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今又重阳

今又重阳

作者: 红尘罗汉 | 来源:发表于2023-10-22 09:33 被阅读0次

     

    文/罗汉

          "重阳不忍上高楼,寒菊年年照暮秋。万叠故山云总隔,两行乡泪血和流。⋯⋯"唐末诗人刘兼的巜重阳感怀》,也是一千多年后我的感怀。

        十月23日,农历九月九,春夏秋冬,四季轮回,伫立于茫茫天地之间,迎着扑面而来的秋光,感受匆匆岁月的无情,转眼间又是一年重阳节。

        《易经》中把“六” 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寒露刚过,金秋意浓,东篱菊黄。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秋明空旷,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 、健身祛病的目的。重阳节重阳日,历来还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在汉族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

          传统的重阳节是一个诗意又温馨的节日,登高、赏菊、饮酒、赋诗作文。今又重阳,满园菊花分外香,不由使人想起许许多多的诗句,比如王维思念故乡、思念兄弟亲人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比如孟浩然的“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比如李白的“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让人想起白居易参加重九聚会时,感叹“白头翁入少年场”的无奈与尴尬,与我今日常遇到的各种场合何其相似。时光不等人,才过三月三,又到九月九,真的是白驹过隙。连一代伟人都说“人生易老天难老”,何况我辈?天长雁影稀,就让它稀;月落山容瘦,就让它瘦。易安居士不堪“帘卷西风”,凡人则爱“有暗香盈袖”。

          在民俗观念中,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包含有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如今,我国已开始进入老龄化的社会,为了尊老、敬老、爱老,国家又把这一天定为“老人节”。我觉得还是"重阳节"有内涵,重要的是要建全养老制度,建立社会养老保障的长效机制。

          长长久久的日子,子女心念父母健康长寿,父母唯望子女环绕膝边。无奈人生易老,事业亲情难兼顾,天南地北两遥遥。人生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子欲孝而亲不在。龙应台的《目送》,细致地描述了这种感受:“所谓父母子女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傍晚的夕阳,随然已失却了清晨的灿烂与朝气、正午的热情与骄人,但它自有的那种含蓄凝重的美,就像一杯陈年的酒,你能从其中品出无尽的深情厚谊,品出它特有的一份浓浓的醇香,岁月磨去了它的热情和骄傲,同时赋予它一种圣洁的成熟之美。老人是我们的前辈、父母和导师,他们有用一生换来的经验,他们是智者。我眼前常出现这样美丽的的镜头,两位相携相伴的老人背影,伴着夕阳下并行的影子,缓缓走向大雁南飞的深秋。

          世事沧桑。大学毕业后第三年父亲离世,父亲远去后十年后母亲也相随而去。这一年的早春,疫情又带走了二伯、大姨和姑父好几位老人。每逢节日,我总有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子欲孝而亲不在”,父母及上辈人的纷纷离去让我感到了落寞和空白,心灵深处常有一种莫名的痛。然儿去回味和翻扫记忆中的情节,竟被一种叫做幸福的东西所缠绕。

          如今生活条件越来越好,有机会孝敬老人,的确是人生极大的满足和幸福。我们能够在孝敬老人时,享受那美妙的过程和动人的时光,这本身就是一种莫大的幸福。面对身边终将离我们而去的老人,最好的方式应该是珍惜当下,尽为人子女之孝。无论你穷也罢,富也罢,只要用心去感受,你会真实而美丽地发现:孝敬老人其实是一种永不磨灭的幸福和感动。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秋高气爽,菊黄蟹肥,沉淀着金秋的丰硕,感受了生活的温馨,我们每个人都将会老去,让我们尽情享受生活的同时,衷心的祝愿天下老人精神矍铄,乐而忘老!

      (原稿写于2010年10月16 重阳节,2023年10月23日重阳节修改转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今又重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mvri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