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753382/bb2161937126d6d9.jpg)
灵感主要来自《海伯利安》,书里说,《最后的三月》是一个叫吴侨之的中国诗人写的。但是事实是,查无此人(也可能英译中出了什么问题?)。
这名字总是在脑子里盘旋。
于是,遵照书中的诗人篇章的主控思想,借这个名字写一首,就当自娱自乐了。
最后的三月
启初,世界亦无垠的洪荒黑暗
未曾有时间
囿于一点
有人说,那一点便包含所有的过去
将来与现在
那么,是否在因的最初
便得以窥破相报的果
是否十二月的雪还未融化
三月料峭春寒下的枝芽
便将欲萌发
是否我在炽热的七月份
就以已然注定的步伐
走到散发板栗香的九月
去遇见他
启初,文明亦千里长堤下的蝼蚁
生存,发出粗重的喘息
杀戮于是披上赦免的金衣
人,在十二月份降临
夏潮还没有全然褪去
它点起了绚烂的篝火
九月毫不讶异
那时它高高扬起了石器
依然蝼蚁一样平庸无趣
启初,人有了词语
在最后一个三月里
文明如同五万里海面下的蓝鲸
发出孤寂却有力的呼啸
说是一切都早已注定
无论是至美的函数
还是最精密的仪器
唯有词语
它不在启初的那个点里
它诞生于
注定的湮灭
注定的空虚
注定的徒劳
它却让人相信
孤独并不孤独
绝望并不绝望
在那最后的黄昏
一切并不是毫无意义
在这最后的三月
世界依旧延续着注定
它依旧毫无意趣地循环往复
不仁不义又变化无常
只是
它本该永世讲一切存在
锁死在启初的一点
然
启初,人有了词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