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调查研究的重要性,一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为全党大兴调查研究、做好各项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衡量调查研究搞得好不好,不是看调查研究的规模有多大、时间有多长,也不是光看调研报告写得怎么样,关键要看调查研究的实效,看调研成果的运用,看能不能把问题解决好。
现在,有的地方调研报喜不报忧;有的调而不研、回避落实;还有的下去就是为了出镜头、露露脸,坐在车上转,隔着玻璃看,只看“门面”和“窗口”,不看“后院”和“角落”,群众说是“调查研究隔层纸,政策执行隔座山”。这些华而不实的调研方式,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只会让基层干部群众疲于应对,拉远干群关系。
无论是解决制约高质量发展痛点难点赌点问题、群众反映强烈的急难愁盼问题、实际工作中长期困扰的老大难问题、全面从严治党中的突出问题还是选准用好干部、打造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都必须切实解决一些地方出现的唯GDP问题。
不唯GDP,调研方向要精准。强化战略思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强化战略思维,保持战略定力,把谋事和谋势、谋当下和谋未来统一起来,因应情势发展变化,及时调整战略策略,加强对中远期的战略谋划,牢牢掌握战略主动权。”要根据不同领域、不同类型、不同层次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的特点,明确各有侧重、各具特色的调研指标。调研内容要涵盖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共同富裕、增进民生福祉中的重大问题、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等重点领域。调研类型要立足职能职责,围绕做好事关全局的战略性调研、破解复杂难题的对策性调研、新时代新情况的前瞻性调研、重大工作项目的跟踪性调研、典型案例的解剖式调研、推动落实的督查式调研,突出重点、直击要害,结合实际确定调研内容。针对调研类型侧重点各有不同,在实际执行时还要注重相互交叉、相辅相成,要在调查研究的实践中结合实际情况、实际问题灵活掌握和充分运用。
不唯GDP,调研方式要科学。“三分调查,七分研究。”调查研究,包括调查与研究两个环节。调查的是问题的真相,研究的是问题的本质。要坚持唯物辩证法,把握事物的本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调查研究,坚持发展地而不是静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联系地而不是单一孤立地观察事物,准确把握客观实际,真正掌握规律,妥善处理各种重大关系。调查研究,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坚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既要看到有利的一面,也要看到不利的一面,善于在“危”中看“机”、在“困”中找“路”、在“难”中破“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在通信很发达,通过打打电话、发发微信、看看材料也能了解很多情况,但毕竟隔了一层,没有现场看、当面听、直接问和‘七嘴八舌式’的讨论来得真实鲜活。”这就要求在开展调查研究过程中,要善于习、掌握和运用问卷调查、统计调查、抽样调查、网络调查等现代科学技术的调研方法,进一步拓展调研渠道、丰富调研手段、创新调研方式,提高调研的效率和科学性,从而为正确决策提供全面、翔实、可靠的信息和数据。
不唯GDP,调研成果要实用。“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调查研究的根本目的是服务决策、解决问题、推动工作,调研扎实,研究细实,跟踪落实,才能成果丰实。调研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其把调研成果转化成决策的水平的高低。一次成功的调研必须在解决问题的对策措施上下功夫。要从调研成果中提炼解难题的“金钥匙”,将比较成熟的调研成果上升为决策部署、转化为具体措施;对尚未研究透彻的调研成果广泛纳谏、持续完善;对已形成举措、落实落地的调研成果及时跟踪评估、调整优化,不断提升调查研究质量和水平。在成果评价上,要用事实说话、以实绩证明,对于弄虚作假的,要揪住不放,问责惩戒。在成果评价上,要用事实说话、以实绩证明,对于弄虚作假的,要严格追究责任,动真碰硬、赏罚分明,唯有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通过刚性有力的约束,才能把广大党员干部的心思和精力引导到求实效的调查研究工作中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