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刘邦何以得天下,项羽何以失天下

刘邦何以得天下,项羽何以失天下

作者: Rlan | 来源:发表于2019-08-20 17:11 被阅读0次

    刘邦

    “ 刘邦何以得天下?人才也。如何识人才?如何聚人才?如何用人才?古往今来,只有聚集人才,用好人才,才能实现大事业。刘邦者,用人榜样也。”

        他顺应潮流,在关键时刻平衡人们的心理,安抚人民,休兵养民,重视农耕,顺应民心,除此之外他为何得到天下就要说说他如何任选贤能了。

    第一点,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可以说刘邦有用人的专长,加上那些谋士的策划与参谋,基本成功完成了关键的几件大事。刘邦也敢于在登基做皇帝后的大宴群臣的庆功会上公开讲,自己的能力不及“三杰”(韩信、张良、萧何),又很不谦虚但很实在地说道,“我能用之!”韩信用兵多多益善,刘邦则善于“将将”(统帅大将)。项羽不懂知人善任,气走了亚父范增,众叛亲离。

    第二点,大的气量,能容他人:

      刘邦能容纳那些有个性的人才,尤其是在关键时刻。大将军韩信攻克齐地,自立假齐王,并奏报刘邦。刘邦接到奏报,正在犹豫。张良一捅他,刘邦马上反应,“大丈夫要做就做真齐王,不做假齐王!”于是封韩信为齐王。项羽则好大喜功,乱封诸王,引火烧身,四面树敌,成众怨之的。虽然,人们敢怒不敢言,但是义军内部已是貌合神离,只保留着一种可怕的团结局面。

    第三点,能识大体、顾全大局:

      刘邦能审时度势,伺机以待天时。这是刘邦认可的比较理性的思考。

    项羽

          一句话,用感情做事,没理性,太冲动。他的失败主要是在政治方面,失掉了民心,“得民心者昌,失民心者忘”。在我心中他是一位“悲剧英雄”。

          他少怀壮志,志向远大,不甘为人下 少时聪明,但学写字和剑法都没能坚持。结果被叔父项梁责备,就满不在乎地说出了:“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念书识字有什么用处?学会了,不过记记自己的名字;剑学好了,也只能跟几个人对杀,没什么了不起。要学,就要学打大仗和万人对敌的本领。)的豪言,令项梁很高兴,遂教其兵法。从其豪言中可以看出,项羽并不甘为人下,要一鸣惊人。

          他率直爽朗,坦荡淳朴,以诚待人。在与刘邦的争斗中,对于刘邦划分鸿沟,约定中分天下的和解条约都信以为真并努力维持。

          他英勇善战“身长八尺,力能扛鼎”,有拔山盖世的勇力(“力拔山兮气盖世”)。正是由于这一点,使它在追随叔父项梁的反秦斗争中屡建奇功。项羽正是靠着他所向披靡的勇力在秦末农民起义中节节取胜,夺得了西楚霸王的统治地位,最终登上了权力的顶峰。

          但最后他还是失败了,他虽是英雄,可他并不是一位合格的领导者,他有勇却谋,典型的胸无城府,不会任选贤能,他的直率又导致了他无法顾全大局。

          刘邦得到了天下,可他并不是英雄,只是为领导者,而项羽却不一样,他是为货真价实的英雄,尽管他失败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人生大小事有万千,怎可能事事如意不经历挫折?刘邦和项羽两个人没有可比性,刘邦是领导上的胜者,项羽是英雄中的豪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刘邦何以得天下,项羽何以失天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napsctx.html