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沈阳在小品《不差钱》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人的一生其实可短暂了,眼睛一闭一睁,一天就过去了;眼睛一闭不睁,这一辈子就过去了。”时间看似漫长,实则短暂。我们不应该感伤时间匆匆,而应该明白匆匆的时间里,我们留下了哪些有意义的事情。
那么,如何管理我们的时间呢?我们如何规划和梳理我们每天的时间呢?最近读了《奇特的一生》这本书中记录了柳比歇夫是如何管理他的时间的。柳比歇夫将他的时间管理方法称为“时间统计法”。时间统计法的核心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是:制定计划、记录时间、计算总结。
一、制定计划
制定计划,不仅仅是制定年计划、月计划、日计划 ,在计划任务的时候,还应该要思考这个计划值得自己花多少时间,柳比歇夫认为,用去的时间长度应该和计划内容的价值相匹配,也就是物有所值。在制定计划之中共有三个要点。
首先,要充分了解自己。
我们要了解做这件事对自己有什么益处。比方说我们花同样的时间写一篇文章,可以写的很专业,也可以很娱乐,还可以是流水账式的记录。不同类型的文章值得我们花费的时间比例肯定是不同的,其背后对应的时间效用的概念。
其次,要了解自己的工作效率。
在工作和生活中,我常常会有这样的经历,比如花两小时才能完成的事情,被自己高估成一小时就能完成。又比如觉得一件事情很简单,只预留了较短的时间来完成,但做这件事情的过程中才发现,规划的时间太短,不足以认真地完成这件事情,于是选择草草结束。这是因为,我们没有充分了解自己完成这件事情的效率。
第三,要选定好时间做适合的事。
柳比歇夫喜欢头脑清醒的时候看数学,累的时候看文学作品。他按照自己的工作时间分布情况,将一昼夜中的有效时间算成十个小时,分成三个或者六个单位,在各个单位中,他都按照自己的精力周期安排了不同的任务。例如,大部分人都是早晨的时候,思维比较清晰,所以在制定计划的时候,可以选择将困难任务安排在早晨。
按照以上三点制定计划的好处就在于,不仅控制了任务量,还控制了任务执行时长,并且保证了这个时长和价值相对应。而在限定时长的情况下,可以有效地避免分心和拖沓的问题。
二、记录时间
或许你会觉得记录时间有什么难的,什么时间做什么事记录下来就好了呗。但要想将记录时间这件事情做好,需要注意的是:不只是记录工作的时间,休息的时间也应该记录出来!为什么呢?
在柳比歇夫看来:所有的时间都是等价的。没有什么时间是浪费的,所有的时间都有记录的必要。将所有时间记录下来,不但能准确地知道,今天工作的时长和内容,复盘工作效率。还有助于知道自己的休息时间和内容,通过这种方式,当一天的工作没有完成时,可以追溯和分析是什么事情影响了工作计划。
除了记录休息时间,柳比歇夫还意识到碎片时间的可利用价值是很大的。无论是在乘火车和排队的时候,他也不会停止学习,会看看书。所以,每个人的一天都只有24小时,要增加知识储备量,就要利用好时间的潜力,从时间中去寻找时间。
三、计算总结
时间统计法的第三步,是对统计的时间进行计算总结。如果只有制定计划和记录时间却不进行总结计算,那么就像是开会却不进行会议总结一样,总有遗漏。
在计算总结中,可以分为两层含义。首先,计算,是计算任务预计耗时和实际耗时的差异。这有助于我们复盘分析差异产生的可能原因。比如制定计划方面存在的疏漏或者执行计划中效率的评估等。其次。总结,是总结工作和休息事项。
计算总结的过程实际就是不断复盘纠错的过程,让我们更能灵敏的感知时间与自身事物之间的关联性,从而更清晰的了解自己,让我们成为时间的朋友,而不是追着跑的敌人。
既然计算总结如此重要,那么我们来看看如何有效的进行计算总结。
首先,将一天所做的同个事件的时间相加。
比如,你今天用零散的时间看了一本书,又追了几集自己喜欢的电视剧。那么在晚上做时间统计时,将同个事件的时间相加后,在总结中写明,今天一共看书多少页,零碎的时间总共花了多长;以及看了几集电视剧,耗时多久。
第二,将一天所做事件分成两类。
两类事件包括:工作事项和休息事项。工作事项是和工作学习直接相关的事件,例如看专业书,做研究等。休息事项包括像看电影、闲聊、逛街等和工作学习不直接相关的事情。
第三,只将工作事项的全部时长相加。
将所有“正事”的时间全部相加,比如学习,听课等。相加后我们就可以清晰的了解,一天中做“正事”的时间比例有多少,其它“杂事”的比例是多少。如果我们想要在学业或者工作上“进修”时,就可以针对单个的休息事项做出调整和改变。
除了每日总结之外,柳比歇夫还会做月总结和年度总结。在每次总结之后,他会立刻制定下一步的计划。如此便能清晰全面的同步和掌握我们一天时间流向,并合理的规划和调整每一天的计划安排,做时间的掌舵人。
不知道您在生活中有没有应用过柳比歇夫的时间统计法呢?如果没有可以尝试一下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