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汀确实很牛。
一个几乎是荒诞不经的故事竟然可以被他演绎的活色生香。他的镜头语言丰富靓丽,节奏明快而富有韵律,风格多变而浑然一体。在这部电影里就有好几处我会反复倒带就是为了看他的镜头。可以说,吸引我继续看下去的不是情节而是一个一个的镜头。在他的演绎下,每一个小故事几乎都是一个独立的单元。比如说2里最开始的婚礼教堂屠杀,黑白色调,新娘的礼服白得似乎都过曝,在扑朔迷离的气氛下每个人物的脸部都在闪光。可以说是整部电影里动作最少的一个片段,却也带有明显的坤汀风格,唯美和血腥无缝连接,节奏控制收放自如,梗更是抖得嘎嘣脆。我连看了三遍。
坤汀真的很牛啊。
他可真会烘托气氛,哪怕是在讲一个假的故事。音乐是他的一个利器。每一首乐曲都极具风格而富有表现力,不知道是镜头剪辑在配合音乐还是音乐在配合镜头,整部电影,电影里的每一个故事都有一种极其愉悦的跳跃感,仿佛在观看体操表演一般,长长的红丝带在空中飘扬,美丽的女孩已经腾空翻滚好几周了。我留不住那些动感的瞬间,那么,我想一再听听那些旋律,好在记忆里留下一些东西。
坤汀怎么那么牛啊?
一部电影里有那么多变的风格,漫画与演员,黑白与色彩,西部牛仔与黑帮传奇,异域风情与魅惑人生。甚至还有香港武侠片的原始还原,那个白眉道人让我想起在我记忆深处的醉拳和降龙十八掌等等,夸张又生动。几乎每一个故事都是一个独立的片段,风格迥异却完整有张力。
我看了三部坤汀的电影了,现在我想看更多,好奇他是不是能把他的风格延续下去又能搞出更多的惊奇和彩头。
首先当然是演员的选择和演绎。都是多变又统一的,不知道他是怎么调教出来的;其次是整部电影的节奏感的把握,一种诱人的引导,荒诞不经又诱人,引导观众渐入胜境。
在《杀死比尔2》里,他就是这样把观众最终带到了比尔面前。比尔对女主说:“你杀了那么多人才找到我,值得么?”我作为一名观众说:“值得,不论从哪一方面来说,”此时,坚定刚毅的女杀手终于换上了长裙,是柔和的粉蓝色。当她从女儿房间出来去面对孩子的爸爸,她的夺命仇人时,房间里蓝色的壁灯像指路明灯,一路指引她。看不到她的眼神,因为是她的视角,音乐却很摇曳。男主坐在楼下等着她,不英俊却硬朗,柔情中带着绝情。当两人终于面对面坐下,是一个十分男性化的位置安排:男主居高临下,背后是吧台,而女主处于一个开放被动的位置。俩人的对话也以男性为主导,甚至女主受了胁迫以保证必须说实话。此时,电影的主题终于显现,真的是关于女性的自我成长和寻找。就像男主所说:“你杀了那么多人才找到我,值得么?”——作为一名女性观众,我终于认可:值得。因为“我”终于找到了你。找到了你,我就是找到了我自己。
坤汀就是坤汀,他讲了一个反传统的恋爱故事。这实际上是一个关于爱的寓言,一个关于成长的寓言,在暴力美学包装下。
“我”只是找到了你还不行,“我”必须杀死你,“我”才能真的成为“我自己”,即使你曾经是、也永远是我的“父亲”、我的爱人。男主抚育、教育了女主,最终也拥有了出类拔萃的女主,而女主也同样深爱着他。他曾经是他的神,她会为了他舍身忘死,因为他雕琢了一个似乎完全是本真的她:一个杀手。她确实是一个天生的杀手,杀戮会让她快乐,可以让她忘我,直到她发现自己怀孕了。她才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才开始独立寻找自己的路:她决定与过去决裂,尝试另一种人生以确定什么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可是男主,那个神一样的男人以杀戮终结了她自己的搭建出来的世界。母性让她反思并回归,也让她决绝地踏上了复仇之路,用从男性世界里学来的一身本领。清醒之后,她杀了那么多人,为了磨砺也是为了寻找,寻找更强的力量去与那个人决裂,那个她曾经依附、膜拜的人。
有没有第二种选择?非要去杀手比尔?她不可以苟且偷生么?不可以,因为她是一个聪明又坚毅的女人。她必须破茧,哪怕这个过程痛苦又危险。叛逆和反叛是因为出现了更强的自我。
所以在电影里比尔养育着她孕育却从没见过的两人共同的孩子,一个纯净如天使一般的女儿。
孕育女儿这个情节在电影里出现了两次。一次是在《杀手比尔1》里,第一个被杀的黑人有一个4岁的女儿,她目睹了她妈妈被女主杀掉。这是一个在动荡而危险的环境中被养育的女孩。当仇恨的种子被埋下的时候,她甚至不知道这仇恨的来龙去脉,而她的人生就已经被设定了。这是女主生长的环境,也是女主要拼命避免自己的孩子会重蹈覆辙的路,就是因为这个她才会下决心选择和比尔,那个她深爱的男人决裂。
第二次提起孩子是在第二集里,女主刚知道她已怀孕的时候,就迎来了一场夺命追杀。来杀她的也是一个女杀手。两个女杀手因为一个小小的生命的种子开始萌芽而终止了对彼此的杀戮。立场不同,却有着共同的母性,共同的仓皇无措,也有着共同的恐惧。最后来杀女主的女杀手透过被子弹轰碎的门对女主说了一句“祝贺你”仓皇而逃,不知道是要逃避被女主枪杀还是要逃避自己内心突如其来的柔软。其实这样的柔软是土壤,成长的是更全面真实的自己。她们一直以为“一个女杀手”是全部的自己,又怎能不对这样的柔软害怕又无措呢?
关于男女之情,有一种憧憬是寻找丢失的肋骨,有一种结果是因爱生恨。不能好好地爱么?男人女人真的就不是一个星球的物种么?记得以前看过一段话,因为不理解而一直记忆深刻:女人究竟要什么?女人要的是对自己的全然控制。如果女人是肋骨,那男人当然是控制者。而因爱生恨,也不过是控制者和被控制者之间的反目而已。如同比尔和他孩子的妈妈。
在希腊神话里,美丽的女神会化身又聋又瞎的丑妇来考验她的爱人。她问她的爱人:“我可以美丽而妖娆,也可以丑陋而富有,但是每一个白昼或者黑夜,你只能拥有其中一个我。你会在什么时间选择一个什么样的我呢?”她的爱人回答:“我会选择那个你依自己心愿而展现给我的你,无论是你的哪一面。”当他把全然自主的选择权和控制权交还给女人自己时,那个最真实的女神现身了。他拥有了她的全部。
我以前不理解这个神话,也不能理解这段话。我是女人,我以前一直想要一个天,一个神。我要他给我足够的安全感。全然的自主选择和控制意味着自己对自己负责,意味着始终的独立和不确定。我的老公太不是一个天一个神了,所以我对他有深深的失望,这甚至是我们婚姻关系里我最大的心结。即使是现在,此时此刻,我在写着这篇文章,我已经能理解彼此一直保持独立的重要性,我其实对自己还有着深深的不自信。如果,有人能做我梦想的那个神那个天有多么好啊!甚至有人能接近我梦想的那个人都是一件多么幸运的事。这是我真实的想法。没有那个人,我一个人会很好,可是我是多么渴望那个人啊!
所以,女权,一个那么有力量的词的背后更多的是软弱。因为软弱所以渴望,因为压抑所以悸动,因为迫害所以抗争。就如同电影里的女主,她必须夺回对自己生命的控制权,因为她一直被控制,所以她必须杀死比尔。而真正的女权,不是对立而是平等,不是对抗而是对话,不是控制而是分享。男权也是一样,实现的是一种阴阳的协调和互动。
在电影里,当女主终于杀死了比尔,夺回了他俩共同的孩子时,女主的脸占据了整个屏幕,又开始熠熠发光。这时,字幕打出了一行字:母狮子终于夺回了自己的孩子,丛林又恢复了平静。
她夺回的不仅仅是自己的孩子,她夺回的还是对自己生命的选择权,夺回的是当初那个年幼弱小的自己。她终究还是要抗争,还是一种被动的选择。假如,他俩的孩子是一个男孩呢?她还可以孕育,孕育一个新的世界,一个新的开始。
或者就是一个女孩吧。其实无所谓,如果她真的参透了一切,在杀手比尔之后。一头小狮子,那才是一切的关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