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24年2月24日读书笔记

2024年2月24日读书笔记

作者: 龙套哥萨克海龙 | 来源:发表于2024-02-23 21:39 被阅读0次

    今日阅读1小时,总计2607小时,第2538日

    阅读《秦汉魏晋史探微》

    统一是秦、汉以来中国历史的必由之路。曹操完成了中国北部的统一,并且在相当程度上巩固了统一,这是曹操在历史上最值得肯定的地方。统一北方是他一生事业中的一根经线,曹操其他的进步活动,都可以同这根经线相联系。这是第一。

    曹操进行统一活动,比起同辈人来条件最不利。“浊流”的身世很难洗刷干净。士大夫对浊流的歧视,对人民群众有很大的影响。曹操既要战胜武装的敌人,又要战胜强烈的舆论,这两方面是互为影响的。

    曹操挟天子定许以后,并没有立即得势。那时袁绍劝他杀杨彪、孔融,他不敢杀;敌将被俘不屈,他不敢惩罚;打败了豪强武装,他不敢兼并他们,反把他们署为郡县。对自己的下属,只赏功而不罚罪。为什么呢?因为他的辖区内外,到处都还是割据势力,他自己还处在风雨飘摇状态之中。

    曹操打乌桓,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乌桓是幽、冀割据势力的后盾。张纯依靠乌桓的力量,为害多年;公孙瓒据地称雄,也使用了乌桓、鲜卑的力量;袁绍更不用说,袁尚、袁熙战败,也跑到乌桓中去了。不把乌桓打垮,对幽、冀的统治就不能巩固,北方重新分裂的可能性就要大得多。因此对于曹操打乌桓这件事,应当首先看作是巩固北方统一的必不可少的措施。至于解除了边患,救回了被虏的人民,这些只能看作曹操打乌桓的次要作用。

    豪强许褚的堡壁被汝南黄巾包围时,许褚用耕牛交换黄巾的粮食,作为缓兵之计。这也证明黄巾拥有较多的粮食,而且还需要耕牛继续进行生产。有的学者把黄巾同那些不事生产的、“走一路吃一路”的、“有奶便是娘”的、“乌合之众”的地主武装看成一样,我想这是不公允的。

    吴郡青年暨艳为选曹尚书,看到郎署官员不称职的太多,上章奏弹,把不称职的人贬降官位,把“居位贪鄙,志节污卑”的罚充军吏,送到营府里去。暨艳的活动触怒了东吴大族,受到他们的攻击。陆瑁对暨艳说:“今王业始建,将一大统,此乃汉高弃瑕录用之时也。若令善恶异流,贵汝、颍月旦之评,诚可以厉俗明教,然恐未易行也。”陆瑁的老兄陆逊也曾用同样的理由警告过他。朱据更说,如果把那些贪污的人贬黜,当心自己获罪。

    孙权不但不支持暨艳来整饬吏治,反而逼得他自杀而死,并且还罗致他人,包括张温在内。暨艳无声无息地死去了。

    吴国言路不通,越来越甚。赤乌元年孙权诛灭校事吕壹以后,思问政于诸葛瑾、步骘、朱然、吕岱,都以不掌民事为言,推之于陆逊、潘璋,陆逊、潘璋也危怖不安,不敢说话。这与曹操纳谏,适成对比。

    曹操“德业内举”,关键在于他对当时极具影响的世家大族这一社会阶层有较清醒的认识,采取了适度而又有效的弹性政策之故。

    袁绍出身显贵,孟氏《易》是祖传的家学。他颇有沽名钓誉的本领,在濮阳长的任内博得了一点“清名”。他“折节下士”,交游广阔,而又自命不凡,“不应辟命”。这是世族子弟观察风向、待机而行的一种惯用手腕。大宦官赵忠对袁绍起了疑心,说:“袁本初坐作声价,不应呼召,而养死士,不知此儿欲何所为乎?”(1)果然没有多久,由于黄巾起义而暂停下来的官僚士大夫同宦官的斗争,就由这个贵公子而兼名士的袁绍重新挑起。

    袁绍家族是伴随着东汉政权逐渐形成和发展的,它也和东汉政权一样,早已走向腐朽。这个家族的成员“竞为骄奢”,而且由于受到掌权宦官的保护,其骄奢程度甚至没有别的世家大族可与比拟。

    曹操起兵,在同辈人中条件很不利。他的对手,总是拿他的身世来贬损他,讽刺他,攻击他,影响舆论,甚至影响人民群众。

    为什么突然出现这种逆转?回答是陈宫、张邈叛迎吕布。但陈张二人与曹操关系较深,为什么会突然叛变?两个人叛变,又为什么会使整个兖州易手?真正的原因是曹操杀了曾做过九江太守的边让,得罪了世家大族。我们知道,陈宫、张邈、边让都是兖州名士,都与世家大族深有关系。

    艺术形象也可能有加工和改造的必要,但这未必是历史学家的事。历史学家无须干预诸葛亮艺术形象的创造和再创造,就像无须对《三国演义》情节进行考订修改,使之符合可靠的史籍一样。

    刘备死前,诸葛亮长时间内并不在刘备身边,戎机大政,并无诸葛亮参赞其间的事实。决计入蜀和叛攻刘璋,是法正、庞统之谋。庞统、法正死,刘备出峡之战的错误决策就再也没有人可以强行谏阻。《义门读书记》卷二七何焯据诸葛亮曾于荆州“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调其租赋以充军实”之事,以及入益州后“常镇守成都,足食足兵”之事,遂谓“当先主时但寄以萧何之任”。“

    鲁肃之议中的鼎足,并非预指以后出现的魏、蜀、吴的三分,而是指扬州孙权、荆州刘表和北方曹操这三种力量并存的局面。其时刘备还未向南逃奔,自然不是鲁肃指画天下大势时所当涉及的人物。刘璋僻处一隅,亦无能插手大局的争衡。所以刘备与刘璋都未得入于鲁肃所谓鼎足之列。

    荆州本是四战之地,赤壁战后纠纷迭起。后来孙刘妥协,刘备所得不过长江以南、湘水以西郡县,这并非荆州的发达之区,不能凭以抗拒孙吴用扬州为资而随时可能发动的攻击。刘备主力入蜀后,孙权不会长久容忍留在荆州的刘备势力,刘备也难于长久维持在荆州的军事存在,这是很清楚的事。关羽攻樊,不过是自启衅端,给孙权以可乘之机,加速了刘备据荆力量的覆灭。所以,问题不在于刘备之弃荆州,而在于荆州之不得不弃。这种荆益不可兼得的情况,估计刘备有所觉察,但又不能心甘情愿地接受。

    当公孙述时,荆州西境并无东汉强兵经常把守,所以公孙述军出峡入峡颇为自由,不受阻碍;而当刘备入蜀和关羽败死后,孙吴大军已把三峡东出的大门严严实实地封锁起来,不容蜀军出入,这同公孙述时大不相同。何况由于地形地势的原因,即令在公孙述时,也无法长久驻军于荆州,把荆州西境牢固地控制在手。

    李严这个除了略起反衬作用以外从不为史家注目的人物,其显隐兴废是理解诸葛用人背景的关键。循此线索进行研究,蜀史中的某些问题似乎可以得到新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24年2月24日读书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muna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