只不过非虚构写作者需要更深入写作对象的内心与情感,更注重挖掘和丰富人物的形象与故事,在文本上更加注重文学性。非虚构写作最重要的是,把一个真实的“故事”讲好。

    2023/7/17 发表想法

    笔记

    >> 正是农耕劳作的价值一直没有得到公正的评估,才会让农民离开土地。

    2023/7/17 发表想法

    笔记

    >> 旱了,渴雨;雨了,盼晴。一介农民,几千几百年来,哪一季不是在焦虑与期盼中度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非虚构何以可能:中国优秀非虚构作家访谈录·Ⅰ》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mqwu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